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古代冷兵器製造工藝
作者:貧道修的是問情道      更新:2021-04-14 19:42      字數:2474
  朱由楫建議兵仗局在複原陌刀的時候,可以分別采用上好的石碳和木炭來進行鍛造,是因為他突然想起了自己曾經在後世的某科學頻道上,看到過一些冷兵器鍛造技藝的相關知識科普。

  將國外的刀劍鑄造技術和國內的刀劍鍛造工藝進行過對比,也將華夏曆史上各朝代的兵器鑄造技術進行了最大程度的複原和比較。裏麵就多次提到過覆土燒刃、千錘百煉、石炭和木炭等,而且還有鑄造大馬士革鋼刀的烏茲鋼是怎麽來的。

  如果自己沒有記錯的話,覆土燒刃和千錘百煉這兩樣技術早在漢朝就已經有了相當的成熟度了,傳到後世覆土燒刃的代表冷兵器是日本刀,千錘百煉的傑出代表是大馬士革鋼刀。大馬士革鋼刀所用的鋼鐵材料是一種名為烏茲鋼的高碳鋼,似乎使用的坩堝冶煉,得到烏茲鋼後再用來反複鍛打鑄造刀劍。

  高碳鋼製造的刀劍最大的優點便是鋒利異常,且擁有著普通刀劍不具備的較高強度和硬度、較高的彈性極限和疲勞極限,而這些恰巧是古代兵器在戰場上所要追求的優勢,不論哪個朝代,國內也好,國外也罷,都希望自己軍隊裝備的兵器越精良越好,隻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提升軍隊的戰鬥力不是。

  曆史上有過一次關於中外冷兵器鍛造巔峰的大對決,那便是大唐帝國和大食帝國的在恒羅斯的一場遭遇大戰,這場大戰同時出現了陌刀和大馬士革彎刀,唐軍以三萬的聯軍兵力麵對大食的15萬優勢兵力進攻,鏖戰了整整五天的時間。

  華夏古代的冷兵器鍛造,在宋代以前大多都是用的木炭煉鋼,但從宋朝開始,因為森林已經沒砍伐的差不多了,木柴已經不夠了,相反石炭的確得到了大量使用,人們在兵器的鑄造過程中也開始普遍運用石炭煉鐵了。

  用石炭煉鋼雖然溫度比起木炭來要高上不少,但是這樣一來,因為古代不具備現代的高爐煉鋼和石炭脫硫技術,用石炭煉鋼得到的鋼鐵之中往往含有的雜質要比木炭煉鋼便要多少許多了。

  其實最適合用來煉鐵、煉鋼的應該是焦炭,主要成分為固定碳,其次為灰分,所含揮發分和硫分均甚少,雖然焦炭在南宋的時候便已經有人搞了出來,但是因為受限於古代的科技水平成本很高,所以並沒有得到廣泛的傳播和使用,因而宋朝其實華夏古代冷兵器鍛造上是一個分水嶺,

  雖然在宋朝出現了更多種類的兵器,比如後世人們所熟知的十八般兵器什麽的。

  鋼鐵中大雜質成分多了,鑄造成了刀劍後,自然便會影響到刀劍本身的質量,比如硬度、鋒銳度......還有保養和使用壽命。

  這也是為什麽大明在麵對倭寇進攻的初期,經常吃虧的原因之一。

  當朱由楫所出自己的建議後,徐光啟和兵仗局內的幾位大匠都有些驚奇的望著他,朱由楫頓時有些拿不準了,“那個,我的建議有什麽問題嗎?”

  “不,殿下,您的這個建議應該是很有用的。”徐光啟微微皺眉想了想開口說到。

  “對啊,我們這幾個月一直都是在用石炭煉鐵,來複原鍛造陌刀,為什麽沒有想到用木炭來試一試呢?”朱由楫的話讓幾位頂尖大匠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覺,當即便開始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沒錯,木炭和石炭熔煉的鋼鐵應該是有些差別的。”

  “用木炭煉鐵可以試一試,說不定會有咱們意想不到的效果。”

  徐光啟想了想的讚同的說到,“石炭是在趙宋之時才得以大量的使用的,在這之前,人們無論是禦寒還是煉鐵大多都是用的木炭,或許用木炭真的有可能將陌刀再複原出來。”

  “殿下是如何知曉木炭和石炭煉鐵的差別的?”徐光啟有些疑惑的對朱由楫問到。

  “先生,弟子素來喜歡翻看各種書籍,平常沒事的時候便喜歡呆在皇史宬內,這是弟子在一冊《永樂大典》上無意之間看到。”

  當朱由楫告訴徐光啟和幾位兵仗局的大匠們,他所知道的這些都是自己從《永樂大典》之上看到,他們心中的疑惑立時便已盡去,對於《永樂大典》這一部奇書,雖然沒有讀過,但他們這些人也都有耳聞,畢竟是成祖皇帝親自命人編纂的,收錄了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等許多大明以前的知識在裏麵。在《永樂大典》當中有提到這些也不足為奇。

  隻是不禁在心中有些感慨,如此這樣一部奇書他們卻是難以入內查閱一番。

  朱由楫見他們都

  沒有任何的疑惑了,索性將自己能夠想到起來的全都一股腦的全都告訴了他們,當然朱由楫畢竟不是專門搞這一塊兒的,隻能是記得多少便說多少,即使說的這些一點兒餿不成體係,相反還很雜亂無序。

  但是即使如此,這些對於兵仗局來說已經夠了,尤其是對於想要成功的將陌刀複原出來,再現往日神兵的榮耀與光芒,已經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朱由楫記得陌刀是由漢代的斬馬劍演變而來,宋朝因為失去了所有的戰馬產地,一直以來都是都是靠著重甲步兵和各種遠攻武器(比如床弩)什麽的來對付起兵,又因為陌刀已經失傳,北宋搞出了棹刀和形製有些相近的三尖兩刃刀,也是用來對付騎兵的武器,雖然效果並不怎麽樣,但是後世的武器專家們推測這兩種武器便是陌刀的繼承者。

  朱由楫將這些也告訴了徐光啟和兵仗局的幾位大匠,還有坩堝煉鐵,這都給了他們很大的啟發。

  “殿下說的這些對陌刀複原很有幫助,”許大匠高興的說到,“若這些都真的可以產生作用,說不定陌刀真的可以在我們手中被複原出來。”

  譚茂歎了口氣說到,“沒錯,聽皇孫殿下如此說來,我們這幾個月阿裏原本複原陌刀的技藝方向便錯了,我們一直以來都是用的如今的技藝來對它嚐試複原。”

  “是啊,我們卻從來沒有想過唐朝工匠們在煉鐵的時候或許就和當今有不一樣。”鐵大勇讚同到。

  徐光啟頷首道,“不滾怎麽說,殿下說的這些也算是對咱們所熟知的鍛造工藝的一些補充,能不能成,先分別鍛造一把普通刀劍出來試一試就知曉了。”

  “那我就不打擾先生和幾位大匠師傅了,但願你們能夠盡早成功複原陌刀,讓這等神兵利器可以再次重現時間。”朱由楫也不知道自己說的這些是不是真的可以幫助到陌刀的複原,但是見徐光啟和幾位大匠都一臉恨不得馬上就開始開工嚐試的樣子,心裏還是很高興的。

  “如此,我便等著你們的好消息了。”在離開兵仗局的時候,朱由楫回頭對眾人再次說道。

  徐光啟帶頭對朱由楫揖手到,“殿下放心,我等一定不讓您久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