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元崢收到七千五百萬兩銀子
作者:銀河也是一粒沙      更新:2021-08-19 03:54      字數:5299
  一**四年的五月初七,元崢率領著的明朝官兵在保定城。

  先給了闖王的大順軍前鋒精銳一個埋伏。

  殺潰了闖王前鋒精銳,一直不停地向著闖王中軍衝鋒。

  明朝官兵們這一次完全沒有留後路,一直勇往直前。

  他們這樣的氣勢,壓得這支從山海關敗退回來後,士氣一直低落的義軍回不過氣來。

  這支農民軍,不敢再跟這些官兵們作戰,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

  前鋒潰敗的消息,比風吹還要快的速度,在闖王隊伍裏麵從頭前一直傳到隊伍最後。

  那些押解著騾馬隊伍,不明真想的義軍士兵們,立刻放棄了騾馬隊,作鳥獸散。

  闖王看著自己最精銳的親衛隊伍,衝上前去攔住官兵。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對麵大明朝的宰相、兵馬大元帥身後的三員女將。

  手裏拿著不知名的鳥銃,竟然可以一直射擊不用裝藥。

  打得自己手下最精銳的士兵紛紛落馬。

  見到這種情況,他沒有等到元崢衝到近前,就開始打馬轉向。

  同時指揮著剩下的二百精銳向元崢衝殺過去。

  闖王轉身向著保定城側方向逃跑。

  這樣的跑路他不知道做過多少次了,經驗純熟。

  他身邊剩下二百精銳發聲喊,向前元崢這支隊伍衝殺過來。

  這個時候,最先衝鋒的那一百騎士,已經隻剩下五十騎跟官兵對上。

  元崢左刀右槍,雙手動作不斷,他身後的三個女人,槍聲不斷。

  一個照麵,元崢砍下馬,挑下馬的騎士,還不到十個,其餘的全部被三個女人打下來了。

  跟在元崢身後的陳興和三千騎兵中間的一部分,今天才發現了宰相身邊三個女人的厲害。

  那是真的連一個照麵都沒有打,就已經被殺死了。

  關鍵的是,他們這些跟在後麵的騎士們,連那些掉下馬的騎士是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但是這些跟在後麵的官兵們心情是激動的。

  畢竟這可是自己人,自己這麵的人越是厲害當然是越好的啦!

  闖王開始逃跑的時候,中軍大旗立刻就倒了。

  這些都是跟著闖王一起打過勝仗,也打過敗仗的人。

  知道闖王這支隊伍的習慣!

  敗了就是敗了,他們從來不會想著敗中取勝。

  流寇思想就是這樣的,這次失敗了,下回再多找此流民來,繼續打。

  如果再敗,那就再來,反正現在整個大明朝的北方,流民是很多的。

  如果有些地方沒有流民,他們這支義軍所過之處,也會造成所有都是流民。

  對於這一點,闖王和他手下的這些大將們都已經非常的有心得了。

  闖王開始跑,那幾百最後的勇士也跟元崢他們接觸上來了。

  元崢正麵突擊,做短兵相接,三個女人在後麵做遠程協助。

  更後麵的陳興和三千騎兵,更是如蝗群一樣,飛快地把這三百勇士中間漏網的一下子就淹沒了。

  闖王的大旗倒了,中軍之後的隊伍,就更亂了。

  那些士兵們,聽到繳槍不殺的呼喊聲,紛紛跪倒在地上。

  兵器遠遠地扔到一邊,他們跟最先投降的那批士兵又不一樣。

  最先投降的那批士兵們,才開始的時候,還有些害怕,兵器隻是扔在腳下。

  想的是等到這支騎兵過後,還可以撿起來。

  繼續戰鬥,或者是應付闖王的監軍。

  他們這一顆紅心,兩種準備的法子,在現實麵前不值一提。

  三千鐵騎過後,接著跟上來的是二萬步伐整齊劃一的步兵。

  這些士兵氣勢逼人,根本就讓那些已經丟掉武器的士兵,半點反抗的意識也提不起來。

  這個時候,他們隻是後悔剛剛的武器丟得離身體太遠。

  害怕這些官兵懷疑他們的投降的誠意。

  好在這些官兵們到底還是接受了跪倒在地上這些人的投降。

  一隊隊跪倒的義軍士兵們被押解著集中到一起。

  被小隊的步兵看守著。

  上萬的義軍降兵,被幾百個步兵看押著,蹲在原地。

  沒有一個降兵反抗的。

  全都老老實實,沒有一個反抗的。

  元崢看著闖王帶著人馬逃跑,他現在是整個隊伍的鋒刃,前麵一直不斷的有騎兵衝上來博殺。

  他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對闖王執行斬首行動。

  左左、右右、羅斯三個又鞭長莫及,隻能夠眼睜睜地看著闖王就那麽逃跑。

  闖王逃走之後,整個大順軍主全軍潰退,再也組織不成來一點點的反抗了。

  元崢順利衝過中軍,衝到了後麵的騾馬隊伍。

  守護這支騾馬隊伍的大順軍,早就逃跑了,剩下的都是些未經訓練的普通流民。

  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運送的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一筆財富。

  見到官兵到來的時候,趕緊跪倒在地不做一絲一毫的抵抗。

  這是所有綁票、劫鏢人物的共識,隻要那些趕車人不反抗,不逃跑。

  就不會受到傷害,甚至那些劫鏢人還會雇傭這些趕車人把劫來的物資送到他們指定的方向。

  工錢還給得比原雇主高些,畢竟他們做的是沒有本錢的買賣,根本不在意這麽一點點的行腳錢。

  元崢率領著三千鐵騎,從闖王的隊伍前鋒一直衝到了隊尾。

  隊尾也是一直闖王的精銳,原本就是為了防止有人從後麵襲擊的。

  現在見到一支騎兵直衝過來,連接戰都不敢。

  開始四散奔逃。

  羅斯一路走過,一路收複。

  元崢帶著隊伍衝刺到最後,已經換過一輪戰馬了。

  沿途經過之後的騾馬就不再走動,全都停了下來。

  一直等到元崢再次帶著隊伍回頭的時候,這才跟在隊伍後麵,向保定城裏走去。

  這一戰,闖王出京時候的八萬人馬,四散奔逃,僅僅隻剩下一百來騎跟在闖王身後。

  其餘的那些潰軍,分散四處,有的自立為王,有的悄悄回鄉,有的上山做回老本行,當山賊去了。

  元崢擔心的三路攔截官兵,騾馬攔下的不多,把那些逃跑的士兵倒是捉住了許多。

  這不是他們不努力,實在是那些每頭背負著七百折銀子的騾馬,實在是跑不起來。

  都老老實實地留在原地。

  元崢率領著三千鐵騎,護著那些騾馬進入了早就準備好的場地。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八萬大軍竟然又俘虜了四萬大順士兵。

  元崢對這個時代的士兵也是沒有語言了。

  他們是聽令而行,上陣就衝一下,能行不能行就是這麽一下子。

  也談不上緊跟那一個方,當官的說打那個就打那個,坑死了就死了。

  沒死就繼續!

  元崢現在要做的是要給這些士兵們增加一點精神,想要讓他們知道:為誰而戰,為了什麽而戰。

  人還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有了精神的人,才能夠站得起來。

  軍隊也是要有一點靈魂的,有了靈魂的軍隊,才有戰鬥力。

  大明官兵大敗闖王的消息,如風一般傳遍天下。

  五月初七元崢打敗闖王,五月初十的時候崇禎已經在山海關收到消息了。

  元崢派出去的信使把這次保定之戰的結果告訴了崇禎,隻說宰相收繳到了一些闖王遺棄的隊伍。

  完全沒有說出繳獲了七千多萬兩銀子的消息。

  同時元崢也請崇禎還朝,原本元崢還以為闖王大順軍的戰鬥力,跟一片石打仗時候一樣。

  在保定一戰,讓他一下子給愣了:這支隊伍的戰鬥力跟上一次完全不在同一檔次。

  這個時候元崢才明白一件事情:闖王手下的精銳之師,在一片石是真的被打完了。

  現在剩下這些士兵,全是烏合之眾,再也經不起跟官兵大戰了。

  在元崢派出使者抵達山海關之前,崇禎皇帝已經收到闖王離京的消息。

  也收到了京城那些官員們雪花般催促皇上禦駕還京的請求。

  崇禎心裏當然想要早點回京的了,畢竟那裏才是他應該住的地方。

  隻是他一直記得元崢的話:若是不把闖王打殘,現在住進京城去了,就怕闖王或者別的賊子,再來一次這樣的逼宮。

  帝國再也受不起一次這樣的動蕩了。

  元崢派出的信使也請闖王還朝,還說宰相會在京城為皇帝還朝設下盛大的儀式。

  有了元崢的背書,崇禎立刻下旨,讓手下的大臣們挑選良辰吉日,擇期啟程。

  崇禎皇帝下旨的這天,是五月初十,欽天監仔細測算過後,認為十月初一是最好的日子。

  這還有五個月時間。

  崇禎皇帝授意可否提前一些,他想要盡快回京。

  於是日子就定在了五月二十六。

  元崢的大軍在保定城裏麵休整了三天,這三天時間裏,他向天下發出自己的第一份命令:

  著寧南伯左良玉嚴守武昌,不得離開擅自出境剿匪。

  天下所有投降大順軍的明朝官員,凡是能夠主動改邪歸正的,重新擁立崇禎皇帝的,一律過往不糾。

  所有被賊兵占領地區的地方,允許當地義民組織團練,凡能夠驅逐賊兵成功的,許其就地治民,等候朝廷封賞。

  左良玉在武昌,已經停留二年了,這一次在收到大順軍兵敗消息後。

  正準備派兵進軍勤王,突然收到元崢明千天下的命令,嚴令他的士兵不能夠出武昌。

  這下子讓他手下的武將們激憤不已,這些武將們聚集在左良玉大帳中間。

  紛紛表示自己這些人可以向河南、河北一路去接收闖王潰敗之後留下來的權力真空。

  左良玉猶豫良久,最終還是決定再看看。

  他不是不想出兵,現在闖王已經樹倒猢猻散,現在出兵正是搶占功勞的時候。

  可是宰相,前些日子還在山海關,連戰連勝了闖王和多爾滾。

  現在宰相在皇帝眼裏那是紅得發紫,這個時候跟他作對,他怕背上一個欺君的罪名。

  如果是以前,自己援兵自重,還沒有什麽,反正朝廷最大一支隊伍就在自己手裏。

  可是現在,宰相手裏的隊伍可不比自己少了。

  並且傳過來的消息,已經把宰相說得三頭六臂,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傳說中的宰相大人,手使五百斤重的大刀,在他手下,沒有一合之將。

  並且宰相身邊還有哼、哈二將,箭無虛發。

  左良玉已經老了,他不願意繼續征戰,再重要的是,他被闖王打怕了。

  元崢特別下令不許左良玉的軍隊挪窩,純粹是左軍的軍紀太差了。

  每到一個,就搶到一地,可以說左軍比大順軍還不如。

  他們邊漕運也搶了。

  有了這樣的顧慮,元崢當然不想讓這支隊伍動彈了。

  元崢這支隊伍,從山海關出發的時候是八萬三千人馬。

  如今新收降兵四萬,總數已經十二萬三千人馬了。

  這是實打實的數字。

  如果再加上居庸關的二萬和山海關留下的二萬兵馬。

  元崢這個宰相、兵馬大元帥手裏已經就是十六萬三千兵馬。

  在這裏的十二萬三千兵馬發下去了近五十萬兩的賞銀。

  從收編那些降兵的第二天起,全軍已經開始出早操。

  一日三餐,三日加餐有肉!

  整個隊伍按照山海關時候的樣子,每天訓練,每天晚上同樣有思想教育。

  元崢特別跟自己手下這些總兵,帶兵頭頭兵要求:無論如何都要請教書先生給這些士兵們做思想教育,還要教育所有士兵們讀書識字。

  現在為了穩定京師,元崢派出陳三率領二萬隊伍,前出占領真定,任命他為真定府總兵。

  又派出唐通率領二萬隊伍,前往龍泉關駐守,這個時候他又成了名符其實的龍泉總兵。

  保定當地留下一萬兵馬隨時準備支援左右。

  剩下的七萬三千兵馬帶著七千多萬兩的銀子向著京城進發。

  這回他們的行軍速度,每天也隻有五十裏路。

  京城百姓們,這次又見到了奇觀,十天前闖王帶著七萬五千兵馬出京城。

  現在又見到了元崢帶著七萬三千兵馬入京城。

  元崢剛剛進入京城,立刻接收京城所有的防禦。

  同時命人開始整修紫禁城,並且派人把紫禁城裏麵的那些太監、宮女管理起來。

  整個京城裏局勢一下子就變得輕鬆起來。

  五月十六日。

  皇帝崇禎已經從山海關出發。

  京城裏麵的那些官員、勳貴們開始圍著元崢,討要被闖王追贓納賄搜繳上去那些銀子。

  這些人,並不知道元崢已經從闖王手裏繳獲了七千五百萬兩銀子。

  但是這些人,還是每天追著元崢要銀子。

  看著這些人,元崢沒有一絲同情,隻有痛恨。

  就是這些勳貴們,崇禎當初找他們捐款籌集軍費,這些人都是能夠少出,盡量少出。

  結果被闖王手下,一頓操作,整個京城裏麵,收繳出來七千多萬兩銀子。

  現在他們竟然想從元崢這裏,把那些銀兩的虧空收到補償。

  這怎麽可能!

  元崢在京城,派人去江南請三人: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

  自己在京城裏麵,廣招工匠,開始研製槍彈。

  上次的戰鬥中,左左、右右、羅斯她們用掉了少半槍彈。

  手裏總共還剩下五百多發子彈。

  這些日子裏,羅斯每天就指導著那些工匠們,先做模具。

  最難做的是彈殼,好在這個時代,總共也就隻有他們才有幾枝槍。

  最初生產出來的這些彈殼的成本都非常高。

  元崢隻希望今後大批量生產的時候,這些本本能夠降下來。

  至於彈頭,生產起來反倒是最容易的。

  對於大明朝現有的紅衣大炮,元崢做出了大幅度的改進。

  首先改進了當前的煉鋼技術,大力發展高爐煉鋼。

  然後炮管還是采用鋼包銅的鑄就工藝,用來保證炮管質量。

  這一次元崢要鑄造出來的是後裝大炮,炮彈從後麵裝填,使用的是全裝炮彈。

  一枚炮彈裏麵就包含了發射藥、彈筒、彈體、彈頭、引信。

  這些東西對元崢來說,反而起了最容易研發出來的東西。

  因為他在那座山洞裏麵的第九層上,學習過所有武器彈藥的生產製作。

  但是這些東西的製作,已經不是原始手工能夠完成的工作了。

  如果隻是做上那麽一枚、兩枚工藝品還沒有問題。

  想要大規模的生產,卻是不能夠的。

  現在元崢迫切需要提高整個時代的科技水平。

  加工工具的不足,限製了整個生產的速度和效率。

  那些工匠們在羅斯的指導下,已經開始製作最簡單的水力車床了。

  這是為整個科技樹做最前沿的試驗。

  那些工匠們第一次見到水流衝擊水輪,帶動轉軸,又經過變速齒輪的改變,最終帶著著一個木鑽飛快地旋轉起來。

  這是元崢他們這四個人,帶到這個時代的第一件工具:高速車床。

  那個鑽花被換成一個夾具,夾住一根木頭高速旋轉的時候。

  羅斯拿著一個小鑿子,稍稍用力壓在那根木棒上麵。

  很快就把那根木棒削成一根帶有好幾個弧度的圓柱體。

  一下子就啟發了工匠們的靈感:原來這東西還可以這麽用?

  羅斯對於機械製造也隻有普通人的水平,但是她已經比左左、右右的機械水平高多了。

  這些工匠們在羅斯的啟發下,開始了一輪工具的研發。

  宰相大人對研製開發出水力車床的工匠們,一律授予了技師稱謂。

  並且明令天下,他們可以見官不拜!

  同時還對這些人,新設置了一筆獎勵,每月五兩銀子,可以一直領到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