第129章 揚帆遠航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04-16 08:50      字數:2168
  福船又稱福建船,是中國木帆船中最著名的船型,鄭和下西洋時乘坐的鄭和寶船就是仿照福船的結構建造的。

  福船的特點是高大如樓,底尖上闊,船頭昂起,船尾高聳,船艙底部堆滿了壓艙的土石,具有極好的穩定性,遇到大的風浪也不易翻覆,最適宜遠洋航海。

  船內用木板隔成大小不同的船艙,並且彼此密封,這樣不僅加強了船的結構,而且即使某個船艙進水,其他的船艙仍然有相當大的浮力,使船體不易沉沒。

  兩千料的福船在木帆船裏已經足夠大了,長約十八、九丈,寬四丈多,從前到後高高聳立著六根桅杆。

  甲板上下各有三層。甲板下的最底層堆放壓艙的土石,第二層和第三層用來儲存淡水和食物,以及一應的器具用品。

  甲板上的空間被分為前後兩部分,船頭有前艙一層,住著侍衛和水師官兵。

  甲板後方的舵樓有三層,一層是舵工的操作間,餐廳和禦醫的醫務室,還住著內衛營和其餘太監,二層住著芷蘭的六十幾個學生和所有隨駕的宮女。

  乾隆和富察皇後,芷蘭帶著小永璉以及十幾個貼身服侍的宮女,還有兩個專職照顧永璉的嬤嬤住在三層。

  乾隆挑了三個最大的房間,讓富察皇後和芷蘭各住一間,自己卻和小永璉住在了一起,邊上有個小房間住著照看永璉的兩個嬤嬤。

  富察皇後對他這樣的安排頗覺詫異,卻也不好說什麽。

  弘曉和訥親分別上了兩艘小一些的護衛船,待所有人登船完畢,撤了跳板,解了纜繩,徐徐起錨。請過旨後,旗艦上的參將劉國玉一聲令下,船隊起航了。

  因是禦用海船,工部不惜重金把艘福船進行了改裝,不僅船的性能大大提升,裝飾也極為奢華,反正都是花朝廷的銀子,誰肯在這上頭節省?

  三樓寬敞的客艙裏,地上鋪著厚厚的波斯地毯,踩上去沒有一點聲音。

  小永璉白日裏精神頭要稍好一些,隻是時不時的咳嗽。

  他也是第一次坐船出海,覺得什麽都新鮮好奇,盡管身子不舒服,還是忍不住孩子的天性。一會挨著屋的走一走,一會趴在舷窗上聚精會神的看著大海。

  乾隆把永璉交給嬤嬤照看,自己踱進了富察皇後的客艙裏,見芷蘭也在,兩個人正說著話。幾個宮女在整理房間,布置一應用具,見乾隆進來,慌忙停下了手裏的活,就要跪下行禮。

  乾隆忙擺手止住了,說道:“船上就這大的地方,每日裏不知道要見多少回,要是次次都行規矩,那不是累煞了人?在船上,這禮就免了,朕和皇後她們說說話。”

  宮女們都退了出去,見芷蘭要辭出去,乾隆笑道:“沒有什麽要緊的話,坐下一起說。”

  三個人都坐了,乾隆問富察皇後:“知道為什麽要讓永璉和朕住一起?”

  富察皇後道:“臣妾正納著悶呢,這船上好多的房間還空著,皇上怎的就讓永璉擠進了你的房裏?”

  乾隆道:“永璉身子不舒服,怕見風著涼。這海上風大,偏生孩子又好動,怕一個看不住,他跑到外麵吹了冷風,可不是鬧著玩的。”

  “在朕跟前,他多少拘謹著些,就不會向外跑了。我們倆個住在裏麵,你們在外麵,也為了朕有看顧不到的時候,你們也都瞧著點,切莫讓他到外麵去。”

  見兩人都點頭,乾隆接著說道:“船上不比宮裏,地方狹窄。永璉夜裏常發燒,少不得要叫禦醫上來瞧,朕和他住在一起,總比你們方便些。”

  富察皇後是知曉底細的人,見他對永璉如此關心,無微不至,心中一陣酸熱,感動得幾乎掉下淚來,但強自忍住了。

  她裝作迷了眼,用帕子拭了拭,微紅著眼圈對乾隆道:“這可讓皇上受苦了,永璉這些天夜裏經常燒得七葷八素,不時的咳嗽,有時還直說胡話,你可怎生歇息?”

  乾隆一笑而過,接著說道:“路途遠,船行得又慢,在這船上可要多待些時日呢。海佳氏有幾十個學生要教,料想不會乏味。倒是皇後,許是會覺得悶呢。”

  富察皇後道:“不會,皇上知道我是喜靜不喜動的。特意讓宮女們帶上了好些書,還有佛經。趁著跟皇上出來,沒有了宮裏的那些瑣事。”

  “平時可以多陪一陪永璉,有空的時候讀讀書,還可以和海佳妹妹說說話,一天也很容易過的。”

  “好,”乾隆笑著起身道:“那就不打擾你們姐妹說話,朕去外麵瞧瞧。過一會兒若是暈船,就靜躺著別動,過了難受的勁兒就好了。”

  乾隆走下樓,來到甲板上,樓梯口侍立的四個內衛營太監齊刷刷打下千去:“給主子請安!”

  “起來吧,”乾隆道:“去召參將劉國玉過來,朕有話說。”

  一個太監應了,向前艙走去。不一會,聽見腳步聲“咚咚”作響,劉國玉疾步過來,在乾隆跟前停了,紮下千去:“福建水師綠營中軍參將臣劉國玉恭請聖安!”

  “劉國玉,起來說話吧。”

  “謝皇上恩典!”

  “你是福建水師提標的參將,是兵部專程調你過來的吧?”

  “回皇上,是,這些官兵中有一半都是隨臣一起來的。”

  “嗯,船上的火藥,火槍都齊備吧?”

  “回皇上,火炮的火藥充足,火槍每人一支,臣已經收起集中保管,待萬一需要時再發放。”

  “好,跟全體官兵們說,差事辦得好,朕有賞。”

  “謝皇上恩典!”

  “朕問你,此去寧波,大概要走多少天?”

  “回皇上,若沒有狂風巨浪的天氣,十五日能到。”

  “找你來就是說這事,朕不著急,天光亮,天氣好就走快些,遇有風雨或是黑天就走慢些。但有一宗,就是不能靠岸登陸,至少要在海上走一個月,你可聽明白了?”

  劉國玉生平第一次聽說有這樣的行船法,心中大惑不解,但皇上的話又說得清清楚楚,他隻得應道:“回皇上,臣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