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架空
作者:名塵      更新:2021-05-02 03:30      字數:2172
  “陛下,調程顯回京,事不宜遲,臣建議,在南越將兩座城池割與我大乾之前,調兵遣將,在那之前,南越應當不會有過激舉動,此時機不容錯過!”

  含元殿上,再次有大臣提出了調程顯回京的提議。

  昨日已經說過一遍了,但是李睿瀚並未應允,而是按下未表,而且事後,也未召集諸位大臣商議,因此,今日又有人提出來了。

  此人的論調與李弘文的正好相反,李弘文認為,局勢有變動,不宜調動邊關守將,而這名官員,則認為南越將城池拱手奉上之前,應當會保持安靜,是絕好的調動人手的時機。

  李睿瀚大感頭疼,朝臣們就調程顯回京給出的理由,看上去都有幾分道理,但是李睿瀚總感覺,事情沒有這麽簡單。

  確實在南越輸了兩座城池,又提出“緩衝區”這個說法的時候,大乾靠南越的邊關,好像顯得之後會很安寧,恰逢抓住了汪懷山與北涼方麵有聯係的可能行,如果能調程顯去洛山,那是再好不過。

  可是,李睿瀚總放不下心來。

  賀紫山等人在京城時,每次和汪懷山的會麵都很隱秘,從未被李睿瀚抓到把柄。

  就算李睿瀚對汪懷山已經很重視了,但還是料不到,他不僅和北涼有聯係,就連南越,也是汪懷山的合作對象。

  李睿瀚搖了搖頭,看向一人,道:“吳憶安,你如何看待此事?”

  兵部掌管全國武官的選擇、任用,而吳憶安,正是兵部尚書,對此事,他有發言權,而且調程顯回京的想法,正是兵部侍郎提出來的,隻是吳憶安並未跟著進諫。

  吳憶安出列道:“陛下,臣以為,邊關守將任用,事關重大,因細細合計後再行決定,且程顯戍衛邊關多年,就算要調他回京,也不急在這一時!”

  出乎意料的,吳憶安並未支持自己衙門中侍郎的提議,而是提出了不算很尖銳的反對意見。

  當日那兵部侍郎在含元殿上提出調程顯回京,實話實話,吳憶安自己都吃了一驚。

  那侍郎從未就此事和吳憶安打過招呼或商議過,直接就在含元殿上提出來了,而且居然還獲得了不少大臣的支持。

  事後吳憶安找到那名侍郎,要求他說明為什麽提出這個建議,結果那侍郎竟說,是當日走進含元殿的時候,恰好萌生的想法,因此便沒來得及和吳憶安通氣,還說望吳憶安不要見怪。

  吳憶安嘴上說可以延後時間,其實也是給部下留了麵子,麵的給其它官員和皇上留下,兵部內部不合的形象。

  說心裏話,吳憶安是不讚成調程顯回京的,恰逢需要接手城池,更需要一名能鎮住場子的將軍,而程顯把守邊關這麽多年,什麽事也沒有,不是蠻好的嗎?幹嘛非要換人?

  最終,因為兵部尚書的反對,調程顯回京的事還是沒有定下來,不過李睿瀚也未直接拒絕,這讓朝臣看出,其實陛下也覺得此事有利處,隻是還想再考慮考慮。

  得到信號的汪懷山一係官員,已經決定明日繼續進諫。

  “陛下,”

  程顯的安排事宜,暫時揭過,又有人開口道:“陛下,離南越交付兩座城池,隻剩下不到十天的時間,臣以為,應盡快商議出合適的人選,前往戍業府,接手管理這兩座城池。”

  南越的兩座城池交給大乾,就算不調動程顯,但程顯隻能接手這兩座城池,暫時駐守,不可能一直待在那,而且程顯本身擔任著統領邊關的要職,邊關事務,遠遠重於這兩座城池,因此除了程顯以外,朝廷還需另派一人,加以管理。

  這派誰去,又成了一個難題。

  兩座城池,雖然大乾是實實在在得到了,但其實卻是個燙手山芋。

  那兩座城池裏麵,全都是南越人,稅收不多且不說,如果不能管理地這些南越番子服服帖帖,到時候弄出“官逼民反”的鬧劇來,邊關還要抽調人手,應付叛亂。

  朝堂之上,又迎來一番爭吵,大部分人說,該派文官去,文官更懂得怎麽管理百姓。

  聽了這話的武將們,心中不忿,反駁說,應當派武將去,到時候如果那些人鬧起來,武將更能鎮住那些南越番子,文官早就被嚇得屁滾尿流了!

  兩方爭執不下,但到底能說會道的文官們還是占了上風,武將們雖然爭地臉紅脖子粗,卻也說不過對方。

  到最後,竟然是由刑部尚書魏空,提出了一個讓兩方都服氣的人選。

  “陛下,臣推舉戶部員外郎李弘文,前往戍業府,管理城池。”

  很難相信,李弘文,居然會被不久前被他狠狠得罪的魏空給推薦出來。

  更難相信,推舉李弘文的提議,居然沒有遭到文官們的反對。

  在承雲苑讓文官們大丟麵子的李弘文,在今日,成了文官口中的“大乾福星”。

  一改往日印象,文官們紛紛吹捧李弘文,足智多謀,為大乾屢立奇功,且出身肅王府,一定能征善戰。

  而對於李弘文,武將們自然是沒有意見,舉雙手讚成,一時間,含元殿上,文武兩派,居然達成了難得的統一。

  和諧之中,透露著陰謀的味道。

  ----------------

  李弘文沒有上朝,他的官位不夠,但是上衙,還是要去的。

  自從之前無意間撇到了周氏商行之後,李弘文就一直對這個商行念念不忘。

  據楊世誠說,周氏商行隻做達官貴人,還有跨國的生意,如此想來,所擁有的財富,必然不少。

  而自打那次殺了陳郎中和王員外郎一個措手不及,突然出現在戶部之後,陳、王二人就對李弘文格外上心。

  如今李弘文去戶部上衙,幾乎是沒有事做,稍微來點什麽事,陳、王二人就搶著去做,李弘文每天就是坐著喝茶,什麽事也沒有。

  如果李弘文是來混日子,吃俸祿的,他很樂意這樣,但是他不是,他有自己想要做的事。

  李弘文不傻,陳、王二人如此勤快,不是對他獻殷勤,而是想在戶部架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