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歲貢一個銅幣
作者:紫恪      更新:2021-04-11 11:28      字數:2217
  第527章歲貢一個銅幣

  “能者多勞。”

  秦牧理所當然的回答道,“如果有人真的能做出跨時代意義的產物,對後市的影響延續十年百年甚至千年,那為什麽不值得我們用金錢供養人家一生?孔夫子都被我們讚頌了一千多年了,他的後人所享受到的待遇,不正是最早的知識產權嗎?與之相比,我們提供的這點金錢補助,都還是少的呢。”

  頓了頓,秦牧又補充道:“如果我們大明真有牛人能做出劃時代意義的發明,別說一輩子,十輩子我都敢養!我巴不得這種人越多越好呢。”

  沈玉蓮微微一怔,竟是無言以對。雖然本能的覺得這些人占了大便宜,但順著秦牧的思路一想,倒又覺得對方的觀點頗有道理。

  孔孟之人,因儒家學說的提出,而成為了後世曆朝曆代治世的基礎,二者的後人,自然而然的得到了無比尊崇的地位和特權,單說那孔府,無論中原大地上的朝代如何變遷,他們都是屹立不倒的那一批。這種特權難道不是一種知識產權?而且,還是沒有人敢冒充的知識產權。一旦有人敢質疑,就會有無數的人跳出來將那些人口誅筆伐。不遺餘力的打擊。

  馬列之說,也是同樣如此。看似沒有金錢之類的補助,但以此為基礎論點而建立起來的勢力以及為之擁護的人,又何止千萬。也幸虧那兩位沒有出在中原這片土地上,否則的話,指不定兩人會被捧到什麽樣的神位上呢。

  ……

  王釗帶著一千人馬,輕騎千裏,過草原,入遼東,再輾轉延邊,踏過鴨綠江,最終來到了朝鮮。

  數千朝鮮士兵,在邊境集結,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麵對數倍於己的敵人,一千人馬,毫無畏懼。

  “讓你們的新王來見我!”王釗縱馬上前,衝嚴陣以待的朝鮮士兵大聲喝道。

  很快,人群分開,一個年輕的男子,麵沉如水的騎馬出現。

  正是逃難至此,卻鳩占鵲巢的皇太極之子,福臨。

  自從建州之戰,滿人失敗之後,整個遼東都是大明的國土,濟爾哈朗身死雅庫茨克,清廷的唯一火苗,就隻剩下福臨一個了。

  而現在,這株火苗,還沒能來得及燃燒,形成燎原之勢,就再次迎來了宿敵的窺探。

  雖然隻有一千人,福臨卻一點都不敢大意。

  “不知大明天使前來,所為何事?”他努力壓抑著自己內心的怒火和仇恨,朗聲問道。手抓著韁繩,因為用力而使得指節發白。

  仇敵就在眼前,自己無力報仇不說,竟還要低聲下氣地尊稱對方。這是何等樣的羞辱啊。

  王釗才不管對麵的年輕君主怎麽想的,他直接了當的傳達了秦牧的要求:“我們秦帥說了,你算是最後一任的八旗正統了。他不忍心讓你們從此滅絕。所以可以給你一個選擇:你和你的手下人,剪了腦後的辮子,忘了你們的身份,從今往後,老老實實的當一個朝鮮王,交出治下海域的海權和空權,歲貢一個銅幣。過往的一切,就既往不咎。”

  聞聽此言,即便已經經曆過滅國滅族那樣的慘痛,福臨仍然難以壓製心中的怒火,怒目圓瞪,狠狠的望著王釗:“士可殺不可辱!”

  歲貢一個銅幣!這不是侮辱是什麽?

  還有,剪辮子,忘身份,豈不是讓我親手葬送自己的族群?從今往後,這片土地上,哪裏還有他們滿人的存在!

  這簡直比殺了他還要難受!

  王釗冷冷地看著對方,並不再會對方的反應和感受,而是哼了一聲:“新王你的意思是,不願意了?”

  “我猜,原朝鮮王氏,李家的人,都被你殺的精光了吧?你們鳩占鵲巢,都敢對人家下次狠手,我們秦帥仁慈,隻是讓你們削發代首,你竟然還不願意了?既然如此,那我們即刻帶兵,滅了你們如何?”

  說著,身後的一千騎兵,立刻子彈上膛,將槍口對準了對麵的福臨。

  所有朝鮮士兵,則下意識地舉起了手中的武器。隻不過每個人的臉上,都掛滿了惶恐不安。

  大明如今的強大,他們雖然沒有親眼所見,但隻是道聽途說,也已經能夠想象得到了。

  連那麽強大的滿清,都被他們打的將要滅族了,對付區區一個小朝鮮,又能耗費多少功夫?

  看到那些黑洞洞的步槍口,福臨渾身一顫,立刻抬手製止了手下人的舉動。

  他太清楚那些武器的威力了。如果不是這些火器的橫空出世,如果不是那個秦牧的突然出現,整個大明如今都已經是他們的了。

  那樣優勢的局麵,那樣氣吞山河的壯闊,都在這小小的槍口麵前,黯然失色,铩羽而歸了。如今,麵對這些精氣神更加強盛完好的敵人,他們又能有多少勝算?

  答案顯而易見。

  “福臨!你快點決定!我們的耐心是有限的!”冷冷看著掙紮不已的福臨,王釗催促道。

  他是真不再會對方會怎麽決定。反正秦帥的命令已經帶到了,這福臨接受也就罷了。如果不接受,那自己身後這一千條槍,可不會講什麽情麵規矩。就算打不過,那回頭就能拉來三千五千一萬人,還打不過,那他王釗就割了腦袋,去向秦帥請罪。

  “我……我接受!”

  終於,福臨閉著眼睛,從牙縫裏擠出那三個字。

  王釗等人,放下了槍:“既如此,那就立國書吧。歲貢一個銅幣,可一點也不多。但是你們該去的人,還是要去。而且,每年如此,不得有誤!”

  “……是!”

  ……

  九月的時候,秦牧和沈玉蓮回到了京師。

  衛隊三旅的人,都被他們留在了陰山。那裏的建設正在緊要關頭,草原人和漢人的文化交流與衝突實有發生,需要他們在那裏維持秩序。同時,也可以提防隨時可能回來的草原人的襲擊。

  既無內憂,也無外患。大明這兩年的發展,可謂是蒸蒸日上。糧食豐收,再無戰亂,再加上輕賦稅的政策,百姓們的生活狀況,可謂是一天比一天好。

  在家裏和許久不見的妻兒溫存之後,秦牧就立刻去了內閣。

  歐洲之行,他需要做一些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