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建立大明科學院ii.
作者:銀河也是一粒沙      更新:2021-08-20 04:18      字數:5335
  元崢這是要在完全空白的時代上,要用重金砸出一個工業革命來。

  他特別召集了工部一批年輕官員,加上一群工匠們,研製蒸汽機。

  為了能夠給這些人一個直觀的印象,元崢首先就讓人製作了一批道具。

  這一批官員和工匠們被帶到現場的時候,看著湖裏麵一條隻有三尺長的小船。

  小船上麵很簡單,隻有一個小小的火爐,上麵當著一個銅壺。

  元崢讓人把銅壺裏麵的水燒開,一股蒸汽從壺嘴噴出來。

  衝到早就安裝好的一個葉輪,最初的時候葉輪一動不動。

  慢慢的蒸汽越來越強烈,葉輪開始慢慢地動了起來。

  看著葉輪轉動的速度越來越快,帶動著主軸飛快地旋轉。

  這個時候元崢把一個搭扣放到主軸上麵的一個斜麵上。

  那個搭扣很快就順著主軸的旋轉移動到最合適的位置固定下來。

  這個時候,那些官員和工匠們看著這條三尺長的小船,無風自動。

  在這個不大的湖麵上跑了起來,並且它還越跑越快。

  那些年輕官員和工匠們看著水裏麵自己跑了起來的小船。

  全都驚歎了!

  小船快要衝上岸邊的時候,元崢就有準備的,岸邊立刻有軍士用手裏的竹竿輕輕一推。

  小船又在湖麵上飛快地奔跑起來。

  等到小船被點撥幾次後,再次回到元崢他們麵前。

  元崢微笑著讓人把小船逮住,用一根小小的竹竿把這個連接裝置給撥開。

  現在銅壺的蒸汽還在帶動著那個葉輪轉。

  小船再也不動了。

  這個時候,那些官員和工匠們,終於明白過來。

  元崢讓人把這條小船撈上來,對著這些人說道:“諸位!今天我找大家來的目的就是做出這件東西來。

  今天它隻能夠帶著這麽一個玩具在湖麵上跑。

  今後我要它帶著萬噸巨輪在海洋上麵縱橫馳騁。”

  那些年輕官員們,已經擁在前麵,取下銅壺。

  看看這銅壺裏麵隻有水,並沒有什麽機關。

  再看看下麵那個爐子,也就是普通的一個火爐而已。

  至於那一套連接機關,其實就跟江河邊的水車差不多。

  這些年輕官員們查看的時候,工匠們隔著三步遠,認真看著。

  元崢微笑著讓人把這個火爐和銅壺,放在岸上繼續燒起來。

  蒸汽又開始噴吐出來,這一次它帶動的是最新式的水力車床。

  蒸汽代替了水流,應該叫做蒸汽車床了。

  蒸汽衝激著葉輪飛快地旋轉,帶著動著這個微型車床上麵的轉子飛快地旋轉著。

  指著這一個裝置,元崢吩咐著:“各位今天都看到了。

  這個燒開水的動作,可以代替水流,可以代替人工。

  我把這種機器叫做蒸汽機,今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它做大,做到能夠真正使用起來。”

  這可是元崢今後戰略的一個大步驟。

  蒸汽機,工業革命的基礎。

  元崢也沒有一步登天的想法,他隻能夠提供思路和基本原理。

  真正要把這些東西做出來,卻不是他的長項。

  元崢負責提供想法、思路和銀子,這些工部年輕官員和工匠們負責實現他的這種想法。

  餘啟文是萬曆年間的進士,前些日子被劉宗敏把家財收刮幹淨。

  宰相回京這些天,一直都在忙碌。

  今日突然讓人傳信,召集自己議事。

  他沒有想到的是,元崢讓自己來看的是這種東西。

  這可是奇技淫巧,正是讀書人中間,最不喜歡的。

  那些道貌岸然的讀書人中,認為這些東西會玩物喪誌。

  餘啟文看著那個已經添了一次煤的爐子和加了一次水的銅壺。

  加水之後,暫時還沒有蒸汽出來,那個剛剛還轉得飛快的車床又停了下來。

  餘啟文問道:“宰相大人,這東西也隻能夠這樣了嗎?”

  元崢微笑著說道:“不止,如果你們能夠把它做大做強,不到十年你們就會看到世界大不同。

  我們的輪船可以不用風,也不用搖櫓就可以在湖海上麵飛馳。

  各位,你們可以想一想,今後我們的馬車,有了它。

  就可以再需要騾馬,不再需要草料,也不會疲累。”

  這些官員們靜靜聽著元崢講話。

  最後元崢放出大招來:“我準備成立大明科學院,各位就是科學院裏麵的一員了。”

  立刻就有人問了:“宰相大人是想要在三部六院中,增加一院嗎?”

  元崢笑著說道:“對!科學院裏麵最高級的院士,不會低於一品。

  封侯封伯都是可能的。”

  餘啟文問道:“一品?什麽樣的人才能夠做到?”

  元崢笑著說道:“諸位把這蒸汽機做出來,能夠讓三千料的大船在這湖裏來自如。

  做出貢獻最大的那個就是一品,做出輔助貢獻的,視貢獻大小分別從二品到六品。”

  說到這裏的時候,一個工匠終於大著膽子問道:“宰相大人,我們這種賤役也能夠嗎?”

  雖然他沒有說能夠做官,但是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他說的是什麽意思。

  元崢嚴肅地說道:“皇上回京後,就會下旨,取消天下所有匠戶的賤役。

  天下所有在冊匠戶,跟讀書人享受一樣的待遇。

  並且所有匠戶子女,無論男女,年齡大小,都要進官學讀書。”

  這個大著膽子提問的匠人聽到這麽一長串的話。

  有些沒有反應過來。

  倒是有一個明顯已經年齡很大的工匠問道:“宰相大人,小人已經五十有六了,也要進官學讀書嗎?”

  元崢笑著說道:“老人家,你是怎麽什麽的?”

  這個人趕緊回道:“大人!小的是銅匠!”

  元崢笑著問道:“老人家!做了多少年的銅活了?”

  那個老頭子:“小的從十二歲開始跟著父親做事,到現在已經四十四年了。”

  元崢這才笑著說道:“老人家,你做了四十四年的銅活。想來手藝是非常好的了。

  這次蒸汽機研製過程中,你有技術,有經驗。

  若是能夠提出一些關鍵性的建議,等到蒸汽機研製成功。

  你得授六品,一個不識禮儀的六品官員,怎麽上大殿見君。

  皇上也會認為我這個百官之首不稱職吧!

  再者,你今年五十六,在科學院裏麵每月有俸祿。

  不再像從前那樣勞作,今後的好日子還長著呢。

  如果你能夠像這些官員們一樣,讀書識字。

  會在科學院裏麵起更大的作用,這官職還會繼續向上升。

  書是一定要讀的,像你們這種年齡大些的工匠。

  朝廷會辦夜校,讓你們在晚上學習。

  白天照常工作,這樣不會影響各位賺錢養家。”

  第一個提問的工匠突然問道:“大人!小人家裏現在有男丁七口,官學裏麵的束修,實在是家裏拿不出來呀!”

  元崢笑了:“匠戶上學堂,由朝廷出束修,朝廷出筆墨紙張。

  並且不隻是你家裏男丁,你家裏的女人也要上學。

  不過男人上男校,女人上女校。”

  元崢這番話,讓在場的這些官員和工匠們全都吃驚不小。

  元崢笑了笑,喊道:“張有泉!”

  遠處一個警戒的小兵立刻回答:“到!”

  “過來!”

  那個叫做張有泉的小兵跑過來。

  這些人注意到,他就是剛剛最後把小船撈住的那個兵士。

  元崢問道:“你現在識了多少個字了?”

  “稟大大帥!小人已經識得一百個字了。”

  “好了!回去吧!”

  “是!”

  這些官員和工匠們看著元崢和這個士兵的表演,不知道這裏麵有什麽玄機。

  元崢指著剛剛那個士兵說道:“本相手下的士兵,每天晚上都要識五個字。

  這個張有泉隻是所有士兵中的一個。”

  這些工匠們的心裏對於宰相說的讓家裏的孩子們去免費讀書,心裏是百分之百的同意的。

  特別是讓家裏的兒子們去讀書。

  但是要讓他們自己去讀書,那就有些抵觸的。

  但是聽到宰相大人說起不要束修,並且還有免費筆墨紙張。

  這些可都是錢,都是錢啊!

  如果家裏多一個人去,就可以多賺到一個人的錢。

  再說又是晚上去學習,不耽誤事。

  反正晚上黑天瞎火的,如果在自己家裏,還要費油點燈。

  到官學裏麵,用的可就是官家的油了。

  更主要的是,宰相剛剛說的:從此以後自己這些匠戶可是跟讀書人一樣的地位。

  今天到了這裏的人,隻要好好做,把宰相說的這個蒸汽機做出來。

  不說做到一品官員,就算是做個六品,那也是可以光宗耀祖的了。

  想到這些,這裏的所有工匠們,眼睛發光,死死盯著那個銅壺。

  有人就想要去拿起來觀察。他們要好好看一看,這個銅壺有什麽玄機。

  那些年輕官員們,剛剛進入仕途,官職最高的也不過八品。

  現在突然聽到一條青雲路,可以直接做到一品。

  心裏說不激動那是假的。

  不過讀書人,心眼當然活泛些。

  餘啟文有些猶豫地問道:“宰相大人!若是我等一個月做到了,讓三千料的大船,不用人力,不用畜力,不有風力。

  完全用這個蒸汽機的力量,在這湖裏行駛起來。

  就能夠做到一品?”

  元崢笑著說道:“若是你們在一個月做到了,用蒸汽機帶動三千料大船在這湖裏走上一千步。

  本相保證至少有一個人是一品。

  所有做出了貢獻的人,都有獎勵。”

  餘啟文和那些官員們聽明白了:至少一個一品。

  意思就是還可以有兩個,或者三個。

  現在這些官員和工匠們已經摩拳擦掌,隻想立刻開幹了。

  元崢笑著說道:“做這件事,還有一點要給各位說一下。

  這是大明朝最最機密的事情,對任何人都不能夠說。

  就算是至親家人,好友。

  你們研究所需要的材料,全部由朝廷提供。

  研究這個蒸汽機的地方,也是在朝廷提供的位置進行。

  每一次的實驗,都要記錄下來。

  每一天的工作,也要記錄下來。”

  這些人全都笑著答應下來,他們都想著成功之後的場景。

  特別是那些年輕官員們,他們想著自己這些人,隻需要把這個銅壺做大就可以達到宰相的要求了。

  那些工匠們也是同樣的想法!

  在場的這些人中間,隻有左左、右右、羅斯三人知道蒸汽機,他們一個月是肯定不可能做出的。

  不過這三個女人也知道,隻要有了動力,這些人開始做起來。

  總有一天是會成功的。

  餘啟文有些疑惑地問道:“大人!為什麽我們每一次的試驗都要記錄?”

  元崢笑著說道:“失敗乃是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敗。

  都是為了讓下一次的能夠從中吸取教訓。

  失敗得多了,成功也就近了。”

  這些官員、工匠們也不明所以,不過宰相這麽鄭重的提出來。

  大家照做就是了。

  元崢特別在京城裏麵,為科學院劃了一塊大大的地皮。

  初步分為了蒸汽機研究所,化學研究所,材料研究所,槍械研究所,農業研究所。

  在每一個研究所下麵都分了若幹個小分支。

  元崢派人從京城各行各業裏麵,大力挖人。

  那些匠戶們,聽到進入科學院後,就是朝廷裏麵的正式員工了。

  好多人都興高采烈地進來,也有不願意來的。

  元崢也不勉強!

  他現在要做的,是給整個時代墊定一個基礎,一個科學研究的基礎。

  就算是元崢從幾百年後回來的,他指導下的高爐煉鋼也困難重重。

  元崢能夠知道的就是:煉鋼要碳,要焦碳。

  焦碳要煤,煤這個時代還是有的,每一樣都需要他親自指導著去試驗。

  煉焦元崢是有經驗的,他曾經組織過土法煉焦,也主持過小高爐煉鋼。

  現在隻是把這種已經做過的事情,複製出來,進行工業化生產。

  也遇到了許多難題!

  這些日子,元崢忙,非常忙。

  科研的理論需要他來製定,具體的工作也需要他出手。

  農業研究所成立起來了,但是元崢知道,農業最好還是在海南去。

  隻是現在這個時代,如果把官員派到海南,那是發配三千裏啊。

  沒有幾個官員們會願意過去的,就算是那些老農們,也不會願意離鄉背井,到那麽偏僻的地方去的。

  現在這個農科所也隻能夠在本地開始進行研究了。

  元崢給這個農科所下達的命令就是:研究玉米、土豆、紅苕這三種東西的高產種植方法。

  現在是五月,土豆、紅苕都是可以種植的季節。

  為了能夠有作用,元崢用朝廷公田,劃了最好的土地給農科院做為研究基地。

  京城這邊成立了科學院,南京那邊也同步成立科學院。

  隻是南京那邊的官員們,除了對農科院還有一些認識外。

  對材料、蒸汽機、化學就完全不懂了。

  元崢暫時也沒有時間跑到南京去給那些官員們進行科普。

  整個大明朝的科研需要他。

  天下更需要他出手,如今天下除了闖王外,最大的一股農民軍,張獻忠所部正在進攻四川。

  元崢說通崇禎皇帝:下旨令石柱宣慰使秦良玉為任四川巡撫,接管四川全境軍、政所有事務。

  隻為了在防禦張獻忠入川,同時向四川所有土司、民間豪強下詔,凡是配合秦良玉積極出人出力防禦張獻忠的。

  朝廷將會進行嘉獎!

  有官的升官加爵,無官的入朝為官。

  表現特別突出,出人出力最多的土司、豪強們,將會得到進京麵聖的機會。

  這種詔書,元崢也不知道有多少用。

  但是他現在一定要等到崇禎回到京城裏麵來,安排好朝廷裏麵的事情,才好出征的。

  京城裏麵的那些高層官員、勳貴們對元崢的態度一直都不友好。

  這使得元崢在朝廷裏麵,到現在還是孤家寡人一個。

  如果他離開京城,對崇禎沒有了影響力,怕自己成為下一個嶽飛。

  元崢是不願意明朝就這麽被後金,被那些義軍給滅了。

  同樣的,他更不願意自己死在崇禎手裏。

  因此朝堂上,如果他不能夠點據上風,那麽他是不會帶兵出征的。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會放任天下不管。

  相反的,從他回到京城後,接手了京城各大衛所過來的那些士兵。

  現在他在京城裏麵的已經有十萬步兵,二萬步騎兵,一萬騎兵。

  這些隊伍,每天都在訓練。

  過去那些將領們練兵,都是三天一校,五天一練。

  意思就是三天點一次名,五天才訓練一次。

  就這樣的兵,已經算是練精兵的了。

  元崢現在的隊伍,完全是按照現代方法,設立了封閉式的軍營。

  那些士兵進了軍營之後,就不能夠離開。

  每天一日三餐,三天打一次牙祭,每個士兵有三兩肉。

  這樣的生活,當然是普通士兵們不敢想像的。

  但是元崢的軍隊裏麵,卻是天天都要訓練,在山海關的那些訓練器材,已經完全複製過來。

  每天的隊列操練是必須的。

  士兵們每天訓練完畢後,晚上有掃盲學習和思想教育。

  至於他們想要出營地,每個士兵一個月隻有一次機會,可以請假出營半天。

  隨著京城附近安定下來,這支隊伍的訓練越來越嚴格。

  那些士兵們,許多都是老油條了。

  跟著官兵走過,跟著大順軍也跑過。

  最初的時候他們還有別樣想法,隨著時間過去幾天。

  每天那些連長、營長們把他們操練得疲累不堪,這些老兵油子們暫時還不適應這樣的訓練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