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 謠言起於智者
作者:之子知魚      更新:2020-03-19 01:24      字數:2204
  有山不周最新章節

  事已至此,懺悔無用,何況薑若也不是會懺悔的人。當務之急是設法讓玩家認識到“山海經”的危險,自覺遠離。

  “兩條路,”薑若分析道,“一條是正規軍操作,調查二十年前的‘不周山’玩家和如今的‘山海經’玩家中,有沒有人已經出現了‘遺忘症’。先找到病例,再去說服腦科學界,尤其是阿爾茲海默症圈子啟動研究,走官方路線叫停以‘山海經’為代表的過度擬真vr遊戲,立法限製vr遊戲的模擬精度。”

  周周在旁點評:“十分光偉正。然而聽起來耗時不短,等法案出來估計受害者已經涼了。”

  “所以必須同時走邪道通關路線,”薑若說,“設法造謠引起恐慌,讓玩家相信再玩‘山海經’就是老年癡呆預定。”

  “你不是猜測‘遺忘症’的發病率很低嗎?”周周做回憶狀,“這麽說誇張了吧。”

  “所以才說是造謠嘛。”薑若一臉理所當然,“宣稱‘玩山海經有癡呆風險’,跟說‘吸煙可能引起肺癌’有什麽區別?一點威懾力都沒有。不渲染得嚴重一點,這幫子網癮少年能當回事嗎?”

  “造謠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周周提醒道,“雖然這種針對一款遊戲的謠言不至於危害公共安全,但金葉會給你發律師函的。”

  薑若:“所以不能留下證據。”

  周周:“這個世界上還有絕對無痕的操作?”

  “有啊。”薑若說。

  薑若給金葉技術部郵件寄送了一批代碼,希望盡快投影到“山海經”。

  值班的技術部兄弟們一看大公子又要搞事情,好奇心大起,例行“坍縮測試”時,全都湊到大屏幕前麵看熱鬧。

  坍縮測試毫無疑問地通過,可見大公子出品必屬精品,但當物品投影在大屏幕顯現出來,大家的下巴一齊掉了下來。

  全是書。

  “秋城大學出版社《線性代數》《微積分》《大學物理》,弗洛伊德《夢的解析》,這些喵的還是手抄本?寫的啥玩意來著?《波粒二象性實驗報告高分模板》《早發性阿爾茲海默症診斷》我沒看錯吧?”

  眾程序猿目瞪口呆。

  交任務的時候,忍不住就多問了句:“大公子弄那麽多書幹嘛呢?”

  打印版的書就罷了,投影代碼寫起來很容易。關鍵是居然還有手寫筆記啊!把一本手寫筆記投影到“山海經”,就要一層一層準確建模,墨水、印痕和紙張的相對位置非得絲毫不錯,簡直是難以想象的工作量。

  工作量還不是重點。重點是做這種事情的人得是有毛病吧?圖什麽呢?

  “商機啊,”薑若忽悠起人不眨眼,“眼看著秋大要期中考了,很多人都想在遊戲裏抓緊複習,雖然在遊戲裏看的書能記住多少不好說,但每天總歸是多出十幾個小時呐。”

  眾程序猿:原來當學渣們在遊戲裏party二十四小時的時候,學霸想的卻是每天雙倍學習雙倍快樂嗎?

  學霸的世界在下是真的不懂啊。

  薑若費這番工夫當然不是為了幫助秋大學霸們備戰期中考。這一大堆書裏麵,除了作為幌子的秋大出版社全套教材,最重要的就是那些手抄的筆記。每一份筆記裏麵,都夾雜了薑若從“不周山”數據裏麵提取出來的公共玩家日誌中的一頁。

  當然,隻選取了顧荻的實驗報告,其他玩家互相挑釁謾罵的諸多汙言穢語並不在其內。即使日後金葉細查,這些實驗報告也全都是無懈可擊的不帶任何主觀色彩的科學研究記錄,不可能用來作為薑若造謠的證據。

  等這些書全部投影到了“山海經”裏,薑若再在遊戲中把來自於“不周山”的顧荻手記摘出來重組,然後在遊戲裏提筆寫下顧荻對於“遺忘症”成因的分析,最後得出以“山海經”的模擬精度,將會導致大腦習慣性刪除記憶,誘發類似阿爾茲海默的病症這一關鍵結論。配合顧荻在前麵記錄的諸多科學事實,這結論顯得尤其權威可信。

  薑若借用了自己和顧荻的故事在玩家之中的熱度,最終把這部研究報告性質的手記命名為《顧荻失蹤之謎:不周山異聞錄》,不怕沒有獵奇的玩家買單。

  《異聞錄》具有強烈的暗示意味:顧荻用“不周山”來進行科學實驗,最終罹患遺忘症。從始至終隻有一個病例,一個樣本,一個結局,於是給人一種強烈的錯覺,好像過於擬真的vr遊戲導致遺忘症是一個必然事件。

  所有結論性的論斷都是薑若在遊戲內手寫的。這個過程將因為金葉沒有足夠的存儲空間記錄“山海經”每一分鍾產生的海量數據而被永遠刪除,渺無痕跡。

  金葉隻能從他們唯一保存的那一幀畫麵中看到《異聞錄》的存在,卻永遠無法調出“監控錄像”,於是也無法追溯誰創造了它。在“山海經”中發生的一切,隻存在於玩家的記憶裏,甚至這記憶都已經被證明是不完整和欠缺準確性的,於是也不可能作為證詞。

  某種意義上,“山海經”像是一個信息的黑洞。借用顧荻的話,“在此發生的一切,隻能記錄在這裏”。

  這是一個真正雁過無痕的世界。

  在等待《不周山異聞錄》在玩家中間發酵的同時,正規操作也不能放下。薑若和周周開始檢索二十年前和現在兩個時間點上出現的早發性阿爾茲海默症病例。

  雖然療養院保密病人信息,但醫學數據庫上仍然會有糊去名字的病例記錄。無論“不周山”還是“山海經”的玩家都大多年輕,早發性阿爾茲海默還是比較罕見的病症,再限以2022和2043年這兩個精確的時間點,即使以數據庫之龐大,檢索出來的信息也不多,讓逐一排查成為可能。

  很有意思的是,薑若和周周找到了一個早發性阿爾茲海默症病例,是位亞洲男性,最早的診斷時間是2022年11月,發病年齡32歲,第一次就診在濱城,而最近的就診記錄在阿姆斯特丹布羅諾沃醫院。

  “我賭十根辣條,”周周說,“這人肯定就在老年癡呆鎮療養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