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稅賦
作者:wling      更新:2021-03-31 23:31      字數:2176
  龍門山,亦稱禹門口,屬皮氏縣,相傳為夏禹所鑿。縣治北麵正對龍門山,因為有風水先生說龍是皇帝的象征,龍門象征帝王之門,縣門不能正對皇門,所以皮氏縣曆代沿襲,縣治均無北門,隻在東城牆開兩個門。

  皮氏縣城並不算大,但這些年依舊是人滿為患。於夫羅帶的南匈奴滯留在河東的部落還有十萬餘人,河東郡守王邑憂而不能治,所以劃了一部分水草豐茂之地供其棲息。但匈奴人不事農桑,時常有偷盜擄掠的事情發生。所以大部分有些家產的人都往城池內遷移,而作為秦晉之地重要的交通要衝,此地自然聚集了大量的人口。

  北麵龍門山上聚集起來的賊寇,縣衙內的官員早就得知,但他們沒有能力去討伐,縣城內數百兵卒僅僅維持治安便已經捉襟見肘,更遑論去討賊立功了。但山北之地的發展卻大大超乎他們的想象,現在站在北邊城牆能望到山頂上的建築群,再加上從北邊而來的民眾的傳言,對於他們來說,算是來了個不太好惹的鄰居。皮氏縣令派人去見過了對麵的頭領,他們並沒有流露出多少敵意,但也沒有說清楚來曆,隻說他們會在此定居。縣令得到這個消息後大舒了一口氣,然後連忙派人將亭長的印綬送了過去。

  趙二拿到這個亭長印綬之時,就已經準備回山上,所以他將這個東西留給了陳銘,此地還需要熟悉的人在這裏經營,陳銘隻能延遲回山的時間,完美錯過了那場戰爭,對他來說是遺憾也是慶幸。山下圍繞龍門鏢局而形成的村落,已經逐漸穩定下來,在整肅了一波之後,沒有人偷偷再離開,人數也穩定在七千人左右,倒也是一亭的人數。

  他們本來的亭長郝勇並沒有被扭送到山上,因為他在這些人之中的威望足夠高,就連此時他們還都以為是在郝勇的相助下才在此地立足,所以盡管從山裏來的幾人都不待見他,卻並沒有對他下手。

  陳銘對南邊那座城的印象就是亂,不管是由三輔之地入河東還是由東往西去的人大都會在此地修整。龍門鏢局在此地的聲望逐漸發展,已經有不少人來此地雇傭他們去護衛家人,畢竟在河東,保不齊就會有一些匈奴人殺人越貨。

  而在秋收之後,龍門山上的陳銘等人正在整理資料,準備著事務的交接,按照傳來的消息,不足半月,來接替他們的人就會到達這裏。

  等到看到來人的那一天,陳銘還是震驚了,除了意料之中的張桑再次回到這裏之外,還有那一大群女子。不過片刻之後,他就恢複了平靜,因為這種情況早在王零的課上就給他們講過有關女兵的事宜。

  雙方的交接很正常,隻是那個半年多不見的林蔚對於這種事物的熟悉程度倒是出乎了陳銘的意料,將一切都處理好之後,他帶著換防的五百人踏上了回鄉的旅程。

  張桑在接手所有事物後,首先麵對的就是稅收和口賦問題。這些事並不會出現在山內,無論是袁紹還是張燕,都未曾對天河山收稅。山內實行的也不是平常的賦稅徭役,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土地改革,而是租賃製,公務院就像是大地主,對每個農戶每年產量隻取十一,其他六成用糧票交換,其他三成留給農戶,其他的行業也大抵如此。這還是在大家爭取來的,之前隻兌換三成的糧票,而這些在用途越來越廣的糧票消耗中,顯然是不夠用的,糧票這種臨時的東西正暫時代替著貨幣的作用。

  而龍門山這裏的情況就要複雜的多,雖然兩漢之時的田賦並不高,高祖之時便是十五稅一,文帝之時到了三十稅一,後來雖有改變,但光武之時又再次回到了三十稅一,一直延續至此時。

  但賦稅除了田賦,還有算賦,基礎則是120錢,是高祖劉邦所定,後世多有變動,而且會根據情況有適當的減免。值得一提的是漢武帝,為了彌補由於對外戰爭造成的國庫空虛,他將算賦從文景之時的40錢直接改回120錢,將給兒童的口賦征收範圍從七歲提前到了三歲,且每人的口賦增加到23錢,之後就是民怨沸騰,無數百姓養不起全家,賣兒殺女的人家不可生數。文景之時,藏富於民,鼓勵生育,所以百姓順應政策,多生多養,在輕徭薄賦之時倒還能糊口,若有丁點災荒,難免有流離之苦。一到武帝,突然的變更使得普通的五口之家,僅算賦便難以維持,所以各種人間慘劇便不斷發生。《漢書》中有詳細記載,元帝時期的禦使大夫貢禹上表言:“古民亡賦算,口錢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賦於民,民產子三歲則出口錢,故民重困,至於生子輒殺,甚可悲痛。”

  而這種事,在漢末再次發生,常年災荒,致使民眾流離失所,皇帝也並非不做事,但是減免的算賦在市場之上並不能買到足夠一家人飽腹的糧食,災情越大,糧價越高,受困死亡的人就越多,這是一個死循環,而中間賺的盆滿缽滿的世家在擦完自己嘴角的鮮血之後,轉頭又是一片忠臣良將的樣子,而讓世家真正擁有野心的,正是漢室宗親的劉焉的廢史立牧。

  山下數千人的賦稅,他們交的很樂意,趙大他們從山裏帶出來曆經兩代的良種和強行推廣的漚肥,讓這次山下的收成很好,隻要不受人搶掠,那麽活到明年倒也夠用,至於衣物和其他東西,能吃飽對於他們流離過的人來說就是最大的事。

  而是否將這些收起來的賦稅是否交給縣治,林蔚卻產生了異議,林蔚這個外人,此時卻堅持要將這些賦稅留下,或許她確實對這裏的官員失去了信心。張桑從她的眼神裏看到了堅決,讓一個流民變成反賊很容易,有時候隻需要一份食物,但讓一個流民變成堅定的反賊是很不容易的。張桑笑了笑,沒有反駁什麽,隻是去安排往皮氏縣城的運輸隊。

  “這不由我們決定,來之前山上就已經討論過這裏的事,我可以告訴你決定:做好自己的本分,他們是漢民,自然為漢納稅,我們不是,自然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