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造化弄人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04-16 08:49      字數:2255
  雍正遺詔中專門提到了這四個人,用意很明顯,這是留給弘曆的輔政大臣了。

  乾隆知道,目前朝局的穩定,還離不開這四個人。他們在外麵等了這麽久,自己不召見一下就叫回去,也有些不近情理。

  外麵還有一個弘曉,雖然還隻是一個十四歲的孩子,可他是雍正最親的十三弟,老怡親王允祥的兒子。雍正八年,允祥病死,才九歲的弘曉襲封了怡親王,世襲罔替,後代承襲爵位不減等,他比弘曆、弘晝封親王還早三年。

  想到這裏,他直起身,盤膝坐在榻上,對弘晝說:“傳他們進來吧,傳弘曉也進來。”

  很快,外麵傳來雜遝的腳步聲,接著五個翎頂輝煌的官員魚貫而入。前麵兩人四十左右的年紀,弘曉隨後,三個人都身著五爪團龍補服,是親王服色。後麵兩個是六十多歲的老人,身著仙鶴補服,是一品大員了。

  乾隆雖然誰都不認識,但區分起來也不難。弘曉前麵兩個親王按年齡排位,肯定是十六叔莊親王允祿在前。後麵兩個軍機大臣按職位排序,鄂爾泰是滿人,首席軍機大臣,肯定是他走在張廷玉前麵。在等級森嚴的官場,這是絲毫也不能錯的。

  五個人走進來跪下行禮,請安。雖然乾隆知道清庭禮儀,懂得該如何應對,但畢竟是第一次見這麽多大臣,而且是朝庭舉足輕重的幾位大臣,他心裏還是不免一陣慌亂。

  按禮儀,皇帝召見大臣,如果不叫起,就必須一直跪著奏事,但在正常情況下,這幾人是不能讓他們一直跪著的。

  乾隆穩了穩心思,語氣輕緩中透著威嚴:“十六叔,十七叔,你們都起來吧,賜座。”

  五個人謝過,都坐了。因莊親王領班覲見,所以他最先開了口:“皇上大安了,瞧著氣色已無大礙了。”

  乾隆裝模作樣的說道:“皇阿瑪雖說禦體不安已經有幾個年頭了,但突然就一病不起,龍馭上賓。每日裏想起先帝諄諄教誨,音容宛在,怎能不令人神傷哀慟?急火上攻,不想就暈倒了。”

  鄂爾泰是軍機首席大臣,自然也不能幹坐著不說話,所以接口說道:“皇上登基大禮已成,其他事情雖然繁雜,有些細務,奴才等商量著也就辦了,有些不決之事,再來請皇上旨意。皇上身係大清社稷,億兆黎民,萬望節哀。”

  乾隆這個剛穿過來的冒牌皇帝,對朝局政務幾乎一無所知,召見這幾個人,無非就是應付一下,不至於太過失禮而已。剛才編了那麽多瞎話哄騙弘晝,已經想得他腦袋生疼。

  就在剛才,他把自己記憶中關於這幾個人的事情飛速的想了一遍,也隻是想得零零碎碎。他生怕和這幾個人說得多了,再聊起什麽政務來,言多必失,自己會陷入被動。

  必須要先把他們打發了,他心裏打定了主意,緩緩的說:“新逢國喪,穩定朝局人心至關重要。朕身體無大礙,將養幾日也就好了,今日之事,曉諭眾人,勿使外傳,違者嚴懲不貸!”

  “大行皇帝奉安梓宮之前,喪儀的事十六叔、十七叔多操持一下。弘晝、弘曉主管兵部,每日在先帝梓宮前哭靈之外,部裏的差事也要切實管起來。大喪期間,非朕特旨,兵部駐軍移防,將佐遷轉之事,一概暫緩辦理。”

  “上書房、軍機處的細務,鄂爾泰、張廷玉斟酌辦理。弘晝這些日子就在宮裏,有難決之處,你二人可先稟過和親王,再來奏朕。著弘晝兼領禦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

  眾人都退出去後,乾隆覺得有點餓了,讓人上了些點心,就著熱茶隨便吃了點,又由宮女侍候著洗漱了,又解了辮子。他還是第一次享受讓好幾個人侍候著洗漱,開始還有些不習慣,手腳動作都顯得僵硬。

  好幾個模樣標致,軟玉溫香的少女圍著自己,那沁人心脾的體香,熏得他忍不住有些心猿意馬。他忙使勁晃了幾下頭,把自己拉回到現實中來。剛剛一個人祼穿到了幾百年前,親人生離死別,芷蘭生死難料,自己前途未卜,卻還有這樣的心思?他不禁暗罵自己,他媽的,你能不能長點心?

  別的都還好,就是這個年代沒有牙膏牙刷。牙刷是竹製的,像毛筆一樣,頂端劈成細細的竹絲,用來蘸著青鹽刷牙。乾隆既不熟練,也不習慣,青鹽又鹹又苦,有幾次竹刷捅到了嗓子眼,弄得他直幹嘔。

  躺在了榻上,明明很困很乏,他卻怎麽也無法入睡。外麵偶爾傳來值班太監極輕微的走動聲,好像起風了,一陣勁風吹過,木製的窗戶發出輕微的“吱呀”聲。

  乾隆的腦袋裏像一團亂麻,千頭萬緒,心裏麵五味雜陳,胸口像壓了一塊巨石,悶悶的。同樣的季節,同一個日子,甚至是同一個城市,自己卻到了幾百年前的世界,命運真真是捉弄人。

  以前,他真的有很多次,白日做夢,想像著自己穿越到了古代,到唐朝見見楊玉環,到宋朝訪訪李師師,但那都是沒事空想想而已。這次真的穿越了,卻到了他從來沒有想過要來的朝代。

  說心裏話,如果真的要穿越,他寧願向前再穿一百年,替朱由檢坐了崇禎皇帝的龍椅。那樣,他會憑借自己對後世幾百年的了解,關內滅李闖,關外平後金,絕不會讓滿州人統治泱泱中華兩百多年。

  他不是一個極端的民族主義者,但他對中華文化有著無比的熱愛。他一直覺得滿清入主中原,不知道是曆史老人搞的一個惡作劇,還是中華民族命中注定的一劫,在西方國家工業革命已經萌芽,君主製開始走向沒落之時。中華民族不但沒有跟上世界的潮流,反而走向了相反的方向。陰差陽錯的讓一個地處偏遠苦寒之地,有著強烈的農奴製色彩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統治了華夏大地。

  客觀公正的說,滿州人入主中原,將關內大片領土並入中國版圖。清朝也出現了所謂的康乾盛世,社會相對安定,人口大量增長,這些積極意義是必須承認的。

  但是,相對這些,滿州人對中華文華的摧殘是極其巨大的的,造成的損失是無法挽回的。滿州人入主中原後,文化不自信,人口不自信,又害怕重蹈蒙古政權快速滅亡的覆轍,對中原人民采取了幾近變態的統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