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再次進宮
作者:名塵      更新:2021-04-03 05:38      字數:2158
  汪懷山最不能接受的,不是一個人費盡心思想要表現自己,而是明明自己能力不足,卻覺得形勢盡在掌握的人!

  汪止荃就是這樣的人,汪懷山知道,這個兒子一直渴望證明自己,證明自己是有用之人,證明自己比...更有用!

  但是,汪懷山也不得不承認,或許自己這個兒子,真的不是成大事的料。

  肅王當年貫穿南北,殺敵萬千,誰最清楚?

  大乾的百姓最清楚!

  大乾哪兒的百姓得消息最快?

  京城的百姓!

  當年李睿淵無數次凱旋歸京,是京城百姓蜂擁相迎,李睿淵為戰死沙場的大乾男兒報仇雪恨,是京城之百姓最先口口相傳!甚至當年先皇駕崩之時,呼聲最響的,都是肅王!

  而如今汪止荃,竟覺得能憑一番莫須有的罪名,左右肅王在百姓心中日積月累的名聲,簡直荒謬!

  汪懷山從未想過皇上會一鼓作氣廢掉肅王的兵權,他的想法和賀紫山一樣,試探皇上和肅王之間的關係,而後,不管皇上采取什麽樣的舉動,他都可以隨機應變,做的多,紕漏就多,憑汪懷山的影響力,無論皇上最後的決定是什麽,他都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安插人手。

  汪懷山最開始就知道,這件事不可能隻一個早朝就拍板定論,他預計的事,早朝之時,皇上會猶豫不決,而後召集他和六部大臣,商議此事。

  在含元殿之上,沒有人能逼皇上做事,而在禦書房中,卻大有可為之處!

  隻要超過半數人對肅王此事表示擔憂,那皇上就會慎重考慮,怎麽處理此事。

  若是在大殿之上,汪懷山一係窮追猛打,硬要製裁肅王,莫說皇上的反應,武將那邊也必然會出聲,因此在李睿瀚將話題引到胡彪身上之後,汪懷山一係的人便沒有再出聲了。

  因為他們知道,隻要大殿上分不出結果,最後被召集到禦書房商議此事的,大概率就是汪懷山和六部尚書,與在含元殿上、百官麵前比起來,更有可趁之機!

  但讓汪懷山沒想到的是,汪止荃挑了一個最不能、最不該的時機進諫,臣,還能逼迫君不成?

  隻有皇上讓臣子說話,臣子才能說話!皇上不想聽的時候,說再多也沒用!

  勢力如日中天之汪懷山都沒有這種想法,沒想到他的兒子,竟是不知天高地厚,做出這等蠢事!

  汪止荃被汪懷山一本書砸在臉上,愣在原地,汪懷山從小到大沒有和他動過粗,連戒尺都不曾用過,今日此舉,真真正正是第一次。

  汪止荃想明白了一些,想要解釋,上前兩步道:“父親,我...”

  “好了,”汪懷山並不打算聽汪止荃的解釋,道:“你走吧。”

  汪止荃咬了咬牙,他知道父親此時心情不好,他留在這也沒有,便老老實實道:“父親息怒,孩兒告退!”

  汪懷山沒有說話,汪止荃滿臉掙紮之色,最後還是把話吞下肚,轉身向書房外走去。

  看著兒子的身影,汪懷山似乎下了很大的決心,慢慢開口道:“明天開始,”

  汪止荃走了幾步,聽見汪懷山的聲音,心中一喜,又轉過身來。

  可是迎接他的,並不是汪懷山的不追究。

  “明天開始,你便告病,不要上朝了。”

  汪懷山一句話說完,心中剛有些喜意的汪止荃呆立原地,如遭雷劈!

  ------------------

  另一邊的李弘文馬不停蹄,向皇宮方向而去,除了“臨時保鏢”石頭外,沒有任何人跟在他身邊。

  皇帝伯伯一開始就知道黑麒軍的事,因此李弘文確信,李睿瀚不會因為朝臣的話而懷疑肅王,但是此事,最主要的還是給朝臣、給天下一個說法。

  大乾之人口,何止百萬?肅王聲名再好,也會有懷疑他的官員,也會有不信任他的百姓,而大乾的朝廷,是全天下的朝廷,不論信任不信任肅王,百姓始終是大乾的百姓,無論如何,朝廷都要就此事給天下一個說法。

  李弘文想來,皇帝伯伯此時應該也在頭疼,怎麽處理此事最麵麵俱到,李弘文本身無官無職,此事原本沒有他說話的地方,但是肅王是他的父王,天下,是李家的天下,他又怎能不管!

  到了宮門外,宮門的守衛依舊盡職盡責,盤查著李弘文的令牌。

  昨夜回到蘇府之後,夜裏太後差人送來了一塊金燦燦的令牌,據送令牌來的人說,憑此令牌可以任意進出皇宮。

  昨天下午和太後奶奶聊了沒一會,柳太後便說乏了需要休息,當時也沒說令牌的事,也許到了晚間才想起來,李弘文當時接了令牌,原本打算下次今宮,讓禦膳房按照他的法子,給太後奶奶做些調理腸胃的藥膳,沒想到這令牌這麽快就派上了用場。

  宮門的守衛核實了李弘文的令牌,果然如昨夜送令牌的太監所說,讓他通行了,不過在沒有皇上或者太後手諭的情況下,一塊令牌,隻能進一個人,石頭還是隻能在宮門外等候。

  進了宮門後,李弘文就想去找皇帝伯伯,但皇宮之大,李弘文隻認得去慈寧殿和禦花園的路,可是誰又知道皇帝伯伯現在何處?

  正好不遠處有一隊路過的太監,李弘文急急忙忙地走了過去,攔住領頭的太監問道:“皇上現在在哪?”

  那太監上下掃視了李弘文一眼,恭敬又謹慎地問道:“您是?”

  李弘文離京九年,皇宮有不認識他的太監也很正常,李弘文也不生氣,答道:“我是肅王府世子李弘文,皇帝伯伯在哪?”

  “原來是世子殿下!”李弘文自報家門後,那太監頓時換上一副諂媚的笑臉,躬身道:“皇上此時應該在禦書房處理奏折。”

  此時雖然還是上午,但事情容不得耽擱,李弘文道:“禦書房怎麽走?快帶我去!”

  “這...”那太監似乎有些猶豫,皇上的禦書房,可不是誰都能去的,就算是世子殿下,沒有皇上的召喚,恐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