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不要臉
作者:輕風化雨      更新:2020-04-10 09:02      字數:2216
  龍湊城,古黃河渡口,戰略要地。

  袁紹與公孫瓚大戰於此,雙方數日來互相攻伐,廝殺慘烈,卻難分勝負。

  此戰之中,趙雲表現突出,曾數次於戰事膠著之際,強行突入,憑一己之力將袁紹陣角挫動,使其無功而返,更在一次交鋒之中,槍挑新歸降袁紹的黑山賊陶升,使袁紹大恨。

  袁紹大營,因連日攻擊不順,袁紹的臉上滿是陰鬱,對眾人說道:“賊將趙雲,數次壞吾好事,不知何人可為吾斬之?”

  話音剛落,帳下站起一人,袁紹視之乃心腹大將文醜。

  文醜挺胸昂頭,抱拳回道:“回主公,末將願斬趙雲!”

  袁紹看著滿臉自信的文醜,心中大喜,大聲稱讚道:“文將軍勇烈,必可斬殺趙雲,明日便由汝出陣挑戰!”

  文醜滿臉得意,大聲領命。

  第二日袁紹親領大軍,至公孫瓚大營外叫陣,公孫瓚見袁軍又來,當即披掛上馬,領兵出營。

  文醜早得將令,當先出馬,以刀指公孫瓚道:“速叫趙雲出陣,吾今日定要取其項上人頭!”

  趙雲就在公孫瓚身後,聽到文醜點名叫自己出戰,當即請令道:“趙雲請戰!”

  公孫瓚見此當即應允,命趙雲前去對陣文醜。

  趙雲得令,一磕胯下白馬,提槍而出,口中大喊:“吾乃常山趙子龍,文醜休走!”。

  文醜見到趙雲縱馬殺來,眼生殺意,一促戰馬,輪刀迎上,二人匯於陣前隨即戰到一處,刀槍並舉,各不相讓。

  二人皆乃悍勇之士,武藝高強,一個手舞大刀,刀刀不離頭頂;一個巧使銀槍,槍槍不離心窩,廝殺激烈,驚心動魄。

  兩邊將士何曾見過如此激烈廝殺,皆屏氣凝神,專注場中,熱血沸騰!

  趙雲與文醜一連鬥了五六十回合,不分勝敗,身後公孫瓚知文醜乃河北名將,唯恐趙雲有失,遂下令全軍衝鋒。

  對麵袁紹亦不甘示弱,當即揮動將旗,全軍壓上,一時間雙方在大營之前展開混戰,一直殺到午時方才各自收兵回營。

  ……

  幽州遼西郡,劉和與鮮於輔,鮮於銀,齊周幾人坐於一處,秘密而謀。

  隻見劉和雙眼微紅,對幾人說道:“家父慘遭公孫瓚毒手,此仇不共戴天,誓報之,諸位皆家父心腹之人,萬望相助!”

  幾人聽完盡皆垂淚,鮮於輔說道:“劉州牧待吾等甚厚,今不幸罹難,即使粉身碎骨,亦要為其報仇雪恨也!”

  劉和淚流滿麵,拱手拜謝,這時隻聽齊周說道:“公孫瓚與袁紹戰於龍湊,幽州空虛,如今出兵正為當時,然吾等兵少恐難成事,必得外援方可!”

  幾人聽完皆看向齊周,劉和問道:“不知先生所言外援為何?”

  齊周回道:“劉州牧恩施塞外,烏桓,鮮卑皆得州牧大恩,甚敬之,可引為外援,同邀出兵,抗擊袁紹!”

  劉和聽完臉上大喜,激動道:“若得烏桓和鮮卑出兵相助,公孫瓚必敗矣!”

  此時一直不曾說話的鮮於銀開口說道:“烏桓鮮卑互不信服,倘若冒然合為一處,恐未戰,便先起禍端也!”

  齊周聽完自信道:“此事不難,吾舉薦一人,可聯合二族,共同起事!”

  幾人大喜,同聲問道:“何人?”

  齊周麵露敬色,開口回道:“此人姓閻名柔,燕國廣陽人,少時曾被烏桓和鮮卑俘虜,然其才略卓著,深得二族信任,吾等可推舉此人為烏桓司馬,使其聯絡烏桓與鮮卑,憑此人名望,二族定然應允,共同舉兵,大事可成矣!”

  幾人亦曾聽過閻柔之名,知其德藝雙磬,盡皆大喜,遂由齊周出使塞外,聯絡閻柔。

  ……

  蓼城,袁譚起兵三萬,以汪昭為先鋒,岑璧為副將,彭安為後合,殺奔樂安而來。

  田楷自上次兵敗北海,一直在樂安休整,同時招兵買馬,以待重整旗鼓,報仇雪恨。

  此時田楷正坐於榻上,悶悶不樂,下方兩邊坐著數位心腹,皆不發一言。

  袁紹盡起大軍攻打公孫瓚,戰事膠著,以袁紹對青州的渴望程度,想來離袁譚出兵亦不會太遠。

  如今樂安城內隻有兵馬萬餘,糧草亦不算豐足,若無戰事,勉強可維持到秋收,但若袁譚起兵,遷延日久,恐糧草不濟。

  畢竟戰爭一起,百姓逃散,自然也就不會再有人去種莊稼,不種莊稼秋天自然無糧可收。

  田楷歎息一聲,出聲問道:“李大目等人可有回信?”

  部將回道:“尚未有回信,但憑將軍與之交情,其定會同意領兵來助!”

  田楷聽完微微搖頭,有些無奈道:“如今亂世,交情最不可相信,若吾強盛,皆為朋黨,若吾落迫,諸人唯恐避之不及矣!”

  眾人聽完深有同感,盡皆默然。

  正在此時,忽見跑進一名士兵,慌慌張張道:“報將軍,探馬來報,袁譚起兵三萬,正奔樂安而來!”

  田楷聽完猛站起身來,該來的總是會來,顧不得多想,當即吩咐道:“速給平原劉備送信,命其領兵來援!”

  “諾!”士兵應答一聲,快速離開。

  ……

  麴義同樣接到袁譚發兵的消息,急忙將成公英,崔林,孫乾叫來商議。

  未過多久,三人先後而來,麴義出聲說道:“袁譚發兵樂安,田楷手下盡皆新兵,恐難以抵擋,但平原尚有劉備,其手下有三千人馬,加之關張皆為虎將,與田楷聯手,應能堅持一段時日!”

  成公英聽完搖頭回道:“劉備此人心機頗深,前番田楷攻打北海,便未出一卒,其心可見,今袁譚勢大,而田楷勢窮,未必出兵也!”

  這一點麴義到從未想過,回想曆史上對劉備的評價,疑問道:“劉備素重名聲,愛惜羽翼,今公孫瓚身處危機,其焉能背離而去耶?”

  崔林聽罷回道:“劉備野心極大,又善隱忍,必不甘久居人下。

  今劉虞身死,其常以中山靖王之後自居,正可借此緣由,拒絕出兵,若所料不差,待消息傳至平原,劉備必領兵而去,改投他人!”

  麴義聽完愣住,一臉不可思議道:“劉備焉能如此不顧麵皮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