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京師的風水形勝
作者:貧道修的是問情道      更新:2021-04-14 19:43      字數:3107
  朱由楫獨自一人在毗盧閣上,倚欄憑高,眺望京師美景,神怡心曠,今日方才真切的感受到這座城池真正的美景。

  站在這裏,東、南、西、北四方皆可望遠,極目遠眺,甚至隱約可以見到西邊與北邊的山脈起伏之狀。

  想來那便是太行山脈的西山與燕山山脈的軍都山吧?

  朱由楫不懂風水,隻是從後世的一些關於北京城的介紹中,對北京城的風水有一點淺顯的認識。不過即便如此,此刻的他朱由楫單從地理地勢和軍事角度出發,也能看出許多北京城的不凡之處,這讓他心裏麵由衷的對設計和營造了這座城池的那些人感到敬佩,同時也有對永樂大帝當年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來的胸襟與氣魄感到佩服。

  雖然永樂地帝遷都北京,有一大半的原因是因為南京多為建文舊臣,又是傳統文官勢力的集中地,還有許多人並不服氣他做皇帝,而北京是他的龍興之地,經營許多年都是自己人,遷都可以更好的讓自己坐穩皇位,治理國家;但是朱由楫卻更願意相信永樂大帝遷都北京是為了天子守國門!是為了更好的對付甚至於謀求消滅草原上的北元蒙古勢力。

  此處也叫幽州,燕京!在宋遼之時這裏屬於燕雲十六州,是北宋皇帝和官員、將軍們戀戀不忘的漢家故地,做夢都想收回去的地方,是宋太宗三次北伐,漢家數十萬精銳兒郎埋骨的地方。也是遼朝用心經營的膏腴精華之地,遼朝為了更好的經營以幽州為中心的燕雲十六州,更是創造性的在華夏曆史上使用了一國兩製,在朝廷中設立南北麵官“因俗而治”,北麵官統治契丹和其它遊牧民族,南麵官則是模仿唐代製度建立漢人官府機構,基本上直接以燕雲之地的漢人自己管理漢人,給了燕雲之地漢人相當大的一部分自治權。

  於是遼朝直接將這裏升格成為了遼朝的都城之一,變成了遼朝的南京析津府。

  由此才有了此後的金、元,大明及至後世的蟎清到紅色新中華都在此定都的的千年都城曆史。

  這裏的地理形勢實在是太重要了,西枕太行餘脈,北邊就是燕山,兩條山脈在南口會合形成向東南巽方展開的半圓形大山灣,山灣環抱,南邊就是開闊平坦的華北大平原,更有長城蜿蜒在燕山之中。

  地勢順應華夏整體地理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微傾,西有桑幹河、洋河等在此匯合成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北京城山環水抱,東臨遼碣,西依太行,北連朔漠,背扼軍都,南控中原,無論是從經濟發展的角度還是戰略軍事戰略的眼光來看,都是極佳的形勝之地。

  元朝建國,在為都城選址的時候,直接出動了劉秉忠、郭守敬師徒二人會集數位風水名家共同堪輿規劃,便是看重了此地的山水形勝,位勢俱佳,唯一比較缺憾的是地上河流水位不夠,所以又從地上和地下引了兩條水脈進行補充。

  大明立國之後,北伐收複燕雲,攻取了大都之後便將原來蒙元的皇宮給拆除了,然後成了朱棣在登極做皇帝之前的燕王封地。

  等到靖難成功,朱棣當了皇帝,決定遷都北京,於是以姚廣孝為首會集了當世廖均卿、蒯祥等數位風水堪輿名家,還有一位交趾大匠阮安一起,到北京堪輿選址,然後在元朝原大都城的基礎之上開始布局營造大明的京師——北京城。

  以南京皇城為藍本,既要延續南京皇城宮殿的星宿布局,又要符合北京的地理形勝,還要廢除蒙元的殘餘王氣,於是堪輿師們在設計的時候,將皇城宮殿中軸東移,使元大都宮殿原中軸落西,處於風水上的“白虎”位置,加以克煞前朝殘餘王氣;鑿掉了原大都中軸線上的禦道盤龍石,廢掉周橋,建設人工景山。

  更有大明的京師設計營造了一東一西的雙龍並護的風水格局。一條水龍和一條陸龍衡山環水,奇觀蔚為!

  西邊水龍以太液池南麵部分(後世南海公園)為龍頭,將湖心島點做龍睛,剩餘的太液池(後世中南海和北海)整體構成龍身,再以什剎海做龍尾,擺向西北方向。

  東邊陸龍俯臥在整個北京的中軸線上,承天門勢若龍吻,金水橋為龍的頷虯,東西長安街仿佛龍的兩條長須,從承天門到午門一帶便是龍鼻骨部,太廟和社稷壇如同龍眼,故宮恰似龍骨龍身,四座角更樓好像是龍的四爪,伸向八個方向,景山、地安門大街和鍾鼓樓構成龍尾。

  正陽門正好似一寶珠,形成雙龍戲珠之意。

  皇宮的前朝和後宮布局除了暗合紫薇星垣額天星之術,同時無論是從天運風水分析,還是從地理風水而言,整個紫禁城的風水布局,按照風水而言,都是巒頭與理氣的絕妙配合。

  而後整個城池的布局也是花費了大量心思使其符合易理和風水原理。比如整個京師形似一個凸字,外城為陽,開立七座城門,是為少陽,內城則為陰,開立九座城門,為九陽之數。內老外少,成內主外從之勢。按照八卦易理,老陰、老陽為變卦,少陰、少陽為不變,內用九數‘陰中之陽’。內城南牆設三座城門,取象於天,屬乾陽之卦,內城北牆開立城門兩座,取象於地,屬坤陰之卦,皇城中央又布置五個門,則是取象於人。

  由是人在期間,頂天立地,天、地、人三才齊備。

  大明以北京為京師,以南京為陪都,構成南北二京,北京作為全國政治、軍事上首都,南京則作為大明的經濟、文化上的首都。

  皇帝和中央朝廷在北京,好壞皆有。

  首先是皇帝便極大的擺脫了南方文官的製掣肘,雖然後麵因為土木堡之變,並沒有起到什麽卵用;其次京師靠近長城,距離大明的邊關不遠,方便中央朝廷更好的控製和指揮屯駐在九邊重鎮上的幾十萬精銳邊軍進行防禦或是進攻作戰;再有便是將朝廷的中樞放在北京,可以更好的經略西北和遼東,同時能夠對南方形成居高零下的形勢。

  不過因為京師距離邊關太近,如此一來的弊端也是很明顯。北邊尚有北元殘餘勢力未滅,時常扣邊騷擾,朝廷必須在京城周邊和九邊長期屯駐重兵,給朝廷的財政係統帶來很大的壓力;而且九邊重鎮稍有疏忽,還有可能麵臨被敵人兵臨城下,重演靖康之變的可能。

  事實上,終大明一朝近三百年的曆史中,北京城被外敵前後三次圍攻。

  英宗天順年間土木堡之變,京師被蒙古瓦剌部圍城,大明推立監國的郕王登極為帝,在於謙的主持下成功守衛了北京城;一百餘年後,世宗嘉靖年間庚戍之變,京師被蒙古韃靼部圍城,被各路勤王大軍逼退了回去,卻也將京師附近的人口和牲畜給劫掠一空。再然後便是曆史上明崇禎時期的關外建奴突破長城防線圍攻京師的己巳之變,雖然大明最終打退了黃台吉,並沒有讓建奴討到太多的便宜,但是也讓黃台吉發現了大明軍隊防線上的授守禦漏洞,以至於此後又有了黃台吉帶領八旗兵先後四次破關而入,兵臨京師城下。

  也正是大明的京師離著邊關長城沿線如此之近,而大明朝廷在幾次麵臨異族大軍圍城的情況下竟然都能夠堅持住沒有遷都,而都是選擇了直接正麵強剛硬懟回去,就是不願意求和割地、賠款什麽的,才不得不佩服朱棣的決心和魄力。

  這也才有了大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錚錚鐵骨與誓言祖訓。

  在毗盧閣,吹著高空的冷風,眺望著京師內外的美景,朱由楫的思緒飄的有點兒遠,不禁緩緩的閉上了自己的雙眼。

  他的意識前所未有的清晰,似乎完全進入到了一種空靈的狀態,仿佛剛剛看到的北京城的一切都變成了一副三D動態投影圖一般出現在他的腦海中,還有他腦海中曾經在後世所看見過的北京地理地形衛星圖,以及瓦剌部也先圍攻北京、韃靼部俺答汗圍攻北京,還有崇禎朝時期黃台吉五次率兵入圍京師的敵我雙方兵力部署和調動路線。

  此刻,已經單純的從登高望遠,欣賞京師風景變成了,他正結合自己在後世所學的軍事知識,將自己想象成明軍的最高軍事統帥,進行推演,自己在麵對異族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要如何攻守,兵力要如何配置,有沒有可能利用京師的周邊的地理形勝,將入圍京師的敵人盡數殲滅?

  以方書傑為首一眾人被方正化與曹化淳堵在樓下,幾次想要上去都被方正化一人給收拾了回去,一群人在下麵直跳腳。

  這些人中竟然沒有一個注意到此前朱由楫讓方正化和曹化淳將他們趕下毗盧閣時候的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