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易水悲歌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04-16 08:50      字數:2215
  但那刀是倉促擲出,已經大失了準頭,離著乾隆老遠飛過去,落在了地上。

  紅了眼睛的侍衛們一齊搶上來,當乾隆將孫靜推開,驚慌的向下看時,那刺客頭頸上已經被砍了好幾刀,麵目全非了。

  混著腦漿的血泛著沫子,汩汩的流出來,僅剩的一條完整的右腿一陣痙攣,很快便一動不動了。

  幾乎在這同時,已經有五、六個侍衛衝上步輿,將乾隆團團圍定。其他的侍衛也站成了一圈,將步輿圍在中間。

  大侍衛索倫腰刀指向眾人,高聲叫道:“所有人跪下!站立者格殺勿論!”

  這一聲喊,不僅鑾駕儀仗中的隨從紛紛跪了,就連遠處站立的侍衛也一齊跪下。

  這樣僵持了片刻,已經稍稍回過神智的乾隆吩咐道:“快將孫靜扶下去,傳太醫救治,侍衛們護駕回養心殿!”

  半個時辰後,養心殿西暖閣,驚魂未定的乾隆頹坐在禦座裏,隨駕同去祭祀的允祿、允禮、弘晝、弘曉、張廷玉躬身站立在兩側。

  禦前侍衛成了刺客,差點要了皇上的命,這可是天大的事情,幾個人都是麵如土色,額頭汗出。

  這時,門口傳來鄂爾泰的聲音:“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

  “進來吧。”乾隆未待他說完,就打斷了他。鄂爾泰進來,請過安,待皇上叫起了,起身站在弘曉身邊。

  “查過了嗎?”

  “回主子,查過了,刺客叫金成渙,二等侍衛,朝鮮人。先帝爺時,李昑來北京朝覲時帶來的。”

  “此人武藝超群,頗受先帝爺賞識,李昑走時就把他留了下來。他不願到軍隊去帶兵,又因是先帝爺特簡,所以一直沒有輪換出去。”

  “這就是了,”乾隆道:“無需再查下去了,將他的人頭割下,以軍機處名義,給李昑寫一封書信,隻將今日事情的經過詳細說明,不必有詰責之語,連同人頭一起給李昑送去。”

  “查查侍衛中還有沒有朝鮮人,若有,調入理藩院任個閑職。不願上任的,賜金還鄉。”

  “奴才遵旨!”

  “孫靜的傷勢如何?”

  “回主子,太醫院來人稟過了,傷口雖深,卻不致命,隻需養些時日,即可康複。”

  “孫靜舍身護駕,居功至偉,著任養心殿總管太監,賞五品頂戴,黃金一千兩!李玉由內務府另行任用。”

  “所有領侍衛內大臣自己上個謝罪折子,罰俸一年,跪安吧。”

  眾人都退了出去,乾隆兀自還癱坐在禦座上沒有起來。隻差那麽一點點,就一命歸西了,要說不害怕,那是扯淡,到現在腿還有點發軟。

  他眼下是什麽政務都沒有心思理了,試著腿上有了些力氣,讓人備了輿轎,坐著向永和宮而來,索倫親自帶了二十幾名侍衛四下護住了輿轎。

  內廷侍衛全體出動,個個神情緊張,如臨大敵,還在各處搜查,以防刺客還有同黨隱匿在宮中。

  發生了這天大的事情,侍衛們又弄出這麽大的動靜,芷蘭早就聽了太監的稟告,驚得麵如土色,又不能去養心殿,隻能坐立不安的在寢殿裏焦急的等待。

  忽然有太監跑進來報說,聖駕已經到了宮門前,她忙不迭的迎出來,見乾隆已經進了天井。

  這時的乾隆已經恢複如常了,神情輕鬆的叫跪下行禮的太監宮女都起來,腳下未停,直向東偏殿走來。

  芷蘭麵色蒼白,心驚肉跳的行過了禮,與乾隆一同進了寢殿,如詩等幾個宮女關上門退下。

  芷蘭再也控製不住,猛的撲進乾隆懷裏,將他緊緊的抱住,仿佛自己一鬆手,他就會消失一樣。

  乾隆第一次與她如此親密的接觸,心中狂跳不止,呼吸也有些急促。一手摟著她的背,一手撫著她的秀發,在她耳邊柔聲道:“我沒事,別擔心。”

  芷蘭沒有說話,乾隆卻感覺腮邊有些涼意,扳過芷蘭的肩頭看時,她的淚水已經無聲了流了滿臉……

  陪著芷蘭一起用過了晚點,見她的神情已經恢複,乾隆出了永和宮,又讓人抬著往長春宮而來。

  富察皇後沒有芷蘭那樣忘情的舉止,但驚恐與擔心同樣溢於言表。

  兩個人在炕桌前坐下,秉性向來溫和寬容的富察皇後一反常態,埋怨道:“皇上身邊那麽多侍衛,竟差點讓一個刺客得手,這樣的侍衛也該打發出去幾個了!”

  乾隆淡淡笑道:“也不能都怪侍衛,誰能想到內廷侍衛裏竟然出了刺客。也怪我大意了,出兵朝鮮之前,就應該慮到這上頭的。”

  “所以說,皇上的安全也不能盡都交給侍衛。”

  “不交給侍衛,還能交給誰?”乾隆笑問道。

  富察皇後遲疑了一下,才道:“在暢春園裏,還有兩個漢人女子,功夫很是了得,雍正五年……”

  “我知道那段往事。”乾隆立刻領會了她的意思。

  “嗯,其實將她二人收入房中,是先帝允準了的。隻是礙於滿漢不通婚的祖訓,不敢馬上給個名份罷了。”

  “臣妾猜想,先帝爺的意思是讓他登基,自己來做這件事。”

  “如今……”她頓了一下,接著道:“如今你登基這麽久了,總不能一直把人家擱在園子裏,不聞不問吧?”

  “如果你願意,我去向皇太後求情,給她二人一個名份,接進宮來,能時常護衛在皇上左右,我也能安心些。”

  乾隆靜靜的聽她說完,又思量了一會兒,才開口說道:“皇後的心意我盡都領了,隻是如此辦理,我覺得還是欠妥。”

  見富察皇後不些不解的眼神看著自己,他接道:“若是微服出行,或是外出巡幸,帶上兩個妃嬪隨身,還說得過去。”

  “在這紫禁城裏,皇上身邊日日不離兩個女人護衛,傳出去豈不成了笑談?”

  見富察皇後也禁不住莞爾,他也笑道:“護衛的責任還得由侍衛擔當起來,以前一直也沒出過事情,就是這個朝鮮侍衛,興許之前也是一片忠心呢。”

  “他是眼見到要國破家亡了,才效法荊軻,鋌而走險。於朝鮮來說,他不失為一個鐵骨錚錚的忠臣,我已經命人將他的屍身好生收殮,入土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