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就不告訴你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04-16 08:49      字數:2136
  乾隆心裏說,我如何知道,肯定是不能告訴你。他突然想起了一首兒歌,我有許多的秘密,就不告訴你,就不告訴你……

  他想笑,忍住了沒笑出聲來,說:“是朕從古書上看來的。衡臣你是儒學大家,不過這學問,四書五經裏沒有,嗬嗬嗬……”這下終於可以笑出聲了,他笑得那麽爽朗。

  張廷玉再次拱手道:“聖學淵遠,臣難望項背!”

  允祿在一旁卻沒笑,也沒有說話,內裏是一肚皮想法。你這熊孩子,既知道德興縣有這麽好的銅礦,為何不早說?害得工部費勁巴拉到處找,白花了多少人才物力?

  人小鬼大,難道你阿瑪在位時你就是不說,非得等自己即位了再說嗎?太那個了吧……

  弘晝卻和允祿的想法不同,他從心裏沒相信四哥的話。

  小時候和阿哥們一起在上書房讀書,讓師傅們逼得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出了上書房之後,四書五經讀得少了,可其他雜書卻是越讀越多。

  什麽稗官野史,山河圖誌,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他無不涉獵。家裏的藏書沒有一萬冊,也有八千冊,其中不乏宋版的古書。自問讀過的書,不見得比四哥少,可怎麽從來沒聽說德興縣有這麽好的銅礦?

  他很不解,卻又不好問,隻是隱約覺得,自打上次四哥暈厥又醒來之後,比以前城府更深了,更難以琢磨,好多地方都透著邪性。

  “好了,客套的話不說了。”乾隆笑著擺了一下手,接著道:“朕在古書上,還看到有幾處銅礦,隻是德興的這個最好。”

  “皇上,”允祿瞪大了雙眼道:“既如此,何不讓工部一體踏勘,若是開采產銅,可一舉改變我大清缺銅之現狀。”

  “十六叔,”乾隆停住了腳步,轉過身笑對允祿說:“總得給後世子孫留下些,再說,德興的銅礦加上滇銅,眼下足夠我大清的用度了。”

  “如此太好了,”允祿興奮的說:“那就不用再花銀子去東洋買銅了。”

  “不,十六叔,東洋的銅照買,越多越好。等到德興的銅礦出了銅,讓人去東洋放出風去,就說我天朝所產之銅已足夠使用。”

  “這樣興許還能把東洋銅的價格壓得低一些,然後照買不誤,有多少要多少,不要心疼銀子,把東洋的銅都買光了最好!”他說到這裏,突然語氣有點恨恨的。

  “用銀子把東洋的銅換回來,再用我朝的綢緞、食糖、藥材去把銀子換回來。如此,不僅銅有了,百姓的生計也會好起來。”

  他抬頭望向窗外,仿佛要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幽幽的說:“以後要用到銅的地方,太多了。”

  弘曉這半天一言未發,此時插話道:“皇上,等有了足夠使的銅,是不是就不會銀賤銅貴了。”

  “也未必,”乾隆依舊慢慢的踱著步子,說:“即使有了足夠使的銅,如果鑄錢和稅賦征收不加以變革,依然難除弊端。”

  “下麵的那些個齷蹉官,黑眼珠盯著白銀子,隻要看到好處,什麽法子想不出來?所以,必須要變革製度。”

  “先說製錢,幾十家寶局,各鑄各的錢,成色參差不齊。市麵上,不隻順治、康熙、雍正製錢,甚至前明的製錢,還大量在流通,一片亂象。”

  “朕想,以後工部和各省就不要鑄錢了,統交戶部辦理。各省現有的寶局也移交戶部,每省一家寶局,多餘的裁撤掉,沒有的建起來。”

  “皇上,”張廷玉賠笑道:“建立寶局,原因銅料沉重,不便運輸。所以有些建在銅礦附近,產銅的省份,寶局多幾個,無銅的省份建寶局,似乎沒有必要。”

  “衡臣聽朕說完,就不會這麽想了。”乾隆接著說:“這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處協調統一,才能收效。”

  “戶部在每省設一分司,每省省城設立一所寶局,隸屬於戶部分司,戶部製定統一的鑄錢模範、祖錢,各省分司依規鑄造,才能保證各寶局所鑄製錢成色大小毫無二致。”

  “銅礦附近所設寶局,一律裁撤。銅礦采出後,就地煉成銅料,運往省城鑄錢。不要怕不便於運輸,等銅夠使了,銅料任商賈自由販賣,隻要有利可途,自有人送上門來。”

  “皇上,”半天沒說話的弘晝發言了:“銅料畢竟是鑄錢原料,放開自由販買,若是有人買來私鑄製錢,如何料理?”

  “嗯,所以朕說,乾隆製錢鉛四銅六,務必設計美觀,鑄造精良,這就提高了仿製的難度。還有,私鑄製錢的,私藏模範、祖錢的,一律重懲,絕不寬宥!”

  “當然,在這之前,先要把市麵上流通的各色製錢逐漸回收重鑄,用幾年時間,讓市麵上隻有乾隆製錢在流通。還有,百姓繳納稅賦,無論銀兩和製錢,一律照收,統按官價。”

  張廷玉說:“皇上,若是稅賦可以收製錢,那各省藩庫存放盤點,都是大問題。”

  “嗬嗬嗬,”乾隆坐到禦座上,端起茶盞喝了一口,又說:“這個就是戶部各省分司的另一職份了。”

  “各省的稅賦收上製錢,統交到各省分司,充上繳戶部之數。繳足之後,多餘的製錢,由各省分司兌換成銀兩,交省裏藩庫領回。”

  “戶部各省分司收了製錢,往來帳目記清楚,然後將乾隆製錢留下,餘外的各色製錢送所屬寶局熔了鑄成乾隆製錢。如此幾個往複,乾隆製錢就一統天下了。”

  “皇上,”張庭玉說道:“雍正及以前幾朝製錢,有很多還完好無損,若都收回重鑄,似乎有些虛耗人力物力。而且,而且……”他這突然發覺下麵的話不大適宜,所以竟說不下去了。

  “嗬嗬,”乾隆笑著緩解了他的尷尬:“你不說,朕也知道你下麵的話。你是說,若此事成了例,等朕百年之後,新朝新君再將乾隆製錢收回重鑄,豈不是代代勞民傷財?是不是?”

  他的話說得張廷玉麵色微紅,一言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