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內憂外患
作者:名塵      更新:2021-05-21 05:54      字數:2138
  而如今大乾發生的一切,從表象上看,與汪懷山絲毫沒有關係,他與“勤王之師”之間唯一的關聯,就是他的兒子也是李弘文橫行霸道下的受害者,這也是李弘文被宣揚為“佞臣”的理由之一。

  雖然口頭上是為勤王,但實際上,李睿瀚的皇帝當的好好的,各地的緊急軍情一封接一封的送往皇宮之中。

  數十座城池雖多,但也還不到大乾的一半,大多數城主心中都清楚,皇上其實無虞,雖然京城是休朝了,但是他們送往京城的奏折,和所請示的事,陛下都一一批複了,若是陛下被囚禁,又怎麽能處理政務?

  臨近這些叛軍的城池,紛紛寄來奏折,請示李睿瀚,該如何應對。

  雖然明知李睿瀚身體情況不佳,但這麽大的事,高湛絲毫不敢耽擱,將奏折送進了李睿瀚的寢宮。

  與此同時,邊關稟報程顯重傷的奏折,也送到了京城。

  李睿瀚已經多日未離開寢宮了,現在每過一段時間,李睿瀚都會感到頭疼欲裂,五髒六腑更是如撕裂般疼痛,之前曾去了一次禦書房,但過了不久居然再次昏迷了過去,又被送回寢宮。

  為免情況傳出,事情鬧大到無可隱瞞的地步,現在李睿瀚是連寢宮也不出了。

  翻看了數封奏折,李睿瀚用力揉了揉額頭,表情有些許痛苦,片刻後,下令道:“叫李弘文和季橫來見朕!”

  京城的百姓大多還不知道,大乾如今已經陷入**,依舊如往常一般生活著,京城知道叛軍之事的,隻有幕後主使的汪懷山,以及李弘文,甚至連汪懷山派係中的官員都不知道,汪懷山已經下令起兵。

  李弘文之所以知道,也是因為來來往往的鏢隊帶回的消息,受到李睿瀚的召見,李弘文並不意外。

  剛收到消息的李弘文,已經散出了數百名黑麒軍,往京城各個方向探查,有任何叛軍靠近,第一時間回稟。

  這數百名黑麒軍,來自於肅王留下的五千人,李弘文並未將這五千人全數調進城,隻是安排了數百人分散在城中各處,剩下的四千人依然留在北郊,有時候在外麵,反而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李弘文還將外公蘇老學士一家接來了李府,這是為以防萬一。

  接到宮中的召見後,李弘文知道事態緊急,想必李睿瀚是召他商議對策了,迅速趕進宮中。

  季橫率領的禁軍本就駐守皇宮,李弘文到的時候,他已經等了一會了。

  李睿淵的寢宮中,後來也新布置了一處辦公用的書桌,此時李弘文和季橫站在書桌前,等著李睿瀚先開口。

  李睿瀚道:“各地叛軍四起,粗略估計,已過八萬之數,名為勤王,實際原因,我想你二人應該都清楚。”

  李弘文是知道這事,卻不知叛軍具體的數目,聽聞竟有八萬之眾,也是微微吃驚,汪懷山這些年,居然暗中收買了這麽多人馬!

  李弘文更不知道的是,其實叛軍不止八萬,消息隻是粗略估計,叛軍的人數足有十萬,而且,在路上,還有人在加入...

  原本還以為京城的兵馬防守肯定是足夠的,但是現在也未必了,若是讓各地叛軍合攏規整,後果不堪設想!

  李弘文心中暗自想到,不知道父王那邊進行的怎麽樣了!

  李弘文尚且驚訝,更別說剛剛得知這個消息的季橫了,八萬之眾,圍攻一座城池?

  這種戰鬥規模可是隻有在邊關才有可能存在的!

  汪懷山的精細布置,使得大乾各地的叛軍同一時間響應,短時間聚集起這麽多人數的軍隊,讓季橫如何不驚訝。

  李睿瀚道:“京城可動用的兵力還有多少?”

  季橫略微一想,而後拱手道:“京城營還剩五萬人,若調動周邊城池守軍,兩日內也可達到八萬人!京城必然無虞,陛下不必擔憂!”

  李睿瀚倒是不擔憂叛軍,該做的布置,從九年前就已經開始了,盡人事,而後,聽天命。

  李睿瀚清楚自己時日無多,汪懷山趕在他賓天之前動手,倒不如說遂了他的願,了他交一個完整且安穩的大乾給李景洛的念想。

  李睿瀚唯一擔憂的,還是邊關。

  針對大乾國內,李睿瀚和李睿淵一直在未雨綢繆著,可是,還是沒算到汪懷山能調動大乾以外的兵力!

  李睿瀚拿起一封奏折,遞給高湛,高湛接過後,又再度遞給季橫與李弘文一觀。

  季橫一閱奏折,臉上震驚之色更濃,指著奏折道:“這、這...”

  李弘文側眼一看,清楚看見奏折上寫著程顯重傷的消息,隨即微微皺眉,田寧還是去晚了一步嗎...

  雖然奏折上隻寫了程顯重傷,在那之後,南越在邊關聚集兵力的消息,還未到達京城,但是這些,是李睿瀚能夠預見的。

  程顯早不傷晚不傷,偏偏在這關鍵的時刻被暗算,這裏麵一定另有文章。

  李睿瀚道:“程顯的事,不是偶然,大概,南越已經準備向邊關發起衝擊了!”

  而李弘文也是這麽認為,早在得知鈞城中的根本不是百姓之後,李弘文就知道,南越絕對會再度向大乾發起進攻,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南越確實挑了一個好時間,大乾國內叛軍四起,需調動兵力鎮壓以及守衛承天府,此時進攻,大乾無暇應對,何況如今邊關無將,正是絕佳的時機!

  要說這裏麵沒有汪懷山推波助瀾,李弘文是不信的,但是現在關鍵的問題已經不是汪懷山起到了什麽作用,而是渡過眼前的難關。

  不幸中的大幸,王連明和胡彪,已經提前率領一萬人前往邊關,希望能及時趕到!

  李睿瀚咳嗽兩聲,隨後道:“邊關不容有失,朕打算再加派兩萬人前往邊關,你二人如何以為?”

  大乾國內的事,是在掌握中的事,而大乾之外,可就不那麽好掌控了!

  比起京城,李睿瀚覺得,守住、守好邊關,才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