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雁門郡(上)改革試驗
作者:wling      更新:2021-03-31 23:32      字數:4219
  相對外麵的快節奏,山上的慢節奏生活讓人感覺十分愜意,三點一線的生活雖然有些枯燥,但苦中作樂向來是王零的強項。

  大學開的不聲不響,除了那些臨近的畢業生外,鮮有人知曉,畢竟這裏也變成了第二行政中心,將山下的公務院中的軍政完全分離開,能進六角樓裏的人不多,每個人都要精挑細選。

  開學典禮並不隆重,一間不大的教室內,前後坐著不足百人的師生,王零沒在上麵講多久,因為他本身就不喜歡這種拋頭露麵的行為。

  因為來的很多都是一些老古董,王零沒有說那些他們一時很難接受的新概念,而是說著對學生的期許,這或許在一個年輕人身上顯得有些不太對勁。能升學至此的學生大都已經接受了王零之前嚴格的要求,但對於此時王零口中放養式的大學生活一時間顯的手足無措。

  不過很快他們就意識到自己理解的差錯了,前麵的必修課課本發下來之後,所有人麵麵相覷,對於高中時隻有代數和幾何剛入門的他們而言,這些高等數學的內容實在是太過深奧了些。

  而且與他們的期望確實有很大的不符,他們的不滿王零自然也看的很清楚,但這些課的教授並沒有停止,因為都是王零在教,所以人少些他也輕鬆一點。

  最後直到沒有人再來上這門課,王零才搖了搖頭,他還是太急切了。將那些書收集起來,扔進圖書館的最上層,留它們在那裏吃灰。

  唐雨看著王零的落寞,沒有去安慰,因為這對他來說,也是一種解脫。王零總會說,他來到這裏總要留下些什麽,不能總和前人一樣隻留下些基因的多樣性。

  王零一個人坐在房頂上坐了很久,直到秋霜沾濕了王零的衣服。樓下的唐雨、劉筠和蔡琰三人圍在桌前,桌上擺滿了王零從出生以來開始寫的東西,但更多是從進鄴城之後獲得了穩定的紙張資源後才開始寫的。

  屋內兩個孩子輕微的鼾聲此時顯得極為響亮,唐雨起身去給霜兒和露兒調整了一下睡眠的姿勢,鼾聲消失後才走回桌旁:“他是很複雜的。他一直跟我說他身體裏有另一個人兒,他怕某一天醒過來就不是自己了!”

  “他又不是女子,身體裏怎麽會有人兒?”劉筠努了努嘴,一臉不信。

  “隻有貧嘴的功夫,你學的很像!”唐雨略帶指責地說。

  桌上這些其實她們大部分都已經看過了,如今拿出來,也隻是為了迎接新家人。蔡琰將手中的那本寫著《百年孤獨》的書合上,深吸了一口氣說:“妾……”

  “我!”唐雨強調了一句,這些謙稱會或多或少影響到孩子,所以家裏已經禁止這樣說了。

  但這也打斷了蔡琰的思路,不過很快她就調整了過來:“我這才知道,夫君每次推辭的意思了!這些文章不管是文風還是手法,都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是的!這些全都不是他的原創!”唐雨點了點頭。

  蔡琰沉默了下來,包括劉筠也是這樣,她想反駁,但是唐雨已經接著說:“沒有任何一篇是他自己的作品!所以他一直說自己是個庸人,隻是沒人信而已!他一開始不想接近你們,是因為他……”

  氣氛又陷入了沉默,三個人各有注視,劉筠回首看向自己的孩子,唐雨仰頭似乎想透過房頂看到樓上的王零,蔡琰一直盯著左手無名指的戒指。

  “他,以前也有過這樣子嗎?”蔡琰收回左手,問了句。

  唐雨收回視線,點了點頭:“有過!但我們有過約定,絕對不再談以前的事!”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蔡琰張了張嘴,卻問了另一句話:“那他大概什麽時候會下來?”

  “等到他想明白的時候自然會下來,我們如果上去隻會讓他擔心!”唐雨拉住劉筠,阻止了她往樓上跑。

  沒過多久,王零就從樓上慢慢走了下來,藏在心裏的問題還是沒想出答案,不過有了解決問題的方式。他沒注意到三位女子的表情,隻是伸手阻止了劉筠往他身上撲:“我身上涼,你穿的單薄些,乖乖坐好!”

  劉筠沒像往常那麽聽話,隻是牢牢抱住王零的胳膊,這讓王零突然有些心猿意馬。唐雨還是如往常那般拿了熱水和布來,一旁的小琬看到這也不敢插手。

  王零簡單洗漱了一下才坐到桌旁,蔡琰會拿著書問他幾個名詞的意思,王零耐心地解釋後才注意到她的左手戒指已經勒得有些浮腫了,連忙說著:“戒指不要戴那麽緊,合適才是最好的,過猶不及!”

  親自拉過蔡琰的手,將戒指去除,佯怒道:“先不要帶了,你的手再這樣就壞了,以後就彈不了琴了!等手好些再戴上!”

  “那你是喜歡我的琴藝,還是喜歡我的手?”蔡琰突如其來的問題讓王零吃了一驚,這不是她會問出來的。

  “因為喜歡你,才不能讓你受傷,婚姻不是枷鎖,戒指也不是!”王零鄭重地說道,然後將那個戒指放在蔡琰的手心裏。

  “嗯!”蔡琰點了點頭,“我們擇日成婚吧!”

  “那你的家人……”王零剛問出就知道說錯話了,連忙點頭,“好!好!”

  翌日,辰時,王零剛出臥室門就遇到了唐雨。

  唐雨透過剛才開關的房門還能看到一塌糊塗的床鋪,調侃道:“天色還早,你們該多睡一會兒!”

  王零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不困了!”

  “昨晚,筠兒跑過去了,沒打擾到你們吧!”唐雨笑著跟上王零。

  王零的臉一下黑了,唐雨見勢不妙,連忙說道:“不是我的主意,是筠兒自作主張過去的!”

  “算了!”王零擺了擺手,“她小孩子的心性,別老慣著她!”

  “那你和她說!”唐雨接過王零遞給她的毛巾,簡單地擦了擦臉。

  在早上簡單地晨練之後,煮的飯也差不多了。晨練是家裏的習慣,兩人已經堅持了很多年。隻是有了孩子之後,也就放寬了很多。

  王零和唐雨的默契已經很多年了,往往一個眼神過去,對方就能明白自己的意思。而每次王零也能照顧到唐雨的心情,所以自己出些醜,讓唐雨笑一笑也是很值得的。

  等到飯做好之後,王零吃完就去上課了。劉公隻在家裏住了兩天,之後就一直住在負責整理文獻的小苑內,和那些學生住在一起,倒是讓他感覺更年輕了許多。

  王零新開了一門課,對於這三十幾人的全部學生而言,正是他們所追求的屠龍術或者扶龍術。他手裏有一本不怎麽完整的毛選,但是這些理論僅僅告訴他們是不夠的,要讓他們親自去發現。

  首先讓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需求,去調查各個階層想要的,因為坐在這裏的大部分人想要的隻是權柄罷了。至於時代需不需要屠龍術,那需要時代的驗證。

  這件事的影響很大,劉言錫以為自己要把他的那些東西公之於眾了,但具體談過之後才鬆了一口氣。孫禮終於拿到王零親自寫的那本《毛選》了,但這裏更多的是思想,王零並不想去解放這些人的思想,不是因為不值得,而是因為一切都要建立在解放生產力的基礎上,不然空中樓閣的思想又有何用,至於那些,讓後人慢慢做就行了。

  這便是王零想到的最好的選擇,一直壓抑其他人的追求是會導致內亂的,因為知識分子總會是有追求的,從王零建的整個結構中走出的知識分子亦然,而合理地引導這些文人用力,則是這門課最大的目標。

  同時用他們還能解決另一個困擾王零已久的問題,就是這個時代到底需要什麽?世家需要權柄,百姓需要安定,臣子渴望明君,皇帝嘛,王零也不清楚,因為這些都是王零主觀上認定的,是否真的如此還要畫一個問號。

  時至今日,王零隻不過堪堪解決了山上的吃飯問題和部分衛生問題,影響的也隻有幾十萬人。他們想要什麽?顛覆皇權嗎?或許吃飽之後很多人都不曾這麽想了。

  趙大也和他親自談過一些時事,無非是一些路線問題,包括是否要祭拜張角等等。他問王零的意見,無非是想要讓王零繼承他的衣缽。但王零隻回了一句話,當年跟隨張角起義,是因為信道,還是因為活不下去了。

  二者都有,這是顯而易見的答案。民眾是愚昧且短視的,但也是質樸和悍勇的。這些並不矛盾,歸根到底是站的位置不同。以往五畝地隻能養活一個人,但是山上五畝地卻可以養活一家人,所以山上的百姓對土地的需求並不急迫。

  但是王零和劉言錫這些要為整座山考慮的則不然,耕地是王零心中永遠的痛,山上的幾乎可用之地全部拿來種了,而且還發展了藥材和水果的種植,換季蔬菜也在培育之中,可這些也就是勉強溫飽。所以王零急切地想要往外擴張,雁門郡是第一個,太原郡是第二個,上黨郡是第三個,這是早就計劃好的。

  並州地廣而人稀,而且大半都是不怎麽會種地的匈奴鮮卑人。和他們爭,要比直接將矛頭對準袁紹要好很多,畢竟他現在兵鋒正盛。

  在此期間,雁門郡的計劃終於開始實施了。太原王氏並沒有同意張燕買雁門太守的要求,但那些錢財也沒有退回來。王澤離開雁門郡去代郡,走的是壺關那條路,繞了整整一大圈。來上任的人,剛進雁門郡地界就被楊堃帶人截住,將那些人扒了個精光然後讓他們跑回太原,當時還沒入秋,倒是也不會太冷。

  然後拿著截到的印綬和官服,自己這邊假冒的太守進入婁煩縣城。剛剛入夜,一場兵諫完全控製了大門,深夜,張燕和趙大帶兵入城,接管城門防務。

  緊接著,埒縣、原平、廣武、馬邑、陰館、汪陶、劇陽、繁峙、鹵城、埒縣相繼被占領。這些人口聚集的地區,人口遠不止縣城內統計的那些人。

  收到趙大傳來的消息後,王零不禁讚賞了前任太守王澤,果然治理有方,在鮮卑占據大量土地的情況下,雁門郡身為並州人口最多的州郡,竟然在這些年不減反增。

  這種幸福的煩惱讓王零當即下令多派人手過去,臨近秋收,保障百姓的利益才是他們立足的根本。而大量遣散的士兵給予他們墾荒和免稅賦的權利,倒也沒有生什麽亂子。

  雁門郡的官員大都還以為是袁紹軍隊入駐了,畢竟袁紹占據並州的事傳的很廣。但是事情怎會如此簡單,在負責各地的官員到齊之後,一場徹徹底底的清洗,讓他們吃了一驚。

  針對世家的行動從一開始便亮起了屠刀,沒有提前的通知,直接軍事管製,雖然遭受了很多反抗,但是在軍隊麵前完全不堪一擊。解散賓客與私人部曲,赦免隱戶,同時對他們登記造冊,分發田畝。

  拉攏一部分人,打壓另一部分人,這是必須要做的事。

  識趣的世家還可以保留根據家裏戶籍數分發的土地和家裏的錢財,其他的土地全部占為公有。他們剛想鬆一口氣,卻發現這隻是開始,不過是循序漸進的而已。一旦開始就選擇服從,後麵想拒絕就已經失去了先機和盟友了。

  隨著秋收的進行,新五銖錢可以直接換糧的設定大幅衝擊著舊五銖錢的錢幣地位,在雁門郡,新舊五銖錢的並行導致舊五銖錢開始貶值,於此同時開始大量收購舊五銖錢,使得雁門郡在年前便完成了貨幣的更換。

  一大堆舊的五銖錢堆在倉庫裏,來雁門郡幫忙的張氏嘖嘖稱歎,這些被低價收來的錢在其他地方還能再次刮起一波金融浪潮。反抗的世家不是沒有,眼見家裏的錢變的不再值錢,在糧食裏動手腳,囤積糧草,放出謠言,這種事他們爛熟於心,可這樣動手的人沒一個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