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萬曆皇帝病倒了
作者:貧道修的是問情道      更新:2021-04-14 19:44      字數:3204
  王皇後乃是一朝國母,又和萬曆感情甚深,對於她薨逝之後的一應葬禮製度,傷心的萬曆皇帝自然不會吝嗇,直接要求禮部一定要依先例,查優查厚的進行籌辦辦理。

  更有因為舉行典禮的萬壽宮香殿之中,有一根金絲楠木的柱子有些微的朽蠹,萬曆便要去工匠趕緊替換了,工部尚書周嘉謨等官員認為這根柱子還可以使用,要是直接更換新的會很浪費時間,還要花不少銀子,於是建議萬曆用木料對其進行填充修補,就可以了。

  心情不好的萬曆將這些人申飭了一頓,沒有同意工部的建議,堅決要求一定要換根新的金絲楠木的柱子上去,否則就要周嘉謨和工部的麻煩,而且還派了內監配合督促。

  周嘉謨和工部沒有辦法,隻能按照萬曆的要求去做。

  按照大明的禮儀規製,在皇帝或是皇後、太後的小殮、大殮之後,便要立即著手按照諡法議定給他們上尊諡的事情。

  諡號乃是曆朝對於有地位之人,在其死後,後人給予評價的文字。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明的稱號,用以評價一個人物的是非功過,蓋棺定論,最早源自與西周,秦始皇在混一宇內之後,認為諡號有“子議父、臣議君”的嫌疑,因此將之給廢了,直到漢朝取代了秦朝,於是又恢複了上尊諡的製度。

  此後這一製度為曆朝所遵襲沿用,在帝後、王公或是一些重要的大臣死後,朝廷便遵照諡法,根據其生前的所作所為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

  因為王皇後生前乃是一國之母,地位僅在皇帝之下,同樣是無上尊貴,而且對於諡號的擬選確定也是不能有絲毫的馬虎,而且禮儀流程同樣極為繁複。

  悲傷不已的萬曆皇帝,親自下旨命文武群臣集議,草擬出“上尊議文”,由他親自審定後,再交給翰林院寫出正式的上諡冊文。

  諡法初起時,隻有“美諡”、“平諡”,而無“惡諡”。

  諡法大當中,規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義的字,以供確定諡號時進行選擇。

  王皇後生前便克勤克儉,孝誠淑賢,端謹毓和,深受百官們與百姓的敬重,為王皇後議選諡號的時候,自然是要選擇褒諡、美諡了。

  為了給王皇後諡號冊諡,王皇後還在停靈期間,萬曆便親自張羅著與文武百官們在文華門外演練相關禮儀,這種事情朱由楫作為蘭陵郡王加上皇孫的雙重身份,自然是沒得跑的。

  於是他有幸的親自參與了演練,而非隻是一個穿越而來的見證者。

  兩日之後,經過群臣的擬議,和萬曆的的最終選定,確定了王皇後的諡號:孝端!

  尊諡全稱曰:孝端貞恪莊惠仁明媲天毓聖顯皇後!

  諡法雖然由此便確定了下來,但是萬曆皇帝還未來得及對薨逝的王皇後,進行冊封典禮,五日後,萬曆便因為對王皇後的死哀傷過度,茶飯不思而病倒了。

  這皇後娘娘的屍體還在棺槨之中,停在那兒接受祭奠還沒有出殯下葬呢,皇帝又突然病倒了,可把朝中群臣和宮中的妃嬪們給嚇壞了!

  這萬一要是皇帝也突然駕崩了,大家就得趕緊再重新擁立一位皇帝上去,畢竟國不可一日無主嘛,人選倒是用不著發愁,因為有現成的。

  太子朱常洛就在京師,活蹦亂跳的。

  關鍵是這樣一來,朝堂之上的勢力就得麵臨著一番新的洗牌,他們都還沒有準備好啊!

  鄭貴妃一見萬曆突然病倒了,同樣也有些擔心,萬一萬曆要是突然駕崩了,朱常洛即了皇帝位會為難她和福王,畢竟早些年她可是所謂“國本之爭”的絕對女主角,想要立她自己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即便是在朱常洛已經被冊立成為了太子,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他也沒有放棄,任舊再想方設法的想要讓萬曆廢了朱常洛的太子之位,直到朱由楫突然在宮內得到了萬曆的寵愛,然後萬曆將朱由校冊立成為了皇太孫,她這才徹底的熄滅了想要讓福王朱常洵取朱常洛而代之的野心。

  慌忙的傳詔太醫院的太醫們給萬曆瞧病........

  對於萬曆突然的會病倒,朱由楫是所有人當中為一個沒有絲毫的慌亂,反而還很淡定的人了。

  因為基本上熟讀明代各種史料的朱由楫,他腦海中的曆史知識清楚的告訴給他,萬曆在王皇後去世之後,沒幾天自己也病倒了,但是並沒有很快的駕崩,而是直到三個月之後,才駕崩的。

  而且曆史上的萬曆病重也不是隻有這一回,之前還有過兩次呢,所以宮妃和大臣們對此也算是有了一定經驗了,很快便鎮定了下來,況且太醫們在看過了萬曆的病情之後,結論是:皇上年紀大了,氣血有虧,再加上因為皇後驟然薨逝,皇上與皇後娘娘朝夕同寢,感情彌篤,傷心過度所致,開些藥物調理著靜養一些時日便好。

  萬曆病倒了,皇後的殯禮還是要照常進行的,隻不過臨時換成了太子朱常洛替代萬曆進行主持。

  《禮記·王製》有載:“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殯,三月而葬。”

  不過大明的皇帝和皇後都沒有按照這樣的記載來進行殯葬,最多的也不過是停靈百日。

  大多數的時候都隻是擇一吉日梓宮發引,送到陵園之內進行安葬,而具體的日期長短並沒有詳細的定製。

  但是按照慣例,皇後先於皇帝大行,皇後的梓宮便需要在宮裏待上一百天才能附陵寢,下帝陵。

  而在此期間,便一直需要有僧道舉行法會,祈福誦經。

  在京中的皇子皇孫們,同樣需要日日向王皇後的棺槨靈位進行祭拜行禮,夜間也需要有皇子和宮人們跪拜守靈。

  這個任務,自然也就落到了太子朱常洛和端王朱常浩、慧王朱常潤以及桂王朱常瀛兄弟四人身上了,各自輪流。

  朱由楫和朱由校為首的五隻小朱,因為年紀原因,這樣的任務暫時輪不到他們。

  對於萬曆皇帝為什麽會在王皇後薨逝後不過短短七日時間便突然病倒了,朱由楫對此倒是有著自己的看法,有部分原因確實如太醫們所言的一樣。

  其一,此時的萬曆與王皇後都已經是57歲了,而且兩人的身體都不怎麽好;

  其二,剛過去不久的薩爾滸大戰,明軍喪師失地,朝廷顏麵大失這樣的結果,讓本來就身體不好的萬曆皇帝為遼東的局勢憂思過度,讓本來就不大好的身體雪上加霜;

  其三,萬曆與王皇後夫妻之間伉儷情篤,長期以來同居同寢,王皇後一直悉心的照顧著他寢居,這個時候王皇後突然在他的前麵撒手人寰,定然會對萬曆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打擊和傷害,讓他為此哀傷不已。

  其四,古人常言,50而知天命,此時的萬曆都已經快到60歲了,看著與自己朝夕同寢的皇後突然離世,自己的身體情況自己心裏多少都會有些數,這也許會讓萬曆預感到自己也即將命不久矣,由此心態消極,因為王皇後的離世,哀傷悲慟的萬曆幾日來茶飯不思,營養嚴重跟不上。

  心理和生理上遭受到了雙重打擊的萬曆皇帝,由此而病倒,最後僅僅與王皇後薨逝的時間相隔了三個多月的時間便跟著駕崩了。

  想通了這些,也就不足為奇了。

  朱由楫在心裏麵卻是想的,倘若萬曆真的也如曆史上記載的那樣,與王皇後相隔不過三個月左右的時間便殯天大行了,這大明朝的朝堂和勢力指定得有變化,大明朝的局勢也指定會與現在有所不同。

  他的曆史知識告訴他,他那便宜老爹,現在還是太子的朱常洛在萬曆駕崩之後,接任成為大明朝的第十四任天子之後,本來就好色的他因為沒了萬曆這座大山,於是放縱了,整日沉湎酒色,縱欲淫樂,導致本就瘦弱的他身體日益羸弱,以至於結果隻當了一年的皇帝便涼涼了。

  便以老子朱常洛涼了也就涼了,那都是他自己作的,反正他和朱常洛其實也不親近。

  但關鍵是,朱常洛在位的這一年時間裏積極任用賢臣,革除萬曆年間的弊政,積極進行改革,撥亂反正,增補內閣閣臣,重振朝廷綱紀,也確實是讓朝野上下很多人表示“感動”。

  而這些所謂的賢臣當中有半數以上其實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林黨人,讓在萬曆朝被打壓排擠的東林黨重新開始占據朝廷上的不少要職;而所謂的革除積弊,也不過世在東林黨為首的一幫文官們的忽悠下,下旨罷除礦稅、榷稅.....,

  放棄了國家對邊境榷場貿易、商人們開礦等許多商業活動收稅的權利,把本來就應該是朝廷收取的稅銀給拱手送了出去。

  此時的朱由楫,他不得不在心裏麵思慮,考量,萬曆皇帝一旦駕崩之後呢,自己應該在朝堂之中進行布局,怎樣獲得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