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提前繳納歲幣?
作者:荒唐假紳士      更新:2021-04-01 11:05      字數:2608
  百官們靜靜的觀察著趙頊以及遼國使節團成員的反應,直到遼國使節團退出大慶殿。

  趙頊一直注視著耶律乙辛率領著大遼使節團幾位主要成員退出大慶殿,心中卻是很是凝重。看這耶律乙辛的反應,他應該還不知道昨晚夜市案。但這個事情必定瞞不住大遼使節團,待耶律乙辛等人回到迎賓館,必然發現蕭楚等人徹夜未歸。

  “鴻臚寺卿李源何在?”趙頊突然出聲道。

  “臣鴻臚寺卿李源參見陛下。”位列臣班的鴻臚寺卿李源急忙出班行禮。

  “李卿,你即刻前往迎賓館,安撫好大遼使節團,要保證他們準時出席今晚為兩國使節團準備的歡迎晚宴。”趙頊鄭重的吩咐。

  “臣謹遵陛下旨意,臣先行告退。”鴻臚寺卿李源自然是對趙頊的旨意心領神會,趕忙接旨。

  百官們靜靜的看著這一切,在李源接旨後又默默將眼神轉向趙頊的方向,等待趙頊的下文。

  “遼國皇帝耶律洪基的親筆書信中要求我大宋提前獻上下一年的歲幣,眾卿家對此有何看法?”趙頊將眼神從遼國使臣和李源離去的方向收回,平靜淡漠的表情重新掛到臉上。

  “啟奏陛下,依臣所見,這耶律乙辛身為遼國北院大王,包括契丹族在內的遊牧民族都在遼國北院治下,此次耶律乙辛親自出使我大宋應該就是著急了。”副相曾布首先出列,說出的內容卻無什新意。不得不說,曾布對這種出來劃水刷存在感的事情是真的尤其擅長。

  “此言何意?”雖然趙頊對曾布所言內容早已知曉,但為了照顧曾布這個副相的麵子,還是淡笑著稍微配合了一下。

  “陛下容臣細細道來,遊牧民族對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向來很弱,遼國在前些時日的大雪中受災情況想來是非常嚴重了,大遼北院的日子應該是非常不好過。另一邊,遼國南院治理的漢人卻安居樂業,且受到大雪的影響又小很多。這南院大王蕭峰與北院大王耶律乙辛在大遼朝堂針鋒相對已久,如果耶律乙辛不能積極有效的處理災害,他在遼國的威信必然會受到極大影響。”曾布慢條斯理的說道,神色一片自得。

  “曾相公所言甚是,但不知曾相公認為我大宋應該如何應對?”趙頊微笑著點頭認同曾布所言,接著話音一轉向曾布提問。

  “啟奏陛下,臣以為,遼國越急我大宋就越應該穩坐釣魚台,方能為我大宋爭取更大的利益。”曾布稍稍表態說道,說出的內容卻稍顯含糊。

  這老狐狸,你倒是兩邊都不得罪。趙頊心中腹誹。

  “曾相公的想法眾卿也都聽了,其他卿家有何想法說來聽聽。”趙頊掃了一眼老神在在的其他眾位相公,淡淡的問道。

  “陛下,臣有本奏。”禮部尚書王力如某些人預料的那樣出列行禮。

  “準”趙頊果斷的高聲道。

  “謝陛下。”王力又躬身一禮,緊接著道:“啟奏陛下,遼國與我大宋為兄弟之邦,且自檀淵之盟起,我大宋每年便定期向遼國繳納歲幣以換取宋遼邊境的和平穩定,那麽多年沒有任何一年例外。臣以為,今年向遼國繳納歲幣本就在朝廷計劃中,隻是時間稍微提前了一些而已,如此,我大宋解了遼國燃眉之急,遼國必會感激我大宋。故臣以為,提前繳納歲幣可以接受。”

  “荒繆、滑稽,王尚書此言實在荒繆且滑稽。”兵部尚書吳充突然出聲嗬斥,語氣甚是憤懣。

  “哪裏荒繆?哪裏滑稽?薛尚書今天不說個子醜寅卯來,恕本官向陛下參你這咆哮禦前的罪名。”王力對吳充的突然發言也是沒有任何準備,氣的滿臉通紅的指著吳充。

  “對,吳尚書竟然在大朝會上咆哮禦前,如果今日沒有足夠的理由,本官也要參你個咆哮禦前的罪名。”刑部尚書李常出言力挺禮部尚書王力。

  緊接著,工部尚書孫覺以及保守派中下層官員也開始出聲聲討兵部尚書吳充。立時,整個大慶殿的風向便倒向聲討兵部尚書吳充的方向。

  改革派官員見風向倒向聲討兵部尚書吳充的方向,他們自然不能看戲了。隨即,改革派官員便在吏部尚書呂嘉問、戶部尚書薛向的帶領下開始聲援兵部尚書吳充,中立派官員也一同聲援吳充。

  整個朝堂上兩派立刻陷入針鋒相對的境況,吵成一團。

  說來也奇怪,保守派高層官員的思想都有了逐漸有了分歧,慢慢有了左派右派的區別。但保守派六部尚書以下的官員卻依舊簡單的以保守派自居。

  以呂公著為代表的保守派右翼分子的思想有向極右發展的趨勢,以範純仁為代表的保守派高層的立場慢慢卻偏向了中立派的立場。

  改革派高層的情況也是同樣很是複雜,雖然呂惠卿、章惇、蔡確、曾布等人極力讚成改革,但對改革的想法卻各有不同,使得他們各自為戰,這就導致了整個改革派一盤散沙的現狀。雖然改革派高層一盤散沙,但中下層官員在與保守派針鋒相對的立場上確實異常堅定。

  這就導致了如今大宋朝堂上的一個怪現象。派係高層各自為戰,立場多有不同,中下層官員卻是緊密團結在一起。

  宰執們以及武官們都平靜的看著眼前的場景,宰執們如此是因為不會輕易表態,而武官們是壓根不敢摻和進文官的爭鬥中。

  “肅靜”趙頊示意一旁的陳光出聲製止。

  百官們一看陳光出聲製止,也就慢慢停下了爭吵。

  “吳卿,說一下你反對提前繳納歲幣的理由。”趙頊平靜的說。趙頊表現的越是平靜越是讓下麵的文武百官坐立難安。

  “臣遵旨。”吳充躬身一禮,隨後緊接著道:“恕臣無禮,臣下麵所言若有不當之處請陛下恕罪。”

  “你說的,朕恕你無罪。”趙頊雖然對吳充這樣的反應感覺奇怪,但還是寬慰的說道。

  “仁宗年間,遼國背信棄義發動戰爭威脅時,奔赴遼國談判的我大宋大臣富弼們,底線就是’寧可加錢也不打’。不但把’歲幣’加到每年三十萬匹絹和二十萬兩白銀,還由著遼國把盟書裏每年大宋“賜”歲幣,改成了“納”歲幣。陛下,對此可知否?”吳充直言道。

  “朕當然知道。”趙頊放在膝蓋上的手緊緊握拳。

  “陛下可知,其屈辱程度,正如富弼談判時的悲憤爭辯:豈有兄獻於弟的?陛下又知否?”吳充緊緊追問。

  “朕也知道。”趙頊閉上眼睛,一字一句的說道。

  “今日,遼國皇帝以兄自居,稱陛下為弟,陛下不覺得屈辱嗎?”兵部尚書吳充又追問。

  “吳卿有話就直說吧。”趙頊皺眉看著吳充。

  “遼國辱我大宋至此,我大宋焉能繼續退讓。”吳充高聲道,語氣中滿是憤慨。吳充雖是中立派人物,但在對外關係的立場上還是偏於強硬的。

  “吳卿所言朕已知曉,吳卿再聽聽其他卿家的想法吧。”趙頊不動聲色的回答。

  吳充對趙頊的回答很是失望,隻得意興闌珊的回道:“謹遵陛下旨意。”說完,不甘的退回原位。

  顯然,吳充的言論並沒有影響到趙頊的想法。王力等人對此卻是異常開心,他們興奮的相視一眼,眼底都是露出一絲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