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前往姑臧城
作者:wling      更新:2021-03-31 23:32      字數:2138
  七月,入秋的天氣已經有些涼了,走了三個月的路途,麴義他們也才剛剛進入北地郡,到了這裏才進行了第二波補給。那些在他們看來無用的錢財在這裏救了他們,張耀帶了足夠的五銖錢,在這座不大的泥陽城裏購置了幾處房產。

  在這渡過黃河之後,他們第一次真正穩定停留的地方,張耀去找了當地的世家大族,用帶來的物品換取了一些糧食,然後又在民間收購王零交代給他的那些東西。

  麴義相比三個月前,皮膚更加黝黑,而且也更瘦了。這兩個月在左馮翊的流浪區域可以算的上真的奇幻,他們剛從禹門渡渡河而來,剛上岸沒多久就遇到了第一波匈奴人,或許是前半段路太過和平讓他們所有人都放鬆了警惕。

  不過後來一想,那群匈奴人早就盯上了渡口往來的人,所以在大隊的商隊過河,他們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這也是他們剛一反擊,那些小部落組成的劫掠隊伍就一哄而散的原因。

  匈奴人的到來也給了他們這一行人敲響了警鍾,沒怎麽休息,在散布的哨騎的掩護下,一行朝著既定地點前行。但是緊接著,李傕和郭汜的軍隊也接踵而至,或許就是王零的烏鴉嘴說中了,他們甚至沒有進入城池休息的機會。

  而在此期間,士兵之間的矛盾又出現,事情的起因不過是因為上藥的多少,這件事沒法調和,麴義旗幟鮮明地不作為反而沒有讓事態擴大。因為作為此行領袖的他還有更重要的任務,選擇路線,因為那些人的圍追堵截,他們時而朝北,時而朝南,依著水源不斷輾轉,幸好已經配備的指南針沒有讓他們迷失方向。

  可對於十餘年未曾踏上這片土地的他來說,也是難以選擇的,不過最終他還是選擇聽一下王零交給他的那些人的意見,畢竟他們之中大多數都來過這裏。

  最終麴義還是選擇求穩,在長安東北邊,也就是已探查的地方進行作戰,地圖上在那邊有詳細的標注,隻是一年不見,或許有些許改變,但相比其他地方完全未知的情況,這是最好的選擇。

  然後他們就在南至臨晉城,北至衙縣,西至頻陽,冬至郃陽一代流浪,雖然沒能進城,不過卻對這裏的村落極為了解,在其中幾個村落甚至建立了簡易的聯絡點。

  月餘之後,李傕郭汜的軍隊開始被華陰的段煨軍所吸引,軍隊調離的巨大動靜沒有瞞的過麴義,這時候他們才開始重新集結,朝著目的地前進。但是大量軍力調動的弊端也顯示出來,冒出來的牛鬼蛇神可不止他們一股,在李傕和郭汜的高壓統治之下,反抗他們的人也有不少。

  所以之後的路也不好走,需要一邊摸索著前麵的路一邊前行,在這期間發生了數十次遭遇戰,這些戰鬥的臨時應變使得那些士卒開始越來越信服麴義這個人。

  不過最令麴義震驚的還是這些人的軍事素養,和他在山上見過的那些完全不同,悍勇卻不失機敏,特別小範圍戰鬥他們更是每戰必捷,而且每個人都對戰鬥有著自己的理解,這種教導團型的隊伍,山上也並不多,一些年紀大的都到軍中任職了,剩下的就隨著麴義而來,這次可以說投入了血本。

  而隨著戰鬥次數的不斷增多,雙方的隔閡也就越來越小,畢竟一起扛過槍的交情,在那些小事上不會太苛求什麽,而且隨著戰鬥的進行,醫療兵和夥頭兵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大。

  麴義看著那群半月前還在互相嫌棄,現在卻在一起比試競賽的一群人,不由得笑了起來。他們在玩的還是山上主要是在軍中推行的球類遊戲,不過現在山下也有人聚起人一起玩,因為山上的生活相對輕鬆一些,除了農忙外有大片的時間。

  他們在泥陽城裏待了半個月,因為前麵的長時間東躲西藏使得很多人休息不足,而且傷員的恢複也不是那麽良好,正好趁這個機會一並休整。前麵的路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比來時的路要更凶險,他們必須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隻是後來的事說明他們確實過度小心了,涼州遠沒有三輔之地混亂,他們所化成的商隊則在安定郡和武威郡得到了很大的歡迎。畢竟這裏和中原的貿易因為戰亂停止了很長時間,有不少投機者試圖獲利,但是卻很難到達西涼。

  張耀和麴義在路上沒有耽擱太多時間,麴義看到老家已近,難免有些心馳神往,張耀也不會在道路的一開始就把來貿易的錢給花完,待價而沽才是硬道理,而且武威郡治所姑臧的財富肯定要比靠近長安的更多。

  如今的姑臧城還沒經過前涼時期張氏擴建,現在的城池還是當初匈奴人所建,不過曆經數百年,早已擴建成現在漢人的形狀了。雖然不大,但是卻極其繁華,身為涼州刺史部的治所,這裏也是人口最密的地區,也是最繁榮的地方。

  進城不是一件難事,給他們配備的弩機都是可拆卸式的,隻是大量的弩箭著實不好處理,隻能將一部分埋藏在城外。

  麴家對於麴義的回歸,表現地並不如想象那般親切,畢竟當年跨越千裏去征討黃巾,其實也有麴義自己的任性所為。不過麴義並不在乎,在看懂王零的意思之後,隻是表明了和家裏的一點合作關係,然後去跪拜了自己的父母,妻子早已改嫁也讓他鬆了一口氣。不過也有些許遺憾,畢竟有趙平那樣的前例。

  張耀首先去的地方是刺史府,邯鄲商還是比較好說話的,在張耀拿出了足夠的誠意後,接受了來自甄家的好意,當然也允許了張耀的貿易請求。

  他們交談甚歡,很快便談到了當今的時事之上,這也是王零派張耀來這裏的原因。張耀如實地回答了皇帝當年所遭受的困苦,說的那是聞者傷心,聽者落淚。當然目的隻有一個,讓邯鄲淳派人去獻貢品,這是給回程眾人的一個保證,隻要和涼州刺史派的人一起走,最起碼可以擋掉很多無用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