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意外出現的呂布
作者:wling      更新:2021-03-31 23:32      字數:2130
  東武陽不是一座堅城,臧洪的決心並不能抵擋袁紹數萬大軍,城池一日比一日危急,但是趙大並沒有任何辦法,這種無力感讓他很不舒服。

  不過局勢卻發生了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變化,黃河南岸,一支軍隊緩緩朝此地而來,人數隻有不足萬人,而且大部分皆是騎兵。領頭那人身著寶甲,胯下之馬對著渡口邊的那些擺渡人似乎有著莫名的恐懼。

  重回兗州,讓呂布頗為感歎,但是能重回此地還是因為一旁的皇帝派來的人,他們持節來負責調停各地戰事。呂布有些很難想像當年那個聰穎的小皇帝會有這麽大力量,不過曹操與劉備休戰不過是順水推舟罷了,雙方都不想打才是最大的原因。

  沒了最大的外患,劉備除了南方的大敵袁術外,就隻有呂布這一個外家人了。兩人必定會翻臉,不過是何時而已,恰巧此時,劉協的親筆信送到了呂布手上,這讓他動了回雒陽的心思,迫於糧草壓力,他隻能委婉拒絕。

  但沒有糧草對於劉協來說並不是什麽問題,因為甄家在王零的授意下給他們留了很多,進而有了甄家人封侯的獎賞,而且這種表率在某種程度上也給了其他世家抄作業的機會,所以現在的皇帝兵力沒多少,但是糧草卻一大堆。

  但對呂布來說最大的問題根本不是糧草,而是曹操占據的區域完全擋住了呂布的去路,而且雙方幾乎成了死仇,隻是呂布還不知道當初占據兗州已經被曹操記入必除的名單裏了。

  不過回去當什麽司隸校尉對呂布來說還是有著莫大的吸引力,而且在這件事上,所有人都是同意他的。但其實呂布隻聽三個人的話,一個陳宮,一個正妻嚴氏,還有一個就是高順。這三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小心思,陳宮無時無刻不想著搞曹操,嚴氏隻盯著家裏的那點破事,高順倒是忠勇,但是不到不得已,呂布也不會給他權利。

  而在此時,他見到了臧洪派來求援的兩個司馬。求援是人之常情,王零甚至知道臧洪會費勁心思求援,但他絕對不會向王零和趙大他們開口,這便是最大的矛盾,也是王零決定坐視的主要原因。

  呂布沒作出決定,皇帝派來的使者卻做了決定,既然調停戰事,那呂布率軍回雒陽之時,順路便可去東武陽一趟,對這個選擇,呂布並沒有反對。

  將小沛交還給劉備,呂布帶著他從兗州敗逃時所攜帶的兵馬開始北行,一路上隊伍的數量一直在衰減。將士卒遣散回鄉也是無奈之舉,他不可能像當年他那個幹爹一樣浩浩蕩蕩地去雒陽,畢竟董卓和王允的死相他比誰都清楚。

  安撫了一下胯下的赤兔馬,呂布派張遼來到了那個船夫麵前,警惕地詢問道:“船家,可否載我們渡河?”

  船夫沙啞的嗓音聽起來十分年老:“你們所去何處啊?北邊正在打仗,人逃都逃不及,還是聽老夫一聲勸,哪裏來便哪裏去吧?”

  張遼聽到這句話卻眉頭一皺,這種熟悉的口音是五台山那邊的,從衣服間露出的內飾看起來並非尋常人家能用的起的,所以張遼決定出手試探一下。

  “北邊是誰在和誰打呢?”張遼換了雁門的口音,然後身體朝著麵前的船夫壓了過去,裝作跌倒的樣子。

  船夫遲疑了一下還是側身扶住了他:“袁紹正在圍攻臧洪!”

  張遼感受了一下被捏的生疼的手腕,剛才正要反製住麵前這個船夫時,他能明顯地感受到一把帶著劍鞘的短劍指在了他的腋窩處,那裏沒有重甲的覆蓋:“你究竟是何人?”

  “相助你們渡河的人罷了!”船夫反手將短劍收回袖中,似乎從未出現過那般,“這些船就是為你們準備的,要去救臧洪還要快點!”

  “你是太原郡人,是否能告知雁門郡此時如何了?”張遼看得出船夫要急速離開,連忙問道。

  “既已離鄉,又何必關心這些?”船夫說著不斷後退,然後一躍而下進入河中。

  張遼想著剛才跳河的那人,心事重重地回到了隊伍中,對著呂布回道:“主公,船夫所言那些船是相助我等渡河所用,說完便跳河而去。”

  “那個人的身手如何?”呂布問道,剛才的小動作躲不過他的眼睛。

  “反應夠快,有太行的口音!”張遼如實回答。

  呂布沉默了一會兒:“公台先生,依你看我們是否要去救臧洪?”

  “將軍是否知曉些什麽?但說無妨!”陳宮看出了呂布的心事。

  “沒什麽,可能是我想多了!”呂布驅馬上前,很多事他都想不清楚,但並不妨礙他要做什麽。

  陳宮擔心的事沒有發生,趙大派的人也確實是單純為呂布提供便利而已。

  渡河之後,很快,袁紹就發現了呂布的軍隊,因為呂布沒怎麽等,兩波衝鋒成功將袁紹軍隊的注意力轉移到這邊。雙方的衝突一觸即發,趙大又帶人趁此機會到城外,將那些攻城器械盡數搗毀。

  袁紹很不想承認皇帝劉協,更別提他派來使者的調停了,但是攻城器械盡毀後,擺在袁紹麵前的選擇也很簡單。要麽抗命,強行將呂布和東武陽城給拿下,但是他必須考慮一下會不會因此而得罪皇帝,這就給了諸侯們理由去討伐他袁紹。但若就此停手的話,耗費的錢糧士卒又該怎麽算呢。

  由此,袁紹提出了他的要求,隻需要臧洪屈服,那便既往不咎。但正是這個簡單的要求,卻使得談判陷入了停滯。一開始便是這樣,袁紹本來就是為了臧洪的背叛而憤怒,但是臧洪的名氣和才能確是他一直不肯下狠手的原因。

  或許是臧洪的拒絕,但更可能是臧洪的一番話讓袁紹惱羞成怒。在眾人麵前言辭鑿鑿地說出:“今王室衰弱,無扶翼之意,欲因際會,希冀非望,多殺忠良以立奸威!”完全撕開了這些亂臣賊子虛偽的假麵,使得在場的陳宮和張遼等輩都高看了此人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