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李進忠功成歸京
作者:貧道修的是問情道      更新:2021-04-14 19:44      字數:3142
  在看過了湯若望繪製的燧發槍構造圖紙過後,朱由楫非常高興。

  如今整個大明朝當世最傑出的科研人才基本上都已經聚集到了他的身邊,燧發槍的製造和改良等自然也是時候應該正式的提上日程了,於是直接宣布到,他決定向兵仗局要100工匠過來,組建一支軍事科技研發小組,這個軍事研究小組的辦公地點就放在南苑之中,反正南苑的麵積足夠大,地方也足夠空,空著的房間和院落還不少,直接收拾一下就可以用。

  最關鍵是還有少年新軍的軍營在旁邊,神機營的營地也離著南苑這邊不遠,可以就近的進行保護和對武器進行測驗。

  連這個軍事科研小組的負責人都已經安排好了,直接任命湯若望為特別顧問,畢懋康為軍事科研小組的組長,茅元儀和孫元化二人為副組長。

  當朱由楫也沒有打算一上來,就直接要他們給他研發製造出一些新式武器,或者說是一些明顯超出這個時代科技水平的熱兵器出來,那不現實。

  朱由楫還是很能夠立足與現實,根據這個時代的具體科技水平來的,隻是先從湯若望繪製的燧發槍圖紙開始防仿製,爭取早日仿製出第一支大明產的燧發槍,並進行一定程度的量產,先做到將少年新軍裝備起來的程度罷了。繼而在這過程中對燧發槍進行研究和改進,同時還有優化黑火藥的配比。

  之後才再是研究這怎麽設計、製造更加先進的火槍、火炮,怎樣降低成本、怎樣提高產量、怎樣保證質量等。

  至於徐光啟、李之藻、宋應星和王徵四人,以及其他的傳教士們就不必專門去負責武器研究這事兒了,因為對於他們,朱由楫還另有用處,需要他們去負責一些其他的事情,若是全部都用來研究火器,那也未免太浪費了這麽多的科研人才。

  比如,徐光啟和李之藻二人,暫時就被他安排著主持翻譯工作,和金尼閣、龍華民等人繼續整理和翻譯他們從歐洲帶來大明的那7000餘部各類書籍,若是人手不夠可以直接跟他說,他會想辦法增加人手。

  而王徵和宋應星兩人,則被他安排著暫時負責主持對杜仲膠的提煉等工作,需要多少工匠和什麽設備,同樣直接跟他說就可以了,他可是還一直惦記著橡膠和杜仲膠的神情呢。

  當然朱由楫也沒有忘了承諾,需要多少銀子都可以直接找他,無論需要花費多少銀子他朱由楫都會想辦法解決的。

  畢竟是為了大明的科研事業,關係著他的千秋大計,朱由楫還是舍得往裏麵砸銀子的。

  對於朱由楫的任命安排,眾人隻是微微躬身表示答應,並沒有多說什麽,也沒有任何人提出有什麽異議啥的,就連傳教士們也是如此。

  朱由楫想了想,隨後又對金尼閣和湯若望等一眾傳教士說到,“耶穌會士為我大明朝廷獻上軍國利器有功,孤會親自向朝廷為你們請功,並且命工匠就在南苑建一座天主教堂,孤準許你們暫時可以在此對南苑海戶和周邊幾個村子進行傳教活動。”

  朱由楫這是給傳教士們拋出了一顆甜棗,他們不遠萬裏的跨越山海險阻,來華的根本目的和任務不就是為了傳播天主教嘛,他就是要讓他們開到能夠在大明傳教的希望,想要得到自己和大明的支持,那就必須用心的為自己辦事兒。

  要想讓馬兒跑,自然就得要讓馬兒們吃草才成。更何況,這些從歐洲來華的傳教士還不是一般的駑馬、劣馬,而是真正的千裏良駒。

  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加的有動力,更加的用心替自己辦事,向大明傳授科學知識。

  驟然聽得朱由楫如此許諾,稱要給他們建一座天主教堂,還允許他們可以對周邊的幾個村子進行傳教活動,所有的傳教士們都是一臉的振奮和欣喜。

  “非常感謝尊貴而偉大的王爺殿下.......”所有傳教士們都萬分感激的對朱由楫鞠躬行禮,表示他們心中的感激。

  朱由楫非常坦然的接受了他們對自己的感謝,頷首道:“諸位神甫不必如此客氣,你們隻要肯用心為孤王做事情,能夠為我大明做出一些貢獻,孤王自然會替你們在朝廷說話,便是支持你們在大明傳教也不是沒有可能。

  但是,孤還是要提醒你們一下,這其中最根本的幾個問題,希望你們能夠盡快的給出孤答案,可以找到一個妥善的解決之法出來,孤王不想有朝一日親自將你們驅逐出大明。

  如果這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問題無法尋求到妥善的解決之法,一旦哪一日起了衝突,天主教可能便會被朝廷永久的禁絕的。”

  朱由楫雖然隻是一個13歲的少年,但是在說這話的時候神情嚴肅認真,再加上他在大明朝的身份,這些傳教士們自然沒有任何人敢輕視的,倒也沒有人認為這是大明的這位小王爺在對他們進行威脅恫嚇什麽的。

  因為這樣的事情他們在大明已經遭遇過一次了,尤其是傳教士中的龍華民、金尼閣和郭居靜等幾名資曆比較老的傳教士,他們更是當年的那場“南京教案”的親身經曆者。

  對此,最能有所領會。立時便讓剛剛好一臉的振奮和激動之色的傳教士們各自凜然,金尼閣不得不站出來,神情異常認真的對朱由楫表態到,“不管怎麽說,都還是要感謝殿下您的開明和大度,您在之前與我們談論到的核心問題,我們這些人也一直有在討論,會爭取早日拿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妥善方案來的。”

  見過了大明朝,當世最傑出的科學人才,與大家一同用過午膳。整個過程可以說是賓主盡歡,而且還對這些人做了任務安排,此間事了,朱由楫便離開小院,去了軍營之中。

  今日心情大好的朱由楫,幹脆直接下令給正在訓練的少年們放了兩日假,除了不得離開軍營以外,兩日時間隨他們自己安排。

  新軍的少年們自然是興奮激動不已,至於他們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放假休息的兩日功夫都會做些什麽,朱由楫也懶得去理會,反正軍營的麵積也足夠大,團體的娛樂、競賽項目也足夠多的,隻要不打群架隨他們怎麽折騰去。

  被自己狠狠收拾了幾頓之後,料這些混蛋也不敢再私下鬥毆打架的。

  聯通大明南北的大運河上,北上南下的船隻在太平的時節間就一直沒有斷過,北邊的皮貨、山參,南方的大米、絲綢和茶葉等許多的貨物全都仰賴於這樣一條運河的溝通。

  一艘從南邊往京師北上的普通大船,整艏大船中沒有一個普通的客人,雖然看起來像是某個南邊的大客商帶著自己的貨物北上,準備帶到京師去發賣賺錢的,實際上船上的所有人皆是東廠之人。

  這些人正是被朱由楫和萬曆扔到江南淮揚一帶,暗中清查綱鹽的東廠精銳,而負責此事的正是被朱由楫提前推上曆史舞台的李進忠,也就是未來的魏忠賢魏公公。

  李進忠好整以暇的放下手中的茶杯,心裏麵不由得又想起了當日驟然被萬曆任命為東廠代廠督,而後與蘭陵王的一番對話。

  “李公公既然已暫督東廠,用心辦事便是,此番是東廠的機會,也是李公公您的機會。”

  “此事皇爺爺非常看重,孤以為您最好是親自帶著番子走一遭,切記一切都要暗中行事,不得打草驚蛇,查實了罪證之後第一時間回稟與皇爺爺,若是差事辦的漂亮,相信這暫代二字很快便能去掉了。”

  有些小心翼翼的拍了拍被自己貼身收藏在胸口的東西,李進忠不無得意的想到,自己此番帶著東廠最精銳的番子南下,在淮揚和江南廢了老大的功夫,完成了先帝交待的差事,能否早日摘掉自己頭上的這個代東廠廠督轉正,就看自己身上的這份名單了。

  不過隨即有多少在心中有著些忐忑和擔心,畢竟他這東廠代廠督乃是萬曆皇帝給的,而如今萬曆皇帝已經大行,坐在龍椅上的那位爺是泰昌帝,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即位肯定也是會對東廠有人事調整的。

  這回京之後,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會是個什麽去處?

  想到這些,李進忠忍不住對值守在艙外的番子問到,“距離京師還有多遠?”

  “回督主,我們剛剛出了滄州境,此時已到天津,”船艙外立刻有人回答他到,“想來明日便可抵達京師。”

  不愧是未來大明曆史上能夠權傾天下的魏公公,那能力和手腕自是不俗,南下查案的這段時日,已經基本上收服了東廠大部分人,得到了他們的認可,現在就差一個名副其實的東廠廠督名頭了。

  “讓大家辛苦一下,加快速度今晚落日前趕到通州,明日京師開城門時,第一時間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