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所謂官場
作者:名塵      更新:2021-04-03 05:38      字數:2239
  “咳咳。”

  傅如南注意到李弘文看向自己的目光變得奇怪,輕咳一聲,端正了坐姿,恢複了大家風範。

  這一聲咳嗽也提醒了李弘文,這次來是辦正事的。

  走回棉墊上坐下,李弘文將百馬圖重新放回錦盒中,李弘文尷尬地笑了一聲:“初次上門,卻是弄巧成拙,讓傅老見笑了。”

  傅如南不再如剛才那般老頑童的樣子,而是穩重地“嗯”了一聲,道:“無妨,世子有此心意便足夠了。”

  傅如南擺起文界泰鬥的架勢來,確實有股渾然天成的氣質在那,麵對這樣的傅如南,李弘文倒是有些拘謹,渾身都不舒服。

  “那個,傅老,如果可以的話,您還是像剛才那樣,咱們都能自在些。”李弘文提出建議,希望傅如南可以露出他的本來麵目。

  “噗...”剛喝進嘴的茶全噴了出來,傅如南趕忙用袖口擦著嘴和胡須上的茶水,整理半天,傅如南才一本正經道:“老朽不知道你說的是哪樣,恕老朽不能滿足世子殿下的要求。”

  行吧,這算是凹上造型了,李弘文撓撓頭,頗為無奈,一旁盤腿而坐的石頭看的直樂嗬。

  坐到現在,終歸是要談正事的,李弘文開口道:“其實弘文這次冒昧來訪,是有求於傅學士。”

  傅如南一本正經地坐在那,替李弘文斟上一杯茶,道:“哦?世子不妨說說,若是老朽幫得上忙,也不會推辭。”

  李弘文聽聞傅如南這話,頓時覺得有戲,便道:“是這樣,先前弘文在瀘州救下一些被拐走的孩子,這些孩子流離失所,無處可去,弘文便將他們帶回了青州。”

  傅如南點了點頭,道:“此事我也有耳聞,不愧是睿淵的孩子,有擔當。”

  李弘文一喜,接著道:“將這些孩子帶回青州後,我想著總不能讓他終日玩鬧,無所事事,便聯合商販籌建了一家書院,此番前來豐州,是想請傅老出任書院的山長。”

  (注:“山長”,意為書院的主講教師或院長。)

  傅如南點了點頭,就在李弘文以為事情竟然這麽簡單就辦成了的時候,傅如南開口道:“世子此舉大善,”

  李弘文笑了起來,道:“那我們...”

  “但,”

  經驗告訴我們,如果你有求於人,而那人開頭第一句話沒答應,顧左右而言它,那麽之後必然都有個“但”字,比如此時的傅如南。

  “恕老朽不能從命,還望世子另請高明。”傅如南慢慢將話說完,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雙目合上,不知是在品茶,又或是再想些什麽。

  李弘文的笑臉僵硬在那,一時間有如時空凝固。

  沒想到傅如南會這麽幹脆的拒絕,李弘文道:“難道傅老覺得他們身份低微,不肯收他們做學生?”

  傅如南仍舊閉目不言,李弘文見狀,急道:“傅老不是也對寒門學子充滿希望,不也曾說過寒門也能出將相這樣的話嗎?”

  傅如南睜開了雙眼,卻依然沒有說話。

  李弘文有些失落,道:“傅老難道就不希望大乾能更好一些嗎?”

  “非也。”

  傅如南終於開口,歎了口氣,問道:“世子可知老朽為何辭官?”

  李弘文不知道傅如南為什麽會突然問他這個問題,略微思索了一會,答道:“是厭倦了朝堂的氛圍?”

  傅如南驚訝地看了一眼李弘文,這甚至沒在京城待過幾年的肅王府竟然會知曉朝堂的氛圍,這是讓他始料未及的。

  “多年以前,除了睿淵睿瀚之外,我還曾收過一名學生,”傅如南往向院中的池水,看著裏麵歡快遊動的錦鯉,道:“他正是寒門出身。”

  傅如南說的話自然有他的道理,李弘文沒有開口,安靜聽著。

  “他天資聰穎,求知若渴,虛懷若穀,又躊躇滿誌,盼望為大乾出一份力,老朽十分欣賞,便將他收入門下。”

  閉上雙眼,往昔的記憶浮現眼前,傅如南接著道:“可是沒過多久,那些被我拒之門外的世家子弟,竟覺他投機取巧,紛紛去他住處圍堵,讓他說出用了什麽方法,才入得我門下。”

  再次睜開眼睛,傅如南麵帶惋惜和遺憾:“他說他並沒有投機取巧,能入我門下,是因為滿腔熱忱。”

  “而那些世家子弟當然不信,他一日不說,便圍堵他一日,甚至私底下不許商販賣糧食米麵於他。”

  說到最後,傅如南痛心疾首:“不堪其擾之下,他最終離開了京城,大乾,腐朽的不是朝堂,而是整個官場,所謂的上流人士,所謂的貴族,不過是整日勾心鬥角,又害怕手中權力流失的國家蛀蟲!”

  傅如南越說越是激動,白色的胡須都隨著他的情緒飛揚了起來,李弘文趕忙起身,繞到傅如南身後,輕拍他的脊背,小聲道:“傅老您別激動,消消氣,消消氣。”

  看來是李弘文自己誤會了傅如南,傅如南並非不想大乾進步,隻是以往的經曆,讓他太過失望。

  傅如南喘了兩口粗氣,一手將李弘文推回去坐下:“老朽的身子骨好的很,可比這大乾健康的多!”

  眼看傅如南話沒說兩句,白胡須又要飛起來,李弘文急忙替他倒上茶,捧到他麵前。

  傅如南接過茶盞,一口喝下,閉目平複了情緒,而後慢慢道:“不是老朽希望照顧寒門,寒門便能起勢,實是宵小之輩眾多,老朽實在力不從心,與其徒增煩惱,不如不問世事。”

  傅如南雖然享譽全國,但他隻是在名譽上叫的響亮,天子之師,但若說權力,則沒有多少,很多事情,他想去做而又不能做。

  他收一個寒門學子,會被世家子弟逼走,他朝堂提議重用寒門,會被老派官僚聯合否決。

  今日他若是答應了李弘文前去青州的鴻鵠書院做山長,那麽明日書院門外排隊的必然都是世家子弟,書院裏的寒門學子,遲早被他們想法設法趕走。

  “傅如南的門生”這一名號,在以文取仕的大乾,定然會為擁有它的人鍍上一層厚厚的金漆。

  這些世家子弟,和他們上頭的官僚長輩,不想著虛心求教,充實己身,為國效力,隻想著不要讓寒門學子得了便宜,走上仕途,分走他們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