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花錢買和平
作者:荒唐假紳士      更新:2021-04-01 11:05      字數:2312
  “官家放心,皇城司絕不允許他國奸細在我大宋興風作浪。”趙無極斬釘截鐵的說道。

  “嗯”宋神宗趙頊稍一頷首,以示對趙無極及皇城司的肯定,但所有人都看得出來趙頊對此的態度確實有所保留。非是對皇城司的懷疑,僅僅是告訴趙無極,接下來就要看皇城司的表現了。潛台詞就是話說的再漂亮也不如做的漂亮來的更有說服力。

  趙無極跟著趙頊那麽多年,對趙頊的心思當然多少能猜到一部分。他知道最近一段時間皇城司的表現在趙頊的眼裏用乏善可陳來形容也不為過,畢竟皇城司最近一段時間確實沒有給趙頊留下太好的印象。

  趙無極見趙頊沒有再說話的意思,正準備告退,忽的又想起有一件要事,忙將正準備脫口說出的告退的話又憋了回去。

  趙頊見趙無極欲言又止的樣子,調笑著的說道:“無極,有什麽話就說吧,不要憋著。”

  趙無極神色一窘,條件反射的張嘴解釋道:“官家,臣沒有話憋著。”

  陳光看著趙無極窘迫的神色,心知肚明的他不由得暗自偷笑。“官家,無極應該是有什麽不方便臣聽到的事情要說,要不臣去外麵守著吧。”陳光自然不會放過奚落趙無極的機會。

  “陳二狗你住嘴。”趙無極惱羞成怒的對著陳光吼了一聲,而後又神色一肅連忙向趙頊請罪道:“官家恕臣無狀,臣還有要事要稟報。”說完又挑釁的看了一眼陳光,看的陳光一陣火起。

  然後,不待趙頊和陳光反應,趙無極便稟報道:“啟稟官家,皇城司經過連日來的走訪調查,現已查清與黃家有商業往來的所有官員及商人的情況,皇城司向官家請求下一步指示。”

  聽聞趙無極所言的趙頊也是神色一肅,沉思片刻方才淡漠的說道:“皇城司將所得材料整理出來歸檔,以備朕隨時調用。”

  “臣遵旨,臣立刻著手去辦。”趙無極得到指示便立刻趁機退出勤政殿,再待下去他絕對難逃被陳光討伐,就看陳光被一句’陳二狗’氣綠了的臉色就知道了。

  自那日臨時朝會後,整個大宋朝廷上下有條不紊的正常運轉。宋神宗趙頊穩坐宮中,密切關注朝野上下的動靜,為此,趙頊更是取消了幾次朝會。

  早在周朝,關於“朝會”就已有規章製度了,但肯定還有沒被記錄的規章製度,所以可以想見在更早之前就有了朝會。《周禮》記載的“三朝五門”製度影響深遠。但曆朝曆代都是大體遵循,真正遵循這一製度的朝代是隋唐宋以及之後的明清。

  其中,宋朝關於朝會的製度更是直接影響明清兩朝。大宋朝會可細分為大規模禮儀朝會(大朝會)、日常議政朝會、定期朝會。朝會地點主要是三朝被稱為“坐朝、坐殿”但也可以“禦門”,即在洪武門、承天門、端門、午門、奉天門進行朝會。大朝會主要是在元旦、冬至、皇帝生日、每月初一(朔日)、十五(望朝)五天就是大朝會。其他時間就是“常朝”。

  看宋神宗趙頊今日的反應,是不僅要取消日常議政朝會還要取消最近的定期朝會。沒有幾個人能猜透趙頊的打算,當然,其中自然不包括一直陪著趙頊的陳光以及朝中幾位老奸巨猾的相公以及其他幾位重臣了。

  就在西夏使節團忙著拜會朝中官員的時候,大遼上京城派出的大遼使節團終於在耶律乙辛的率領下迎著冰雪向著大宋都城汴梁進發了。相比於西夏使節團,大遼使節團成員的心態自然是迥然不同。他們躊躇滿誌的懷揣著使命,以相對輕鬆隨意的心態踏上了旅程。

  大宋一直以來對外戰爭的勝率其實是很高的,畢竟,大宋的綜合國力擺在那裏,而戰爭打的便是綜合國力。但是,大宋一直以來在與遼國的對決中卻是輸多勝少,就算是勝了最後還是要向遼國進貢也就是俗稱的歲幣,更別談戰敗了的情況了。歲幣,其實就是花錢買和平。

  對西夏的戰爭卻是與遼國之間的戰爭稍有不同,大宋對西夏的戰爭勝率其實很高,但是就算是戰勝了也依舊要給西夏的歲賜。美其名曰歲賜,歲賜是什麽,是實打實的金錢是財富。對西夏竟然也是花錢買平安買邊境安寧的結局?

  宋遼之間,自檀淵之盟開始,大宋每年贈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各守疆界,互不騷擾,成為兄弟之邦。

  後又經過重熙增幣,在澶淵之盟規定贈遼歲幣基礎中,再增加歲幣銀十萬兩、絹十萬匹。當時,遼興宗還再次使宋爭得一個“納”字,即歲幣是宋方納給遼方的,不是贈送的。

  宋夏之間,經曆慶曆和議,大宋每年賜給西夏銀五萬兩。另外,每年還在各種節日賜給西夏銀兩萬兩千兩,絹兩萬三千匹,茶一萬斤。

  這一切,對大宋而言都是巨大的負擔。趙頊不止一次在想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趙頊自己也認為,特定時期的戰敗是這檀淵之盟重熙增幣以及慶曆和議的最主要原因。這其中牽扯到的是各種特定曆史背景,所以這些條約簽訂有它的曆史必然性。

  其中,宋遼之間的歲貢完全就是因為大宋戰敗而不得已要向大遼進貢。

  而宋夏之間數十年的戰爭中宋朝基本上也沒占太大便宜,而貧瘠的西夏為了維持生計又不得不采用持續性的騷擾來獲取更多的物資保障,所以,宋朝“賜給”西夏財物既能維持和平,又不至於丟麵子。

  就這樣,對大遼的歲貢以及西夏的歲賜就這麽一直持續了近百年。

  以至於到如今,整個大宋朝堂上的士大夫們已經習慣了花錢買和平這件事。

  可笑的是,他們竟然還特意為此中種種行為找出了依據。

  士大夫們經常掛在嘴上的就是:曆史上很多這種用金錢換和平的例子,所以我們大宋這般做並不一定全都是屈辱性的。就像漢武帝在對匈奴的戰爭獲勝之後依然在與烏孫國和親、漢宣帝接受匈奴稱臣之後也繼續與匈奴和親。因為和親可不僅僅是把漢朝公主嫁過去這麽簡單,漢朝陪嫁的珠寶、物資也都是巨額的。

  所以,他們堅持認為,我大宋每年送給西夏以及遼國物資不能說是屈辱性的,畢竟在無法消滅對手的情況下,雙方保持和平比搞得生靈塗炭,民生凋敝要好。

  讓趙頊無奈的是此種想法竟然已經得到了朝野上下大部分官員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