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不止一個
作者:名塵      更新:2021-04-25 11:10      字數:2163
  來了軍營,李弘文也見到了楊世誠。

  兩人坐在原屬於田寧的帳篷中,李弘文來了,最大的帳篷自然屬於少帥,田寧等人也沒有打擾李弘文和楊世誠敘話,都退了出去。

  李弘文拍著楊世誠的肩膀,笑道:“胖子,許久不見,你的身形還是那麽富貴,真是讓人羨慕。”

  楊世誠賠笑著點頭,不知怎麽的,他感覺現在眼前的李弘文,和在青州時好像有些不一樣了。

  不一樣是必然的,李弘文在青州時,不知道那麽多繁雜的大乾內幕,但來了京城,他一下子就了解到了許多事情,原本他也隻想逍遙快活地做個小王爺,可現在是注定做不成了。

  朝堂明裏暗裏的爭鬥不止,文武對立,針對肅王府的彈劾一直不斷,就連宮中,也似有隱患。

  南越來勢洶洶,以城池及城中百姓為賭注,意圖侵占大乾國土。

  程長青年近七旬,還惦記著王家舊案,胡彪為大乾,為黑麒軍拚盡全力,王連明哪怕廢了一條手,也要贏下羅釗....

  親眼目睹了這麽多,經曆了這麽多,李弘文的氣質自然而然地變得沉穩了一些,與他在青州逍遙自在的時候,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無論怎麽變,李弘文對待朋友的心不會變。

  李弘文在帳中主位坐下,道:“怎麽樣,青州的一切還好嗎?”

  李弘文這裏問的青州事宜,和問鄧已的青州事宜,便不一樣了,鄧已能告訴李弘文的,隻有軍中相關的事情,而楊世誠知道的,則是生活上的事了。

  楊世誠在下首落座,道:“都挺好,鏢局越做越大,現在已經開到戍業府去了,最開始的那批人,都過上了好日子。”

  最開始的那批人,就是燕子山上的王家舊人了,在李弘文和肅王的照顧下,大家現在的日子也不像之前那麽難過了。

  李弘文點了點頭,又問道:“那鴻鵠書院呢?”

  對於自己一手創辦的書院,李弘文還是記在心裏的,雖然他差不多也是甩手掌櫃的性質。

  父王和母妃肯定沒時間管書院的事情,李弘文原本想托陳伯打理,肅王卻派了陳伯和他一起上京,因此,李弘文便將書院和鏢局一起,交於楊世誠幫忙打理了。

  楊氏商行也是書院最大的“讚助商”,書院裏不管是那些寒門學子亦或是先生,倒也不像對待其它商人一般,見了楊世誠,也都客氣地稱呼一聲楊掌櫃。

  楊世誠道:“書院也很好,今年秋闈,便有一批仕子要應試了,因此,青州城的富商,都想在追加捐銀,但現在僅僅鏢局的收入就能撐起書院了,我便沒答應。”

  參加秋闈,便是走上仕途的第一步,鴻鵠書院的學子,可都是傅如南的學生,還沒應試,便已經身具光環,在外人看來,這都是將來極有可能當上父母官的人。

  而那些青州的富商,自然不會放過巴結未來官員的機會,當初學院初立時沒抓住的機會,現在可要抓住了!

  回想起來,那些青州的富商不禁佩服起楊家老辣的眼光,在募捐之初,便大手筆地投入了一萬兩銀子,現在那些學生和先生,對楊家的態度可好得很,日後做了官,最先記起的肯定是世子殿下,其次便是楊家了。

  楊家資助寒門學子的名聲傳開,連帶著商行旗下鋪子的生意也好了不少,讓他們眼紅不已,楊家現在在青州可謂如魚得水,官府也很給楊家麵子,生意已經遍布安陽,這樣發展下去,可能楊家就不隻是青州首府,而是大乾首富了。

  楊世誠和李弘文的關係之好,其實汪止荃仔細探聽一下便知道,也不會如此輕易就中計,奈何他不去做,或者說他隻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

  “應試啊...”李弘文道:“不知能不能在殿試上見到鴻鵠書院的學生。”

  殿試便是在當初李弘文與孟青易鬥詩的保和殿上進行,屆時將由李睿瀚親自出題,諸位學子,也將在保和殿競爭最後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李弘文又問道:“胖子,你這次倒是出了風頭,汪止荃這唯一的兒子,大概要因為你,丟了官帽了。”

  雖然構陷皇親是大罪,但因為汪懷山的身份,李弘文覺得皇帝伯伯也不會下令處斬汪止荃,大概就是削去官位,革職處理了。

  在這個世界,每個人都重視家族的延續,也許汪懷山不會因為汪止荃丟了官帽便放棄他的計劃,但是,起碼也能給他添堵,找些麻煩不是。

  能讓父王在安陽秘密訓練九萬黑麒軍,李弘文覺得除了汪懷山要造反,意圖掀翻李家王朝之外,沒有其它可能,雖然他現在還沒想明白,為什麽皇帝伯伯沒跟汪懷山翻臉的原因。

  楊世誠有些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道:“其實也不是我的功勞,是王爺的計劃周全,汪止荃的行動都被王爺看透了!”

  李弘文笑了笑,楊世誠若是露了餡,父王的計劃再周全也沒用,雖然他不曾親眼目睹,但也能想到其中凶險。

  楊世誠頓了頓,又道:“不過,其實汪相並不止一個兒子。”

  “什麽?!”李弘文吃了一驚,道:“汪止荃不是汪懷山唯一的兒子?我怎麽沒聽說過他還有其它的兒子?”

  楊世誠不知道汪家之於大乾的圖謀,隻以為是汪止荃自己和肅王府結怨,依然稱呼汪懷山為汪相,他道:“小時候父親在京城經商時,我還曾見過汪相的小兒子,不過,後來有一年京城連日大雨,渝江水漲不止,汪相的小兒子不知何故,掉入江中,再也沒找到。”

  “死了?”李弘文問道,這是他第一次聽說汪懷山原來是有兩個兒子。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楊世誠道:“江水泛濫,根本無處可尋,後來風平浪靜之後,也沒找到屍首,這麽多年也沒人自認是汪相的小兒子,也許大家都覺得是死了。”

  楊世誠又道:“據說汪相的小兒子聰明伶俐,比起汪止荃更像汪相,當時汪相還為此大病一場,許久不曾露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