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遺詔
作者:名塵      更新:2021-07-02 12:08      字數:2698
  帝崩,國之大喪。

  ??京城地官員權貴,無論官職大小,爵位高低,需齋戒三日;二十七日內,在京軍民百姓需摘冠纓、服素縞;一月內不準嫁娶,四十九日不許屠宰,百日內不準作樂;京城自大喪之日始,各寺廟需鳴鍾三萬次……

  ??慶和九年,年號止步於此。

  ??舉國皆哀。

  ??李弘文是皇室宗親,自要前往皇宮服喪。

  ??福親王也到了,一把年紀了,但見著李睿瀚的他,還是忍不住大哭出聲,他本是性情中人,與李睿瀚從小便感情深厚,此番表現,無人會質疑是逢場作戲。

  ??肅王平叛之後,由李睿瀚下旨,直接帶著黑麒軍趕去了洛山,甚至沒來得及回京,如今,大概還在趕往京城的路上。

  ??太子李景洛形容憔悴,嘴唇幹裂,雙眼渙散無神,絲毫不像是正值青春的少年,李弘文知道他心中悲痛,但這喪葬事宜,還需他這位太子主持,這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

  ??白發人送黑發人,太後老年喪子,難掩悲切,幾次哭昏過去,身體也是抱恙,幾位王妃正在慈寧殿陪著她。

  ??生老病死,這是任何人都逃脫不了的規律。

  ??上天是不公平的,有人天生就是乞丐,有人天生卻是皇帝。

  ??上天也是公平的,不管是乞丐還是皇帝,終究都難逃一死,不偏不倚,不袒不向。

  ??李睿瀚以仁政愛民而被百姓所愛戴和銘記,在位期間,短短九年,數次改革,改善民生,扶持寒門,修整稅法,整頓軍紀……,親手開創了大乾自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盛世,雖然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大乾突生叛亂,卻也掩蓋不了他一直以來的功績。

  ??百官齊聚之時,高湛宣讀遺詔,這份遺詔,是李睿瀚早便立下的,隻是在平叛之後,有所改動。

  ??李睿瀚的遺詔,寫的很明白,太子李景洛,繼位登基,這是所有人都能想到的,隻是這遺詔的後半段,還是讓百官有些驚訝。

  ??遺詔後半段,李睿瀚親封肅王為攝政王,執掌虎符國璽,在太子李景洛成年之前,代為監國。

  ??肅王府世子、戶部員外郎李弘文,封首輔大臣,進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輔國持正。

  ??遺詔還調大理寺卿張成民為刑部尚書,禮部侍郎孫啟繼任禮部尚書,兵部侍郎於成飛繼任兵部尚書.....

  ??緊要的空缺位置,李睿瀚全都安排妥當,其它空缺,就要交由李景洛來挑選了,當然了,作為攝政王,這些挑選出來的人,也需要肅王點頭才行。

  ??這一下,又引起了百官心間震動,這虎符國璽,交由肅王執掌,而肅王手下,本身又有那麽多的黑麒軍,這決策權,幾乎就是全在肅王手中,李弘文身為首輔大臣,雖未封相,但在相位空懸的情況下,那就是文官之首,這一對父子,豈不是盡攬權勢?

  ??李景洛年幼,新帝登基,根基又不穩,此前他未參與朝政,心腹更是寥寥無幾,這種情況下,肅王稍稍動動手腳,那皇權,可就要旁落了!

  ??雖說肅王和李弘文也都姓李,但是畢竟正統大義上,隻有李景洛可稱帝,有些陰謀論者,依然是不太放心肅王父子。

  ??或許先帝在位時,肅王和李弘文還表現的很低調,但是先帝一走,誰知道這對父子會變成什麽模樣?

  ??有汪懷山先例在前,知人知麵不知心這種事,大家可都留了個心眼!

  ??但就算有人不讚同,遺詔畢竟是遺詔,玉璽蓋在上麵,太監總管高湛宣讀,絕無虛假,任何人都不能提出異議。

  ??此時正在路上的肅王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攝政王,但就在此處的李弘文,卻是傻了眼。

  ??原本說好的,去戶部隻是為了替王家查案,現在案子水落石出,叛亂也已經鎮壓,就等路成九和汪懷山對峙認罪,還王家清白,卻不成想,李睿瀚又給他安了個首輔大臣的位置!

  ??其實在李弘文來到京城之前,李睿瀚也是沒想過這個安排的,他隻想到封肅王為攝政王,可李弘文在京城的這段日子,讓他看到了李弘文的能力,況且李景洛也很佩服李弘文,時常出宮去找他求教。

  ??此值朝中缺人之際,李睿瀚怎麽會讓李弘文悠哉享福,若不是李弘文年紀實在太輕,他甚至想直接將他安到宰相位置上去。

  ??遺詔宣讀之後,大乾的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日之後,大乾最大的權臣,就是李弘文了,肅王也將把控絕大部分權力,唯一不變的,是李家,依然是這大乾的主人。

  ??先帝駕崩,一個盛世結束,舉國悲痛。

  ??一月之後,新帝就將登基,那將是一個盛世的啟幕。

  ??一個新的盛世。

  ??三日之後,肅王從洛山邊關趕了回來,他最先去見了太後,太後見到肅王之後,又是忍不住感傷,這幾日下來,太後的雙眼都哭腫了。

  ??向太後請安之後,肅王被高湛帶到了禦書房。

  ??高湛從禦書房的書架後,取出一個木盒,遞給肅王,麵容悲戚道:“這是陛下...臨走前,給王爺留下的密旨。”

  ??肅王正色接過這木盒,將其打開,裏麵靜靜地躺著一卷聖旨。

  ??肅王揭開聖旨一看,眼神頓時滯住。

  ??李睿瀚這生前的最後一道密旨,告訴肅王,若是將來李景洛無德無能,致使民間疾苦,朝堂混亂,可憑此詔,迫李景洛退位,繼位者,由肅王決定。

  ??不用肅王動心思,李睿瀚自己就將這攬盡皇權的權力,交給了肅王。

  ??肅王沉默無言,良久之後,才將聖旨重新卷起,又再度放進木盒之中,交還給了高湛。

  ??高湛不解其意,疑惑地看向肅王。

  ??肅王緩緩開口道:“我相信景洛,能和皇兄一樣,做一個好皇帝,這聖旨,用不到了,就交由高公公保管吧。”

  ??次日,先帝下葬皇陵,太監總管高湛婉拒李景洛挽留,辭去職務,自願前往皇陵,為先帝守陵,直至老死。

  ??國內肅清,如今,大乾的槍尖,該對準國外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