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第一輛蒸汽機汽車
作者:紫恪      更新:2021-04-11 11:29      字數:2150
  第619章第一輛蒸汽機汽車

  這大概是方以智最為自豪的事情了。所以秦牧問出口之後,方以智就大笑著笑了好一會兒。

  “我和宋老他們研究過了。其實最開始時候,我們也不清楚什麽外燃內燃的。而且因為你那個汽油實在是太難提煉,加上工藝水平上也差的多,造不出來你那個汽油內燃的發動機。”

  “但我就想啊,既然這蒸汽機能驅動火車跑,那肯定是能驅動更小的汽車跑的。內燃外燃固然有區別,但能夠提供驅動力是不爭的事實。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麽非要糾結內燃外燃呢?直接越過它就行了啊!”

  秦牧聽的連連點頭:他原本是想要一步登天的期望宋應星等人直接仿製出自己拿出來的成品的。卻完全忘了循序漸進一說。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自己拿出來的汽車本就是不知道經過了多少次改良才出現的成品。如果硬是要按照這個標準去造的話,不知道多長時間才能將汽車造出來。

  反倒是方以智的思路比較正確,先不管差距有多少,也不管標準不標準,反正隻要能夠起到同樣的作用,那麽就完全可以拿來替代。

  解決了最要緊的動力問題之後其餘的事情自然就迎刃而解。有過造火車的經驗,眾人仿造一個小一點的汽車自然沒有什麽難度。

  唯一比較遺憾的是,他們無法造出輪胎。

  所以最後隻能用鐵輪子來代替。而且,因為是蒸汽機驅動的,所以發動機都不得不放在後麵,並且還需要有一名隨車人員,專門照看那蒸汽機,以保證隨時能夠添加煤炭給其提供驅動力。

  這樣的後果,自然就是沒有什麽避震措施。汽車行駛起來,顛顛簸簸的。而且,對路麵的要求也非常苛刻。若非從帝國科學院到火車站已經鋪就了水泥地麵,隻怕方以智都不能把車子開過來。

  不過這已經很好了。

  秦牧喜不自勝的坐在車上,對這輛蒸汽機驅動的汽車讚不絕口:“好好好。隻要邁出了第一步,那就有第二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我們就能造出更好的汽車!”

  方以智也是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是啊。別看這東西現在跑沒馬快。但總有一天,它是要超過馬的。而且,這汽車比起馬來可是有點太多了。不需要進食,不需要喂養,不用擔心生病,不需要休息。隻要你能有足夠的動力,就能一直不停的跑下去!”

  秦牧點點頭:“等到將來有一天,我們大明處處都是車,人人都有車的時候,這世界就又不一樣了!”

  方以智聽了有些咂舌:“秦帥您竟然想讓我們大明人人都有車?這我都不敢想啊。你知道我們造這一輛車用了多久嗎?這半年多一來,我們十幾個人不眠不休才造出來的!”

  秦牧笑嗬嗬的答道:“方先生你這就有所不知了。等到將來技術成熟了,我們就可以用流水線的方式生產了。我們造幾個汽車製造廠,專門生產這些汽車。人們隻需要按照步驟組裝起來就行了。速度可比現在快多了。”

  “嗬,汽車這東西越往後發展就越精密,哪裏是普通人說造就能造出來的。沒有一定的基礎,想都別想!”

  見方以智不以為意,秦牧於是繼續給對方普及一些未來的知識:“誰說我們要用人造了。我們可以用機器來製造機器啊。隻要有計算機,有模具,有電力,有了精準的參數,到時候隻需要開動機器,人在旁邊看著,就能將那些精密儀器一個個的早出來了。我們人隻需要組裝起來就可以了。”

  方以智頓時又被秦牧勾起了興趣:“你說的那計算機,模具,電力又是什麽東西?”

  “哈哈哈。這涉及的東西可就多了。正好我在西方那邊,發下了一些好東西。正好回來帶給你和宋先生他們參詳。”

  “哦?西方的東西?”方以智頓時眼睛一亮,“看來秦帥這次不是外出遊玩了啊。還記得給我們大明做點什麽。”

  秦牧有些無奈:“這麽多年來,我可一天都沒閑過啊。哪裏有心思去遊山玩水。”

  方以智拍拍秦牧肩膀,笑道:“男兒在世,就該為國為民。秦帥的作為,我們這些人都看在眼裏,放在心裏的。多虧了秦帥,我們大明才能在那風雨飄搖的時期重新站起來。秦帥你就是真的遊山玩水個幾年,也沒人說你什麽的。”

  秦牧搖了搖頭:“現在還不到時候。那西北草原人不解決,我還是不能放下心來。”

  “對了,我離開的這段時間,火車技術發展如何了?我們修了幾條鐵路了?”秦牧著急的問。

  方以智無奈地看了秦牧一眼:“秦帥,那造鐵路哪是你說的那麽容易的。這半年多,百姓又要耕種糧食又要婚喪嫁娶,修鐵路的時候能有三個月都算不錯的了。迄今為止,聽說了就成了幾條小鐵路。”

  “京城到天津有一條。兩廣兩湖之間有兩條。江浙一帶有一條。然後就是,通往上海的那條鐵路,也修建了三分之二左右,差不多明年開春就能通車了。”

  秦牧也知道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聞言隻好放下心中的期待,點頭說道:“說的也是,是我太心急了。所有的事情,還是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來。”

  他琢磨著,是時候講工農兩個階級徹底清晰的劃分出來了。這既當農民又當工人的,看似兩者都兼顧了,可實際上卻是大大耽擱了工業發展的。

  大明必須要有一批專業的工人才行的,隻靠半農半工的百姓去完成全國工業化發展,怕是要難的太多了。

  可是,養工人就需要給人家開工資發錢。

  而現在,大明缺的,可就正是錢啊。

  明明已經無比富庶了,可偏偏國庫裏的那點金銀,就是動不得。

  藏富於民,也未嚐是一件好事啊。

  一念及此,紙幣推廣就再一次被秦牧放在了心上。

  隻有完成了紙幣推廣,其餘的事情,才能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