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商討對策
作者:名塵      更新:2021-07-02 12:08      字數:2694
  國不可一日無君,大乾外敵環伺,李睿瀚駕崩的消息,很快就會傳遍天下,到時候,南越和北涼,隻會趁虛而入,發起更猛烈的進攻,新君必須要盡快登基,穩定局勢。

  ??然祖宗規製使然,先帝駕崩,李景洛必須守孝滿一月,才能登基稱帝。

  ??李弘文中間曾和李景洛交談過一次,經曆了最開始的悲痛和不知所措,數天後,李景洛總算恢複了些許神采。

  ??對於登基一事,李景洛表現地很淡然。

  ??“再等等吧,”李景洛望著空蕩蕩的禦書房,低聲道:“我現在還不能接受這麽多的事情。”

  ??李睿瀚走了,高湛也離開了皇宮,偌大的皇宮,好像因為這兩個人的離開,一下子變得冷清寂靜。

  ??李弘文和李睿瀚接觸不算多,還不到半年,但他能感受到李睿瀚人格上的魅力,何況是他的親生兒子。

  ??“朝事上,就勞煩肅王叔和堂兄了。”李景洛說完這句,便去了慈寧殿,傷心的人不止他一個。

  ??李景洛單薄的背影孤寥而悲傷,小小的年紀,肩上已經挑了一個國家的重擔,實屬不易。

  ??這一個月的守孝之期,也是李景洛登基之前最後的緩衝期,坐上龍椅之後,他不能再說不能或是不行。

  ??肅王是見慣了生死,經曆了大風浪的人,皇兄的死,也讓他心情低落了很久,但是幾天之後,便又恢複過來。

  ??不管是強裝鎮定,還是真的看淡了生死,這個國家總歸還是需要有人管。

  ??肅王決定召集眾臣,商討針對南越的應對之策。

  ??北涼那邊,肅王之前已經親自率領了三萬黑麒軍過去,雖然他因為李睿瀚的死而趕回來了,但黑麒軍卻留在那沒動,況且陳伯陳擎蒼還留在那,之前隻用京營的人手,陳伯就擋住了北涼遊騎兵,這回率領熟悉的黑麒軍,相信陳伯能處理好北涼的進攻。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南越了。

  ??之前賀紫山在鈞城葬送了三萬南越先鋒軍的性命,消息傳回都城,不出意料地挑起了賀宗廷的怒火,他還以為賀紫山計劃的有多完善,計到最後,卻是自己損失了三萬人!

  ??但是發怒歸發怒,征伐的腳步卻不能停下來,半途而廢不是賀宗廷的性格,他一向是不撞南牆不回頭。

  ??正與朝臣商討該增派多少援軍時,卻傳來李睿瀚駕崩的消息,賀宗廷第一反應就覺得這是個假消息,是乾國為了讓南越放鬆警惕的詐計。

  ??可是消息源源不斷地傳回南越,包括汪懷山造反被抓,北涼也在攻打乾國邊關,而太子李景洛將於一月之後登基,再三確認之下,賀宗廷才終於相信,李睿瀚是真的死了!

  ??此乃天賜良機,助我南越!

  ??賀宗廷心中振奮,他似乎感覺到了,入主乾國,就在這一次了!

  ??乾國太子李景洛不過一個稚童,豈能擋得住他賀宗廷的鐵騎?!

  ??朝臣商討的結果也出來了,盡管大皇子賀任海極力反對增兵,覺得應該趁著新君繼位,與乾國搞好關係,但是這次,宰輔孟無圖卻一改往日作風,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心思活絡的朝臣感覺出來,這大概與其子孟青易在先鋒軍擔任軍師脫不開關係。

  ??少了孟無圖的附和,賀任海的話語權一下子就弱了不少,朝中賀紫山派係的官員抓住時機上書,最終,賀宗廷決定,再點五萬大軍,與中軍匯合,再攻乾國!

  ??賀紫山的十一萬大軍,因上一次的進攻受挫,損失近四萬,可再加上這五萬大軍,總兵力不減反增,達到十二萬,盤踞大乾邊關之外!

  ??即使再悲痛,日子也還是要過下去,因此肅王才決定召集群臣,商討對策。

  ??但這次商討,地點不在含元殿,新君尚未舉行登基大典,還不能坐龍椅,肅王更是不可能去坐那把椅子,因此最終的地點,設在禦書房。

  ??盡管是肅王牽頭的商討,但是肅王還是將李景洛請來了禦書房,坐在主位,而他則站在側邊,態度十分明顯。

  ??大乾主事的,還是李景洛,就算他是攝政王,也沒想獨攬大權。

  ??大殿中,一眾文臣武將站立在那,文臣最前方,是李弘文,那本來是汪懷山站的位置,但是因為一道遺詔,成了李弘文不想站也得站的地方。

  ??不過,李弘文的心態,也有了一些變化。

  ??李睿瀚彌留之際,想的依舊是如何治理大乾,臨走之前,還是將幾個主要的空缺官位人選給定了下來,也給日後大乾的局勢定下了基調,而對於自己的身後事,卻隻字未提。

  ??李弘文不禁受到感染,如今大概他才真正明白,何謂“李家人的責任”。

  ??時過境遷,原本有資格參與論事的大臣,也因參與謀反而少了不少,剩下那些老一派的大臣,望著最前方的年輕身影,不禁感歎歲月不饒人,後生站上舞台,也就代表著他們這些人該退下去了。

  ??肅王和李景洛眼神交流了一番,隨後先聲道:“南越十餘萬大軍盤踞南關,諸位有何對策,可暢所欲言。”

  ??南越增兵的消息,還是昨夜剛剛到達京城,此時禦書房中的大臣都還不知曉,如今聽聞,頓生議論,一片竊竊私語聲。

  ??李景洛顯然還不適應這樣的場麵,張了張嘴想說什麽,最終卻什麽也沒說出來。

  ??李弘文見狀微微皺眉,頭也未回地沉聲道:“請諸位來是為議事,不是讓諸位閑聊!有什麽建議,大可放到台麵上來說,禦書房中,交頭接耳,成何體統!”

  ??眾大臣聞言話音一滯,李弘文這才剛登上首輔大臣,就是一點麵子都不給他們了啊...就差指名道姓地罵了...

  ??也許眾人都忘記了,就算李弘文隻是小小戶部員外郎的時候,那也是誰的麵子都不給的,隻是現在他如此年輕便當了首輔大臣,因為先帝遺詔的關係,大臣們表麵上不敢說什麽,但心中多少還是有意見的。

  ??文官集體當中,兩名資曆最老的官員對視一眼,其中一人拱手道:“回攝政王,國內叛亂初消,各地軍力仍需整頓,如今大乾可調之兵屈指可數,老臣覺得,不如,與南越議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