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作者:wling      更新:2021-03-31 23:33      字數:2610
  易水上遊,中山郡和涿郡的交界處,這裏剛剛結束了一場小型的伏擊戰。張燕帶人抓緊時間打掃著戰場,將以往需要收集的兵器甲胄隨著屍體付之一炬。

  這支小部隊依然是為了搜查他們的行蹤,張燕很清楚的一點就是,隨著戰鬥越來越多,他們大部隊的隱藏地點會被一步步逼出來。這一次次的勝利其實不算什麽,這些部隊隻是充當前哨的作用,並沒有很高的抵抗動力,一般接戰之後就會四處潰逃,但很快就會有精銳部隊過來和他們交手。

  一開始,他還利用這點設了連環套,給後麵的精銳部隊下套,但是久攻不下的後果是袁紹大軍的合圍,那次是損失最大的一次。後來他就不再肆意發揮,按照王零的計劃一步步進行。

  張燕遙望著河道的下遊,他其實已經到過易京一次了,很順利,順利的就好像袁紹在給他機會進城那樣。他派人秘密接觸過了這個昔日的盟友,而隻是遠遠望去便看的到公孫瓚此時已經衰老了很多,沒有了往日的霸氣。

  好不容易提出要率精騎出城,卻又被關靖所攔下。若是公孫瓚出城了,那麽這次任務到這裏也就可以結束了,見到公孫瓚時打暈帶回去,至於城中將士休書一封,願降者降,願逃者逃,袁紹不會大肆屠戮。但是公孫瓚的家人就不一定了,為了讓劉虞舊部閻柔,鮮於輔等人歸順,袁紹可能會將其交出去,但這有和張燕有什麽關係呢?

  “將軍!屍體已經焚燒完畢!”警衛來到張燕身旁敬禮道。

  張燕收回目光,將刀入鞘:“好!令預備隊先行取道北上,到淶水與大部隊匯合。我和你們殿後!”

  “諾!”

  ……

  不到一刻鍾的時間,一大隊輕騎來到這個戰場之上,焚燒的氣味很明顯,為首的文醜循著味道來到了焚燒的現場,這裏的上百具屍首隻剩下一些未被燒幹淨的殘肢斷臂。

  “又學聰明了!”文醜將長槊插入地上,然後號召其他人來將這些遺骨就地掩埋。雙方都在這些小型戰鬥中不斷試探著,之前還有成效的誘敵之策現在也無用了,因為張燕開始下狠手,隻用伏擊打殲滅戰,不放跑一個敵人,這也導致袁紹他們不能第一時間接收到這個訊息。

  派往四周查看痕跡的騎兵發現了張燕的撤退痕跡,也不敢肆意去追擊,因為追擊被殺掉的騎兵沒有上千也有數百人了,就算沒有追的過於深入,隻要人馬一休息,張燕就會趁此機會出擊,做掉這些尾巴。

  文醜再次無功而返,袁紹並沒有怪罪他,而是讓他做好下次出擊的準備。

  袁紹在失去那支部隊的行蹤後便來到了易京之外,這座大型的塢堡其實並不是攻取不下,隻是他不想再花更大的代價而已。易京城中的消息每日都有傳來,所以那支部隊和公孫瓚的的接觸確實是在袁紹的應允之下。

  袁紹本身就懷有一石二鳥之計,隻是張燕他們的脫身之術,他怎麽也沒想到,在常山郡,中山郡和涿郡,三郡之間來回穿梭,如入無人之境。

  “如今之計隻需守此易京,黑山之賊寇定是為了公孫瓚而來,以逸待勞……”

  “匹夫,豈能如此,代郡乃是重中之重,隻需斷其糧道,其必不戰自潰……”

  帳外的謀臣們再次爭吵起來,袁紹也是極為頭疼,誰都說的有道理,但是這支部隊已經不同以往,用以往的戰略思想肯定不合適,而且袁紹隱隱覺得對方能想到這些一般。

  眼見外麵的衝突就要打起來了,袁紹清了清嗓子:“請諸位進帳議事。”

  “諾!”眾人齊齊拜道,在這個唯一的主公麵前,他們還是不敢造次的。

  但有一人敢,之前在隊伍中不多言語的田豐首先站了出來:“主公,我等不需在此疑兵之中大費周章,需以強兵入太行之間,以讖言動雁門之民心,我軍可一戰而定。”

  “臣附言!”許攸這次出其意料地站在了田豐這邊,倒是讓袁紹有些吃驚。

  袁紹思忖了一番,才說道:“此乃是友若之謀吧!”

  “是!”田豐略微吃驚,這是他私下和荀諶商議之時的想法,雙方幾乎同時想到了戰略主動性上,不能被敵人牽著鼻子走,而許攸也正是這個想法。而荀諶此時還托病在鄴城,所上的表章他基本都過目過,沒有提到這些。

  袁紹說道:“數月之前,友若便是如此勸我的。讓其占據雁門郡,本就是疲兵之計,雁門新降,必牽扯其大量注意,我等趁虛而入,必能讓其無立錐之地。”

  諸謀臣聽到這些都點了點頭,占據一個地方很容易,但是民心,世家這些問題要處理好需要很長時間,更別提讓其成為黑山的兵源了,這個幾年之內不可能。所以這個計劃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就像現在將幽州直接拿下對袁紹來說短時間內也是一種削弱,因為到現在用的還是當年冀州的兵。

  “監軍,將並州戰事告之諸公!”袁紹對著沮授說了句。

  沮授頷首後出列,站在袁紹身側,展開一份竹簡,一字一句地念著:“並州太原郡,賊首霍亂晉陽城致使城中叛亂四起,賊首圍城十日,伏擊上黨郡派遣之援兵,兩千精騎,無一人逃生,之後從容撤回雁門郡。黑山賊出涉縣擊壺關,致使關隘破損兩成,未留下一具屍首。天河山中,我軍精銳五千餘人與賊軍交戰四十餘日,因寡不敵眾,隻有數十人逃回武安……”

  “這些夠了麽?”袁紹的聲音有些冷淡,“莫以為賊軍便如爾等所以為之賊寇,一觸即潰,其兵將皆凶悍,加之有能人輔之,乃是我軍大敵。”

  “主公!”許攸大拜,“我等並未有輕敵之心,但將士與我等不同,他們隻知其乃是賊寇,並未將其……”

  “許軍師,你是在說我等的不是了?”此時顏良插嘴道,嗡嗡的聲音充滿著不滿,“當日天河山,吾亦在,與其交手者亦是在下,我比你們這些文人更知道其難纏之處。聞令則上,聽聲則退,便是陛下手下之禦林軍都不及這些……”

  “顏將軍,夠了!”袁紹阻止他繼續說下去,漲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的事還是要不得的,“直取天河山,我曾多次想過,用兵者,無非天時地利人和,地利不在我,我等所仰仗便是天時與人和,天時因天而定,人和還要仰賴諸公。”

  “諸公皆以為直取天河必勝,但若是未勝呢?”袁紹直直地問許攸。

  許攸滿頭大汗:“若是未勝,則雁門郡民心可定。若是大敗,則邯鄲危矣。”

  袁紹笑了笑,他們還知道結果那就還好,一切的試探其實都無關緊要,試探可以試探很多次,但大仗要是輸了,那他的根基就會再次動蕩:“那爾等以為,他們此次派此奇兵入涿郡所求為何?”

  眾人喏喏不敢說,隻有田豐說道:“隻為公孫瓚一人耳!”

  “是!他們遠道而來,隻可有此一事。那若救得公孫瓚,又會將其安置在何處?”袁紹自問自答道,“雁門郡,公孫瓚舊部尚在,治理一郡之地尚可,還可通過代郡不斷收攏舊部,到時雙方合力,我等就更無需考量。”

  “然顏將軍所言亦有理,敵軍兵少而精,我等欲贏此仗,需先敗而後求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