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白銀用途
作者:荒唐假紳士      更新:2021-04-01 11:05      字數:2471
  “陛下,臣現在想再次問禮部尚書王力王大人幾個問題。”整理一下情緒,薛向手捧玉笏板向趙頊行禮請示。

  “薛卿有話就問,朕相信王卿會據實回答。”趙頊柔和的對著薛向說道,而後深邃的眼神直直的盯著禮部尚書王力。

  這是趙頊第一次見到薛向如此失態,趙頊也沒想到向來以鐵公雞形象示人的薛向竟然還會有這樣的一麵。一直以來,趙頊都認為薛向在戶部任上的作為都能稱的上稱職,但讓趙頊不舒服的地方就是薛向這個人經常在財政使用規劃上做出一些不合趙頊心意的舉動,這讓趙頊心中或多或少的有些不滿。

  但今日薛向的一番話,讓趙頊對他徹底改觀。今日的薛向,用愛民恤物來形容確實一點也不為過。甚至有一瞬間,趙頊甚至覺得在薛向身上看到’恭儉有製,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這般名臣的影子。

  “謝陛下寬恕。”薛向手持玉笏板作揖道。薛向深知,趙頊這一句話已經明了皇帝陛下對自己之前逾矩之言的寬宏的態度。

  “嗯”趙頊稍一頷首,以示對薛向的認可。

  “本官請問禮部王大人,王大人可知我大宋如今的銀課為多少?”薛向橫眉冷眼的對著王力問道,語氣中滿是對王力的懷疑。

  “本官乃禮部尚書又不是戶部尚書,本官禮部的事務還忙不過來,又如何會知曉銀課的具體數目。”王力大袖一甩,理所當然的說道。

  “既然王大人對我大宋的銀課是多少都不清楚,那你如何確定我大宋有能力提前繳納遼國要求的二十萬兩白銀和三十萬匹絹?”薛向對王力的回答早有預料,緊接著便問道。

  “曆年來的歲幣都沒有問題,想來我大宋的銀課肯定是足夠繳納遼國歲幣的,本官這樣想有何問題?”王力繼續嘴硬道,語氣卻並沒有之前那般堅決。

  “哦,原來王尚書都是這樣簡單思考問題的,那本官不得不讚一聲王大人聰明伶俐!”薛向說著還伸出雙手抱拳,語氣中卻滿是嘲諷。

  整個朝堂上立時安靜異常,大部分人的表情都甚是怪異,沒辦法,想笑又不敢笑,憋著笑真的是挺難受的。

  “你…哼,薛大人如此嘲諷於本官,說明本官說的沒錯。”王力黑著臉強裝鎮定的說道。

  “王大人想的確實沒有太大問題,我大宋這幾年銀課最低的是在元豐元年時的21.5萬兩,最高時為41.1萬量。從這方麵來說,王大人的想法確實沒有問題。”薛向一副孺子可教也的表情,說著還捋了捋胡須。

  “你…”王力對薛向的舉動真的是又氣又怒,但又顧忌場合,隻得一揮衣袖,背過頭去,權當沒看到。

  宋與唐不一樣,不是按照產量的7%的收取銀課,而是按“二八分成法”。

  知台州、黃岩縣劉覺民,乞將應金銀坑場,並依熙豐法,召百姓采取,自備物料烹煉。十分為率,官收二分,其八分許坑戶自便貨賣。——《宋會要輯稿》

  也就是說,開采出來的白銀,官府隻收二成,其餘八成由坑戶自己貨賣。這個“二八分成法”從王安石變法,一直沿用至今。所以,據此可以估算,大宋白銀年產量為一百零七點五萬兩到二百零五點五萬兩之間。

  “王大人又可知,我大宋朝廷每年又需要使用多少白銀?又是哪些地方用到白銀?你又可知這些白銀是否非用不可?”薛向又接著問道。

  “這些本官又怎麽會知道的如你一般清楚?薛尚書有什麽話就直說吧?”王力黑著臉直接道。

  大宋白銀年產量為107.5萬兩到205.5萬兩之間。看起來很多,但是卻不夠用。要知道北宋中後期,全國財政收入折合白銀,約有三四千萬兩甚至更多。即便以最高產量估計,白銀也隻占財政收入的5%,顯然隻是“杯水車薪”,遠遠不夠,所以白銀並不是主要貨幣。

  “各位大人不要忘了,我大宋每年還要賜給西夏7.2萬兩白銀以及絹、茶葉等。如果提前繳納遼國歲幣,那我大宋並沒有餘力賜給西夏,各位大人對此有何看法?”薛向深深地看了一眼王力,環顧一圈後說道。

  “薛大人,西夏此次主動與我大宋議和,我大宋完全可以在談判中提出取消對西夏的歲賜,改由西夏納貢。”禮部尚書王力下意識的脫口而出道,仿佛提前演練好的一般,行雲流水一氣嗬成甚是流暢。

  王力此刻出言確實出乎所有人意料,王力自己說完仔細一想忍不住想打自己嘴巴,到底還是著了薛向的道。

  此刻,滿朝文武才慢慢回過味來。原來,薛向今日這一係列的問題包括後麵的舉動都是為了故意激怒王力,目地就是為了讓王力親口說出上麵的這些話。

  “王卿此言甚合朕意。王卿真乃我大宋肱骨之臣,急我大宋之所急,此策確實可解我大宋燃眉之急。眾卿以為如何?”趙頊興奮的拍手叫好。

  “陛下聖明。”

  回過味來的眾人不禁深深地望向臉色嚴肅的薛向,而後又轉頭看向老神在在坐在龍椅上的皇帝趙頊。怎麽看都覺得皇帝陛下在與薛向這鐵公雞在演戲,仿佛一切都是他們預謀好的。

  “既如此,那與西夏談判一事就交由禮部與戶部負責,由蔡相公負責監督指導。”趙頊直接趁熱打鐵的說道。

  “臣等遵旨。”眾臣齊聲接旨,王力等保守派官員很是無奈,改革派眾人卻是眉飛色舞。

  “薛卿,朕聽你說白銀用在了哪些方麵,除了之前那些,不知還有何處?”趙頊意味深長的對著薛向問道。

  “啟稟陛下,自太祖立國以來,曆代先皇以及陛下您賞賜臣僚也需要大量白銀。”薛向緊接著配合的說道。

  公元976年,吳越王錢俶朝見,宋太祖一高興,賜金二千兩,銀三千兩,金器二千兩,銀子一萬兩;1044年,朝廷歲賜中,包含銀五萬兩;至於平時賞賜大臣,幾百幾千兩的更多。

  “還有嗎?”趙頊緊接著道。

  “陛下可還記得您即位時,賞賜了多少白銀嗎?”薛向卻不願意輕易跳過這個話題。

  一般遇到皇帝即位、祭祀等大禮,賞賜白銀確實很多。趙頊即位時,“乞銀三十萬兩,準備支賜”;《雞肋集》記載,嘉佑七年,大禮賜錢共用銀三十五萬四千六百三十多兩,另外還有錢、絹、金等。

  “朕若沒記錯,有三十萬兩。”趙頊見薛向緊追不舍,無奈道。

  “陛下聖明,此乃白銀的又一大支出。另外,西北駐軍軍費需要大量白銀。”薛向緊接著道,出言點了一下趙頊便繼續說道。

  此時,西北邊區駐軍多,需要很多糧草,當地的收入不足以支撐,所以需要朝廷撥錢。然而,如果用銅錢支付的話,運輸不方便,所以都是用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