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驚天大事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04-16 08:50      字數:2157
  “好,就叫京師大學堂,隸屬你學部,學堂總教習賞從三品頂戴。朕已經有旨意給梅?成,叫他把順天府丞的差事交出去。”

  “你下去後找他議一下,告訴他,從三品頂戴,京西的園子都不是白給的,讓他不但要為國家作養出一批又一批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的人才,還要做學問,做研究,用成果來推動國家進步!”

  “明年的恩科,就是最後一科了,考完了這科,科舉這條路就關門大吉了。給你三年時間,要把學堂,考試製度都建起來,要讓學子們有學可上,有試可考,讓人才有顯露的機會。”

  “也許三年,也許五年以後,朕還有一批人才交給你們,你們要把他們當作種子撒下去,將來結出成片的莊稼。”

  “軍機處張廷玉分管學部,有事可找他說,他還兼管著戶部,要用銀子也方便。難決的事奏進來,總之要既快又穩,朕等著看你的業績!”

  弘晳和弘晈一心盼著朝廷在朝鮮戰場上陷進泥潭,打成第二個苗疆,把弘曆弄得灰頭土臉,顏麵掃地,然後才好尋找可乘之機。

  可沒成想,不知道是嶽鍾琪的大軍太勇猛,還是朝鮮的軍隊太不經打,隻用了幾個月,朝鮮戰場就大獲全勝了,李昑全族都被押來了北京。

  眼看著弘曆不僅沒有顏麵掃地,反而威望空前高漲,如日中天。一想到這些,弘晳氣就不打一處來,整日介在理親王府裏,看誰都不順眼,在花園子裏溜彎兒,看見大樹都要踢上兩腳。

  此刻,他正在花園的涼亭裏鬱悶的喝著茶,吹著冷風,讓心裏一拱一拱的火氣能稍稍平複一些。

  這時,看見弘晈沿著池塘邊的小徑走過來,一陣風吹過,將他的袍角撩起老高。

  他是理親王府的常客,熟極了的,所以也不用通報,直接就進到花園裏來。

  弘晳也沒說話,仍舊看著地上的落葉發呆。

  弘晈在他對麵坐了,自己斟了一杯茶,端起來喝了一口,“撲”的吐了出來,放下茶盞,說道:“二哥,這茶都涼透了,這喝下去,肚子不疼才怪。”

  “哼,我哪還顧得上肚子疼,我現在就覺得心裏一紮一紮的疼,有股子氣兒在身上亂竄,竄到哪兒,哪難受,就是出不來!”

  說罷,他又一仰脖,“呱”地喝幹了手裏的半盞涼茶。

  “二哥,不是我說,你這樣,早晚得憋屈出病來。”

  “那我還能怎樣?”弘晳坐直了身子,麵向弘晈,提高了聲音憤憤的說:“滿心指望著朝鮮能打成第二個苗疆,把嶽鍾琪這個老東西拖進泥潭裏去。”

  “誰成想,李昑這個繡花枕頭,活脫脫就像《石頭記》裏說的一樣,整個他媽的一個銀樣蠟槍頭!”

  “沒出幾個月就舉國降了,全族被押來了北京,還好意思在乾清宮喝那杯接風酒,我呸!換成是我,早就一頭撞死了!”

  “二哥,不瞞你說,這些日子,我也在琢磨這事兒。你說起朝鮮,倒讓我想起來了,金水橋邊兒上那回,要不是孫靜這個狗日的奴才壞了好事,金成渙差那麽一點點就大功告成了,真可惜……”

  弘晈邊說著,邊露出惋惜的神情。

  “說起來也真是讓人想不明白,自古閹人最是見利忘義,貪生怕死的,這老四用了什麽法子,能讓一個太監舍命為他擋那一刀。”

  “二哥,咱不能再指望別人了,到頭來終究是個空。他能把太監都籠絡得肯為他舍命,若是我們籠絡不到人,那幹脆什麽也別想,也別做了,甭費那功夫了。”

  “真要說籠絡幾個死士,倒也不難,可是難就難在沒機會下手啊?”

  “剛不是說到金成渙了嗎,順著這個線頭往下想啊。”

  “侍衛?不成,上次那事以後,侍衛都過了好幾遍篩子了,稍稍差一點的都輪換出來了,在那兒打主意,一準沒戲!”

  “侍衛那兒沒戲,咱也不能一棵樹上吊死,您再想想,宮裏除了侍衛,難道就沒有別的空子可鑽了嗎?”

  “什麽空子?”弘晳瞪圓了眼睛問道。

  “內務府三旗呀!”

  “內務府三旗?”

  “沒錯,上次那事以後,老四隻是把內廷侍衛清理了一遍,內府務三旗那幾個營可都沒動啊,興許是他覺得那些人隻是外圍護衛,近不了他身邊,所以就沒當回事兒。”

  “那你的意思,從哪個營下手?”

  “護軍營啊,管著宮裏十二處門禁呢,多順勢啊。”

  “護軍營的人也就是在神武門裏麵轉悠轉悠,連順貞門都進不了,上哪能有機會?”

  “嗨,我說哥哥,您鑽牛角尖了不是?隻要宮門不下鑰,那順貞門都是開著的。隻不過門外是護軍營,門裏是太監值守,要是想打主意,還能有個不成的?”

  “嗯,說的也是,說說你的計劃。”

  “內務府三旗選人,沒有內廷侍衛那麽嚴格,都是旗下的包衣奴才,咱們府裏也有包衣奴才不是?挑出一些有膽氣的,籠絡住了。”

  “你送一個,我送一個,這個月一個,下個月兩個的送進護軍營裏去,先把網張好了,早晚能有機會……”說著,他伸出手掌叉開五指,又攥成拳頭,做了一個抓住的手勢。

  “好!真有你的,就照你說的辦。咱倆再細細合計合計……”

  天氣又漸漸的涼了。

  嶽鍾琪的軍事行動還算順利,九月初基本肅清了朝鮮全境。但遷出朝鮮族百姓的事情進行的卻很不順利。

  一方麵朝鮮族百姓故土難離,一方麵在封禁之地劃撥土地又被消極抵製,百般敷衍。

  眼看著天氣越來越涼,氣得乾隆連發三道上諭,把關外的幾個王爺並盛京將軍挨個數落一遍。

  又將兆惠調任盛京副都統,專差負責落實給朝鮮族遷入的百姓劃撥土地事宜,越過盛京將軍,直接聽命於軍機處。

  好在吏部派到朝鮮的各級官員已經都到任了,在嶽鍾琪的批揮下,馬不停蹄的忙著動員朝鮮族百姓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