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丞相,國府當在此時以防萬一!
作者:姒荒      更新:2020-04-19 20:31      字數:2196
  萬世!

  這是一個很沉重的字眼。

  從有秦國開始,大秦的曆代君王,都以此為己任,讓這個巍巍帝國萬世,故而,每一任國君都以公為主。

  特別是從孝公開始,更是孜孜不倦,日夜為了大秦崛起而一往直前。一直到當今始皇,方才一統六國,兼並天下。

  這也是在當初在大秦帝國建立之時,嬴政站在鹹陽宮大殿之上,嬴政向著天下宣布,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由此可見,萬世這兩個字沉重意義。

  在大秦之中,萬世與萬年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萬年隻是一個祝詞,相當於讚美一個人,而萬世,則是一種訴求,滿朝文武百官統一的訴求。

  正因為如此,隻要涉及萬世二字,都會讓大秦群臣心頭一震,產生極大的想象。

  這一刻,王綰也是心頭大動,目光直勾勾的看著蕭何。

  ……

  “丞相,陛下高瞻遠矚,如此作為才是大秦帝國萬世之氣象!”

  蕭何眼中的震驚之色依舊沒有消退幹淨,有些感慨,也有些歎息:“丞相,這一概念本該從大秦帝國建立便推行出去的。”

  “要不然,如今的朝廷,也不至於如此被動,當今大秦若不是陛下威望實在是太高了,隻怕是早已經不可收拾!”

  相比於王綰,蕭何更了解大秦帝國到底有多亂,畢竟他出身在底層,有些事情,屬於親眼目睹,甚至於自身經曆過。

  而王綰等人對於大秦帝國的了解,僅僅來自於一張奏報,根本不真實,全部都是經過了人為加工,早已有失偏頗。

  更何況,王綰等人對於大秦的具體情況親眼目的下層人生活,也是秦王時代,甚至於是呂不韋時代。

  有道是今時不同往日,王綰等人的了解,早已經過時了,這也是國府之中有些政令根本不合時宜的原因之一。

  在蕭何看來,大秦朝廷之中,屍位素餐的官吏不少,隻不過,他隻是一個小小的屬官,對於沒有發言權。

  隻能在眼睜睜的看著!

  聞言,王綰點了點頭,這一刻,就算是他想要反駁也做不到。

  因為他心裏清楚,蕭何說的是事實,東巡歸來之前的大秦帝國,確實是一個爛攤子,若不是大秦銳士戰無不勝之名,若不是始皇祖龍之名,震懾著這個天下,暴亂隻怕是早已經發生。

  “你說的不錯,大秦帝國之所以糜亂,而依舊維持著,有一大部分便是因為陛下!”

  一人壓一國,在這個時代真實存在。

  而在王綰不知道的後世,也有一位存在,個人威望達到了獨步古今的地步,可以說,在任何時代,總有蓋世人雄閃爍。

  “王相,陛下此舉看似隨意施為,但是從為了大秦帝國的角度出發,就可以發現,陛下每一次都是恰到好處的出手。”

  “而且每一次出手,都在推進,可以說是環環相扣,一步一步瓦解老世族以及新士族,六國遺族的生存空間。”

  蕭何眼光獨到,特別是這段時間在國府之中讀了很多書,讓他的眼界更為開闊,而他沒有忙碌的政務,反而讓蕭何置身事外。

  這樣一來,讓蕭何反而將天下大局以及始皇帝的部署看出了一部分來。

  “現如今,國府政令下達,必將會席卷整個天下諸郡,而各地郡守皆在鹹陽,丞相還是要早做部署,以防萬一!”

  “呼……”

  喝了一口米酒,王綰沉思了一會兒,抬起頭看了一眼蕭何,語氣遲疑:“蕭何,你認為六國遺族以及各地老世族有可能發難?”

  “丞相,在大秦之中有一句話俗語:兔子急了咬人,狗急了跳牆。若是朝廷穩步推進,而大朝之上的政令席卷而出。”

  這一刻,蕭何的臉色也有些凝重,朝著王綰一字一頓,道:“任官回避製度對於宗族勢力的強行割裂,以及打亂曾經保持的微妙平衡,必然會損害老世族以及六國遺族的利益。”

  “再加上土地改革繼續,以李相為首,進行的如火如荼,龐大的壓力下,會逼得他們無路可走!”

  “在這樣的情況下,關外大地就是一個猛火油櫃,隻要有一粒火星,必然會有燎原之勢。”

  “不管是為了保證陛下對於各地郡守的培訓,還是為了堅決推行任官回避製度,甚至於為了土地改革的穩定,國府都不得不防!”

  ……

  蕭何之言,讓王綰心有餘悸。

  他可是清楚,蕭何說的這些,不是不會發生,反而是極容易發生,隻不過,由於國府太過於忙碌,以至於他沒有意識到。

  “嗯。”

  點了點頭,王綰目光閃爍了一下,沉默了下去。

  他是一個官場老油條,自然清楚,在這個時候,不光是外部的壓力,鹹陽城中的牛鬼蛇神也一定會亂動。

  一念至此,王綰朝著蕭何:“蕭何,請典客過來——!”

  “諾。”

  點頭答應一聲,蕭何走出了國府,對於王綰的反應蕭何很是滿意,大秦終究是剛剛立國不過數載,朝廷沒有腐朽,反而是生機勃勃。

  王綰雖然年紀大了,但是該有的見識,該有的決斷都有。

  而且王綰這一刻的表現,讓蕭何很是敬畏,他心裏清楚,王綰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他對於自己極為的克製。

  想要預防,就必須有軍方出手。

  作為大秦帝國的左相,王綰不是不清楚這一點,但是他更清楚大秦銳士是始皇帝的根本,任何人都不能觸碰。

  這是一處禁忌!

  縱然是貴為帝國丞相,王綰也沒有那個想法,隻是讓他請來典客,這說明王綰清楚嬴政的底線所在。

  蕭何相信大秦有這樣一個極度冷靜,極度清醒的丞相,必然會度過這一難關,與始皇帝一道盤活大秦帝國。

  ……

  “不愧是國考綜合第一的人,不論是見識還是才幹都不俗,怪不得陛下讓其進入國府之中……”

  同樣的,在蕭何給與王綰極高的評價之時,王綰對於蕭何的評價也不錯,從這一件事上,彼此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