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左光鬥抵達徐州
作者:貧道修的是問情道      更新:2021-04-14 19:41      字數:2755
  北方的十一月天氣已經很寒冷了,京師郊外的一些個路麵、田地上都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白霜,清晨的京師郊外顯得有些清冷,隻有三三兩的一些菜農,或擔著擔子、或推著小車趕早的要入城去想要賣個好價錢。

  廣渠門外,欽差大臣和八府巡按的儀仗、隨從都已經早早的在官道兩旁候著,左光鬥和楊漣二人在此互相贈別。

  “文孺兄,你我今日奉陛下皇明出京,清查、整肅南北諸省的商稅,此事難度不小,你胸中是否已有成算?”左光鬥哈出一口白氣,看了一眼冬日淩晨的京郊景色,對一邊的楊漣問到。

  楊漣隻是笑了笑歎了口氣,才答到,“遺直兄啊,我這心裏麵現在能有什麽成算,無非就是到地方上了先走一步看一步,竭心盡力辦好聖上交待下來的差事而已,不辜負三皇孫殿下的一番舉薦和信任就是了。”

  “你我都有曾在地方上為官任事的經曆,地方上的那些官員們什麽德性你我都再清楚不過了,今次奉皇命離京赴地方上清查與整頓這商稅一事,你我二人遇到的阻力不會小。”跺了跺有些凍僵了的雙腳,楊漣接著與左光鬥說到。

  “是啊,”左光鬥也跟著歎息著說到,“這大明的商稅真要認真的清查起來,牽扯出來的人員肯定不少,就拿這京中朝堂上的袞袞諸公來說,又有幾人屁股底下是真的幹淨的?”

  “好在當今聖上並無深究之意,隻是讓地方主動配合的將近五年來的商稅繳清便完事兒,不然真要是深究起來,保不準就會變成洪武年間動輒牽扯數萬人的大案!”

  楊漣頷首表示讚同,話語中亦是不無擔心的說道:“當今天子連廠衛都放出來了,可見聖上對今次清查商稅的決心,我擔心的也正是這一點啊,就怕地方上的那些個人不曉得這其中厲害,非要和皇命相抗,到時候這事兒而就不可能就不單單隻是隻需要繳清近五年的商稅便可以了結的,沒準還真就會變成如洪武年間那般牽扯甚廣的大案。”

  “想來京中的那些個有牽扯的大人們應該已經有消息傳出去了,但願這些人能夠主動配合著繳清五年的商稅。”左光鬥接著說到。

  “但願吧!”楊漣接話到,“不過遺直兄,倒是你此次是南下辦差,南方諸省的情況比起北方來可是要更為複雜。”

  左光鬥哈哈一笑,表示無妨,“正如文孺兄方才所言,我等既為朝廷命官,吃朝廷俸祿,唯有竭心盡力辦好聖上交辦的差事,不負三皇孫殿下的信任舉薦,不負皇恩而已!”

  “好了,天時也不早了,文孺兄,你我就此別過吧!”

  “遺直兄,就此別過。”楊漣與左光鬥二人互相作揖惜別,而後兩人各自坐著官轎,打出了欽差大臣和八府巡按的儀仗各自赴地方辦差去了。

  楊漣負責的是北方諸省,左光鬥負責的是南方諸省,故而二人作別後,左光鬥的巡按儀仗便直接取道通州,從這裏乘船一路沿著大運河南下。

  左光鬥一行人通州沿著運河南下,本來京中就已經提前有人將消息傳了出去,左光鬥也沒有收起他的巡按儀仗,就這麽大張旗鼓的乘坐著官船順河而下,非常的引人注目。

  一路上,在大運河兩岸時不時的就能夠看到有捧著手本等著要拜見他這位八府巡按大人的官員。

  這些官員想要見他的理由也都是五花八門,咋一聽還都非常的冠冕堂皇,大家都是科舉出身做官的,科舉出生的官員不管是哪一年的,七拐八拐的多多少少都能從大明的官僚體係中攀扯上一些關係或是情分。

  左光鬥是萬曆三十五年進士,這大運河沿岸的諸府、縣主官中難保不會有和他同一科出身的,即使不是那也沒關係,這些人大多也都能厚著臉皮去碰碰運氣,這其中就蘊含了大明官場的為官智慧了。

  華夏的官場自古就講究人情關係,尤其是科舉製度出現之後,官場之中為官就有了同鄉之誼、同科之誼、座師之誼。

  這些人大部分人或許也知道左光鬥不會見他們,但是他們還是得用這種方式和態度來向巡按大人表示一下。

  這手本遞上去了,或許巡按大人根本就不在乎,做的基本上可能也都是些無用功,但是就是這無用功那也還是要做一番的,走一個過場,做一做表麵文章。

  這晚明的官場,除了少數的一些官員外,大多數都還是想著升官發財的,有時候這些功夫不一定可以讓自己發財升官,但是這態度有可能就是他們避禍的一種手段。

  官場那就是一個大泥潭,這裏麵的水是又渾又深著呢!

  古代的官僚係統從來都有著自己的一套固有運行模式,這裏麵的規矩多著,其中就蘊含著非常深厚人脈關係和心理學和厚黑學的知識,即使是到了後世,這裏麵的許多學問都依舊有效。

  沿著運河南下的這一路上,左光鬥簡直就是煩不勝煩,從通州上船開始,每天都能收上許多的手本,還有人借著這樣那樣的借口要往船上送些各種土特產。

  左光鬥隻是下人收下了這些人的手本,官員是一個也沒見,至於他們的那些個土特產更是一點沒收,全都給扔下了船去,一路上更是一步也沒有離開過官船。

  直到官船到了徐州府境內的河段,左光鬥才出現在船首的甲板上。

  徐州的碼頭上,徐州知府已經領著一幫子徐州的大小官員們在這裏等著了,就想要第一時間探一探左光鬥這位巡按大人南下,對於商稅究竟是怎麽個態度,其實大運河沿岸的那些個官員都有著這心思。

  大運河自從隋煬帝開通以來,在鐵路出現以前,大運河一直都是華夏南北的大動脈。運河兩岸的經濟都是古代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河道上南來北往的船隻不斷。

  到了徐州府,就已經是進入了大明的南直隸地界,在大明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南方。

  南直隸內除了鳳陽府轄區以外,所有的府、縣一直都是整個大明朝最為富庶的膏腴之地,也是整個大明商業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

  徐州是南直隸下最北邊的一個府,是真正的處於大運河上的南北要衝,雖然及不上揚州、鎮江、常州和蘇州這幾個府,但是商業活動所帶來的的經濟繁榮依舊不是北方許多州府可以相比擬的。

  所以徐州府的大小官員們,一多半以上都和地方上的商賈們有著牽扯,尤其是南直隸還有許多的鹽商活動著。

  “左大人,此番南下,一路舟車勞頓,”見左光鬥的官船緩緩在碼頭邊靠岸,徐州知府忙帶著一眾官員迎了上去,熱情的招呼著,話語中滿是恭維之意,“府中同僚們在城中最好的酒樓為巡按大人訂好了酒宴,為巡按大人您接風洗塵,還請大人賞臉。”

  “另外左大人您下塌的官驛也已經有人灑掃幹淨了。”

  左光鬥並不迂腐,心底下也知道這幫官員們肯定有不少的人都和地方的商賈有責往來,剛到地方還不宜直接辦案,先看看摸清楚這裏的虛實也好,況且這裏離著南京亦是不遠了,南京城裏的那些個文武勳貴們肯定會有所動作的。

  因而左光鬥笑著應了下來,和徐州知府互相攀談了一會兒,便跟著他一起入了城區到了徐州城中最好的酒樓。

  因為早在楊漣和左光鬥二人離京之前,東廠和錦衣衛的人馬就已經先行出京,到地方暗訪了,在這方麵廠衛可是很拿手的。

  尤其是錦衣衛的暗裝幾乎就是遍布整個大明,萬曆皇帝十分重視這次的商稅清查,廠衛自然得要拿出十二分的本事和精力出來用心辦好差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