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土地兼並一旦展開,就不會停下。
作者:姒荒      更新:2020-03-18 21:51      字數:2170
  當鄭國說到這裏,嬴政也不在聽的雲遮霧繞,他聽出了鄭國話中的意思,也同時明白了這件事的棘手程度。

  事已至此,若想要根除兼並,隻有一條路可以走,那便是推行新的田法,唯有如此,才能確保黔首耕田不使流失。

  但是這樣做,與秦法——民得買賣。這一條相違背。

  巍巍帝國,秦法昭昭,高懸於國門之上,銘刻於太廟之中,這一句話,並非隻是說說。

  在大秦,秦法便是根本。

  別說是治栗內史鄭國了,就算是始皇帝一時間也頗覺得棘手。

  心中念頭閃爍,嬴政在書房之中來回走動,當他走到鄭國眼前時,停下了腳步,朝著鄭國,道。

  “既要民得買賣,又要不失其田,治栗內史可有辦法?”

  “哎!”

  長歎一聲,鄭國臉色變得難看:“陛下,既要民得買賣,又要不失其田,如何在兩者之間平衡,需要時間去慢慢揣摩探索,非倉促之間而定。”

  “如今天下初定,各種創製大事一件接著一件,可謂是目不暇接,大秦帝國可謂是內憂外患都等著處置。”

  “在這個時候,在田產之上大動幹戈,隻怕是猶如導火索,一下子將好不容易安靜下來的中原大地引爆……”

  嬴政清楚鄭國的擔憂,處置土地兼並一事,是一件需要從根本上著手的大事,大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趨勢。

  民得買賣!

  這不僅是一條秦法,一旦隨意廢除,必然會動搖帝國根基,而且最重要的是,交換貿易已經成為了民生經濟的鐵則。

  眼下更是六國複辟浪潮一波又一波,從暗到明,都已經坐不住了,而且匈奴崛起,威脅北疆。

  心中念頭不停地轉動,嬴政目光如炬,對著李斯與鄭國,道:“大禍已經露出了端倪,沒有察覺也就罷了,既然已經發現,就不可能放任自流。”

  “若是任由民田流失,等於是任由黔首變成了豪強世家的奴隸,如此一來,流失的有豈止黔首耕田,而是民心。”

  “流失的是大秦帝國這萬裏河山——!”

  說到這裏,嬴政眼中的情緒消失不見,取而代之是一往無前的無雙鋒芒:“治栗內史,從治栗內史官署布告天下,令天下黔首自己登記實際的田地數量。”

  “同時下令大秦各大郡縣各級官吏進行,對於各郡縣人口,耕地數量進行統計,傳回鹹陽。”

  “最後,令大田令派人深入各大郡縣暗查,弄清楚各地土地兼並的真相。”

  “至於新的田法,暫時不頒布,朕需要從各地傳回來的情報,然後在從容思考,考慮頒布的範圍。”

  “諾。”

  點頭答應一聲,鄭國臉色並未變得舒緩,他自然清楚,嬴政對於土地兼並一事要下手了。

  他有心想要勸諫一下,但是身為大秦治栗內史,鄭國對於土地兼並的後果心知肚明,縱然不及嬴政這般通透,卻也知道絕對不能放任之。

  心中念頭閃爍,這一刻,鄭國話到嘴邊咽了下去。

  ……

  “陛下,如今大秦內憂外患,此刻推行新田法,隻怕會讓各大世族與各大豪強走向團結,讓我大秦舉世皆敵!”

  看到鄭國慫了,李斯臉色一變,站了起來,他心裏清楚,土地兼並一事必須要解決,但是現在不是最好的時間。

  “臣以為先行解決眼下迫在眉睫的事,土地兼並一事,可以放在未來……”

  在李斯看來,土地兼並一事,雖然影響深遠,甚至於可以說是為大秦帝國在掘墓,但是並不會在當下發作。

  隻要妥善處置了六國遺族的複辟浪潮,然後修通直道,以雷霆之勢將漠北的威脅抹除,再著手處置土地兼並不遲。

  “大秦武將如雨,謀士如雲,就算是沒有朕,北地的匈奴之禍亂隻要是王賁與蒙恬等人在,都可以掃平。”

  這一刻,嬴政神色凝重:“同樣的六國遺族雖然上跳下竄,若是我大秦能夠安穩傳承三世,這些六國遺族的死忠份子,必然會死的一幹二淨。”

  “說到底,現在的內憂外患,看似猶如疾風驟雨一般,在大秦的天空上籠罩著一層烏雲,仿佛泰山壓頂。”

  “但是,大秦帝國的處境並非糟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是土地兼並不一樣,一旦到了土地兼並的後期,各階級矛盾將導致流民四起。”

  “豪強地主壟斷上升通道導致皇權積極衰落,這兩種情況導致國家走下坡路。輕則一蹶不振,重則走向滅亡。”

  “朕並不認為大秦的後世之君能夠力挽狂瀾,土地兼並一旦開啟就很難關閉,正常情況下一般都是滅亡。”

  說到這裏,嬴政歎息一聲,道:“商君變法的主要內容就是重農抑商,為了提高種地積極性,大秦承認土地私有並且允許自由買賣土地。”

  “此舉雖然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種地積極性,但是打開了土地兼並的魔盒,世族與豪強會想方設法兼並土地。”

  “自古以來都是“民以食為天”,人可以沒有文化,但是不能沒有食物。食物是人類的第一需求,而食物的來源就是土地。”

  “對於農民來說不種地就會餓死,對於一個政權來說也是如此。”

  這一刻,嬴政語氣低沉,一字一頓,道:“若是沒有足夠的土地,就不可能養活更多的人口,帝國的軍隊數量與質量會直線下降。”

  “試想一下,春秋時期有上千個諸侯,但是為什麽最後隻剩下戰國七雄?為什麽戰國七雄到最後隻剩下我大秦?”

  “除了我大秦銳士悍勇無雙,最重要的便是經過商君變法,我大秦以耕戰立國,重視農業發展,能有足夠多的糧食以及人口。”

  “這是大秦帝國真正意義上會滅亡的禍端,不能再拖下去了!”

  “這件事本來應該在亂世之中處置,有道是亂世用重典,秦劍之下,任何人都得俯首,但是,這一點弊端,大秦朝野上下誰也沒有看到。”

  “也許當時陷入戰爭勝利的狂歡之中,誰也沒有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