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新年新氣象
作者:銀河也是一粒沙      更新:2021-08-28 03:01      字數:4268
  洪承疇進入曾經走過許多次的進宮道路。

  看見兩邊站著的老友,臉上神情不變。

  做為讀書人,雖然不說泰山崩於眼前而不驚。

  但是見到老友不會臉紅,這樣的基本功他還是有的。

  這種情況,他早就想到過,洪承疇走進大殿。

  守著外國使節的本份,正要說話。

  崇禎把元崢剛剛送上來的奏折扔下來:“使者想好了再說話!”

  見到洪承疇,崇禎心裏百感交激,他從來沒有想過,此生還能夠再見到他。

  自己當初對他的信任,對他的器重。

  以及在知道他死了,給他的追封,一切都跟著他的投降全變了。

  後來遇到元崢後,又體會到了洪承疇的不容易,當初要是自己對他放任一些,不在千裏之外指揮。

  一切是不是都不一樣了?

  正是因為這些,他才要在洪承疇出聲之前,讓他知道當前的聞新情況。

  洪承疇看著奏折上麵的日子,已經是三天前的。

  想想元崢帶著的大炮,後金的宮城再怎麽堅固,也擋不住大明的鐵蹄。

  立刻明白了崇禎的意思,默默思考了一陣,終於跪倒在地上:“臣有罪,請皇上治罪!”

  他這句話是以大明朝人的身份說出來的。

  崇禎看著他,沒有說話。

  朝堂上麵的許多大臣這個時候就有話說了。

  紛紛站出來,訴說著洪承疇的罪行。

  頃刻之間,已經列出來數十條之多。

  洪承疇聽著那些罪狀,每一條都能夠讓他死上好幾回了。

  這些罪狀加起來,早就可以讓他株連九族。

  崇禎冷冷地看著下麵義正辭嚴指責洪承疇的這些大臣們。

  現在出聲最嚴厲的,全是當初在大順朝廷裏麵當過大官的。

  他們這些人,因為犯過錯誤,所以才不許人家犯錯誤。

  他們一定要跟以前劃清界限,表現的方法就是盡量猜測皇上的心思,然後提前說出來。

  讓他們這些大臣沒有想到的是:崇禎真的沒有要置洪承疇於死地的想法。

  並且元崢送回來的奏折裏麵,也有一句話:知過能改,就是好大臣。

  洪承疇的能力,是有的。

  崇禎看著下麵那些已經臉紅脖子粗的大臣們,對王承恩示意!

  王承恩立刻喊道:“退朝!”

  崇禎起身就走,快要走出大殿的時候,這才回頭說了一句:“彥演!隨朕來。”

  彥演是洪承疇的字,皇帝下朝了,叫一個大臣的字,並且還要跟他單獨談話。

  剛剛指責洪承疇,大開火力的大臣們,一下子傻眼了。

  元崢沒有讓躲在盛京宮城裏麵的那些人久等。

  大炮運到的時候,幾門大炮對著宮牆直射,雖然沒有能夠把加固過的宮牆直接炸毀。

  卻也是把宮牆的外層炸得塌下來不少。

  士兵們直接踏著塌下來的宮牆衝了上去。元崢命令:整個宮牆裏麵的男人,全部殺死。

  明朝的這些士兵們,就站在宮牆上麵,居高臨下向著躲在在裏麵的那些還在頑抗的士兵開火。

  孝莊皇後終於承受不住,派出太監大喊願意投降。

  隻是元崢不接受!

  他不想自己在受降後殺俘,那樣受到的責難要多得多。

  現在雙方是交戰狀態,殺死再多人,也隻是讓這些士兵們的戰功更多一些。

  元崢手下的士兵衝上盛京的城牆到控製全城的所有街道和府庫,隻用了一個白天。

  這些士兵衝上宮牆,花費的時間不到一個小時。

  但是元崢手下的士兵們,從上了宮牆到完全占領整個後金的這座皇宮,花了足足三天三夜。

  這三天時間裏麵,元崢手下的士兵們,輪流上牆防守。

  元崢的要求隻有一個,不讓一個後金皇室的人跑出去。

  等到大軍完全占領這裏的時候。

  元崢派人把裏麵的所有物資全部收繳出來,這座城,是依照著京城裏麵的皇宮修建的。

  對於這個城的處置,元崢完全交給了千裏之外的崇禎。

  他自己在城裏,挑選了多爾袞的宅子住下來。

  現在已經十一月,大雪落下來。

  這個時候大軍行動不便。

  不過元崢並沒有停止訓練。

  大軍雖然不出征,每天的訓練卻是不停。

  盛京是後金的都城,城裏的糧草富足,足夠大軍十來年的儲備。

  讓元崢也非常高興。

  一**五年,就這樣過去了。

  大軍不能動,小股隊伍卻是沒有停下來過。

  元崢的隊伍,從山海關開始,一直到盛京,現在改回沈陽了。

  明朝的官兵們,從山海關開始,一直到沈陽所有地方都在進行著剿匪行動。

  對於土匪、山賊,元崢隻有一條命令:主動下山,既往不咎!

  頑抗到底,斬草除根。

  對於他的前四個字:主動下山!

  沒有一個土匪和山賊們願意下山。

  那些大明的官兵們,就隻能夠做後麵這八個字了。

  整個在大明朝控製的所有地盤上,那些官兵們做的事就是剿匪。

  整個中原再也沒有一支土匪敢打出旗號來的。

  就算是最會逃竄的山賊們,再也不敢打出旗號來。

  這些山賊們,多數都是跟著十八路反王混過的。

  習慣了喜歡什麽直接搶的生活,再也不願意回到麵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

  隻是這樣的人,現在也感覺到日子是非常艱難。

  他們無論跑到什麽地方,都會遇到官兵圍剿。

  對於官兵的圍剿,他們以前也遇到過無數次。

  以前的時候,實在打不過,逃不掉。

  就可以投降、接受招安。

  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

  無論這些土匪和山賊再怎麽表示誠意,那些官後一點也不接受。

  他們隻要人頭。

  官兵的堅持,讓這些山賊們的成員越來越少,並且還沒有辦法發展新成員。

  所有人沒有一個願意加入山賊隊伍的,他們寧願死,也不願意加入山賊。

  朝廷對於土匪和山賊的處理太嚴重了。

  家裏有人當山賊的,株連九族,九族裏麵的人都不許參加科考,也不能夠進入朝廷出錢的那些工程裏麵做工。

  但是,如果族裏麵的人,能夠把家族裏麵當山賊的人抓回來,送給官府,就可以解除所有的懲罰。

  好多山賊都是被自己的族人給誘惑著回家,然後綁到官府,明正典型了。

  現在剿匪行動又在關外開始進行了。

  同樣的政策也在關外推行,元崢已經向京城裏麵的崇禎發出了奏折。

  讓他準備著讓那些受災的,沒有土地的,因為躲避後金逃回關內的百姓準備好。

  開春之後到關外來。

  以前在關外有土地的人,隻要能夠拿出憑證,朝廷就會把土地還給他們。

  沒有土地的人,新到關外,可以領到每人一百畝的分配土地,還有一百畝的荒地。

  同時朝廷還會借出半年的糧食和騾馬,幫助這些人在關外生根落腳。

  中原經過朝廷一年多時間的投入,雖然花費了許多的錢糧。

  卻是再沒有上千人的土匪和山賊了。

  曾經肆虐過中原的十八家反王,再也沒有人提起。

  現在除了那些走江湖賣藝的戲子,行走江湖的單個江湖人士也少了。

  外出攜帶刀槍的,隻有鏢局和那些走長路的商販。

  十二月了,崇禎看著今年朝廷的收入,竟然還有些剩餘。

  要知道在這一年裏麵,朝廷可是一直在用兵,還不斷在北方投入各種各樣的建設。

  這些建設,跟以前不一樣了。

  由朝廷出錢,百姓出工賺錢養家。

  以前朝廷的這種搖役是百姓們最害怕的,現在卻成了百姓們最願意做的事情。

  沒有其它原因,隻是朝廷給出來的錢、糧能夠讓人活下去。

  百姓從來都是這樣,隻要能夠活得下去,就不願意再折騰了。

  整個冬天,元崢都無事可做,最多就是帶著左左、右右、羅斯她們到沈陽城外的冰天雪地裏麵去打個獵。

  大雪才起的時候,三個女人可是高興壞了。

  在雪地裏麵堆雪人,打雪仗,玩得不亦樂乎。

  隨著時間一天天的過去,這些玩法再也吸引不了她們的興趣。

  元崢本來也沒有什麽事情,這幾個女人都是自己帶到這個時代來的。

  能夠知道沒有網絡、沒有電影,就連書都不多的生活有多少難過。

  好在元崢還可以帶著她們玩滑雪,去狩獵。

  在這個時代,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全都可以是獵物。

  還沒有保護動物這樣的說法。

  元崢手下的隊伍,借著現在的機會,正在全軍進行雪地訓練。

  所有士兵都必須要學會滑雪。

  學會在雪地裏麵生存的基本知識。

  這些知識元崢也不會,不過他有錢、有權可以請人來教。

  大軍之中的學習之風現在可是濃厚得很。

  元崢給了這些士兵們一個福利:所有士兵們的家信,朝廷是免費給郵送的。

  這些學會了寫家書的士兵們,無事就寫信。

  有事也寫信。

  對於這樣的行為,元崢不但不阻止,反而還很鼓勵。

  隻有有了知識的人,才會知道知道的重要。

  這些士兵們,每個月的軍餉郵送回家,是可以供家裏的人讀書識字的。

  現在整個大明,不是可不可以讀書識字的問題。

  是有些百姓,不願意識字的問題。

  這些士兵們郵回家的信件,若是家裏沒有人識字,就隻能夠花錢請識字的人幫忙。

  信件多了,這讀信費也會讓人心疼的。

  隻要能夠讓那些普通百姓心疼錢,他們就會想辦法去節約。

  反正現在上夜校又不要錢,自己去學上半年,就可以看信了。

  隔壁的二傻子,以前瘋瘋傻傻的。

  官府一說可以不花錢上夜校,跟著朝廷的先生學識字。

  他就去了,現在已經是村子裏麵消息最靈通的人了。

  沒有別的原因,隻是大家都認為他傻,很多事情都不懂。

  所以村裏的信件都是請他來讀的。

  當然了,人家雖然傻,錢可以不給,好處總要給人家一點的。

  一捧米,半斤菜這些東西還要送的。

  二傻子現在就靠著讀信,都過上好日子了。

  這樣的事情讓那些精明的人不能不想一想。

  二傻子都能夠學到會念信了,更何況自己這些人呢。

  最終讓村莊裏麵的人全都擠去上夜校的原因是:二傻子竟然因為會念信了。

  被縣老爺任命為夜校的先生,開始教授學生了。

  現在人們已經不敢稱呼他叫二傻子,隻能夠稱呼人家二老爺!

  這樣的事情,在整個大明的土地上,發生了不少。

  這就直接讓村子裏的那些人,一個個拚命地想要讓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去讀書。

  就算是孩子白天要放羊,晚上的夜校,打也要打著讓他去。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二傻子能夠做到的事情,我家也能夠做到!

  有這樣想法的人不是一個,而是許多。

  有了這種想法,元崢最想看到的全民掃盲運動,進行得就快了許多。

  這一件事,讓那些對元崢不滿的人,也沒有辦法說出不對了。

  他們就隻能夠不說。

  倒是民間的那些讀書人,特別是從前那些花了大價錢讀書的人,倒是怨聲載道。

  朝廷現在的做法,拉低了讀書人的價值。

  天下每個人都識字了,讓原本那些鳳毛麟角的讀書人全都跌落神壇。

  普通的寫信、讀信的那些人,現在已經非常不好找到生意了。

  倒是那些賣筆墨紙硯的生意一下子好起來了許多。

  識字的人多了,基數增加了幾十倍。

  總有些有追求的,家裏還有些錢的人,現在願意培養一下那些有天賦的人。

  三百六十行,唯有讀書高!

  有機會衝進科考的人,當然要自己買書,買筆學習的了。

  並且,這樣的人也不是單獨在戰鬥,他們都有家族的支持。

  一個家族裏麵,再窮也不能夠窮了讀書人。

  現在這樣的情況下,識字的人多了,家族裏麵總是能夠挑選出來幾個讀書種子的。

  整個大家族出力,就看種子能夠不能夠發芽的了。

  這種情況,雖然是元崢沒有預料到的,卻是他願意看到的。

  今年還有一批人的日子好過了:他們就是那些匠戶。

  以前匠戶是戝戶,是被人看不起的。

  如今他們卻成了普通百姓當中,最受器重的一批人了。

  匠戶的子女,全都可以一直免費上學。

  當然了,朝廷也有要求,就是這些上學的匠戶子弟,必須要學會家傳的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