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龍湊之戰
作者:輕風化雨      更新:2020-04-10 09:02      字數:2144
  冀州,鄴城。

  袁紹興奮的將所有謀士召集,開口說道:“公孫瓚虐殺劉虞,幽州大亂,吾當立即興兵,討伐之!”

  之前沮授曾言公孫瓚殺劉虞之日,便是討伐幽州之時,袁紹一直記在心裏。

  下邊坐著的郭圖,見到有討好袁紹的機會,怎會放過,當即起身,一臉鄭重道:“今公孫瓚民心盡失,幽州郡縣多有反叛者,主公此時出兵乃絕佳良機也!”

  郭圖說完,與其交好的辛評,審配等人,盡皆起身附和。

  袁紹見此心中高興,轉頭看見田豐與沮授默不作聲,問道:“二位先生何以不發一言耶?”

  聽到袁紹相問,廳中眾人皆看向二人。

  田豐經曆過幾次事情之後,心中有些疲懶,最近一段時間除非袁紹點名,否則皆不多言,此時聽到袁紹相問,開口回道:“兵起連年,將士疲憊,糧草不豐,實不宜起兵也!”

  郭圖聽後冷笑反駁道:“非也,今主公以有德討不仁,乃民心所向,天意所歸;幽州動蕩,叛軍四起,劉虞舊部皆思明主,若主公出兵必舉兵響應,以為內援;此時正值初春,大地回暖,廝殺正宜,真乃萬事俱備也!”

  沮授聽郭圖一番詭辯,搖頭回道:“冀州糧乏,難以久持,而敗公孫瓚又絕非一朝一夕可成,應等秋收,糧草豐足,再議出兵!”

  一時間眾謀士各抒己見,爭論不休,袁紹見此心中猶豫,躊躇不決,忽見許攸坐在一旁從未出聲,開口問道:“子遠有何高見乎?”

  許攸聽問回道:“攸以為明公當興義兵,討伐公孫瓚,其新得幽州,眾皆未服,伐之正為當時,若拖延日久,待其將幽州整頓完畢,彼時再行起兵,強度倍矣!

  然需速戰速決,故應傳令大公子起兵伐田楷,以亂公孫瓚之心,逼其犯錯!”

  袁紹聽完大喜,讚道:“子遠之言,甚合吾意!”說完起身道:“吾意已決,興兵討伐公孫瓚,踏平幽州,為劉虞報仇!”

  眾人見此,情知無可更改,齊齊起身,抱拳應諾。

  初平三年春,四月,公孫瓚於薊縣殺劉虞,冀州袁紹,以替劉虞報仇之名,起兵七萬進攻幽州。

  同時,身處青州的袁譚,亦整頓軍馬,準備攻打田楷。

  幽州,公孫瓚聽聞袁紹起兵,勃然大怒,集結大軍,出兵相迎,雙方於龍湊城相遇,大戰遂始。

  ……

  袁紹與公孫瓚打得火熱,但這一切與麴義暫時並沒有什麽關係。

  如今麴義實力可謂倍增,總兵力加一起共有三萬三千人,麴義聽從成公英之計,命張郃領八千步卒並兩千騎兵守臨菑,總領齊國之事,又留徐盛輔之。

  命太史慈領兵八千,鎮守昌國,以防濟南方向敵兵,並平原劉備。

  廣縣仍為屯糧之地,留牽招並五千人馬據守,同時負責監視北海孔融。

  而麴義自己,則領著成公英,孫乾,王雙等人,並餘下大軍返回高密。

  高密城中,麴義坐在主位看著麵前精神不佳的範方,出聲說道:“吾知範將軍忠義,然公孫瓚並非明主,今又殺害州牧劉虞,引天下公憤,不得人心甚矣,早晚必敗。

  正所謂良禽擇木,將軍雖兵敗被俘,非戰之過,乃天意也,吾雖不才,卻識大義,更有匡扶社稷之雄心,吾與汝同為武人,故惺惺相惜,望範將軍不記前嫌,同謀前程也!”

  範方被關押至今,當初必死之心早已磨沒,今見麴義親自招降,心中感動,拱手拜道:“吾乃該死之人,竟得將軍不棄,以誠待之,心中感動,無以為報,甘願請降!”

  麴義見範方歸降,哈哈大笑,起身繞過案幾,親自扶起,又勉勵幾句,方命其下去休息。

  範方剛走不久,成公英自外而入,見到麴義施禮道:“剛剛儁乂命人送信,言袁譚近日兵馬操練頻繁,恐不久便會對田楷興兵!”

  “哦……?”

  麴義聽完頓時來了興趣,先與成公英坐下,而後說道:“今袁紹與公孫瓚大戰龍湊城,戰事激烈,分身無暇,田楷經上次一敗,元氣大傷,恐難抵袁譚兵鋒,處境危矣!”

  成公英聽完看著麴義,若有所指道:“不知將軍作何看法?”

  麴義回想一下曆史上龍湊之戰的結局,回道:“因殺劉虞,公孫瓚於幽州民心盡失,今袁紹以替劉虞報仇之名出兵,占據道義,可謂先勝一籌。

  幽州多有劉虞舊部,其中必有敬戴劉虞者,一旦戰起恐趁機起事,反叛公孫瓚,使其首尾難顧。

  倘若青州田楷再生變故,公孫瓚定然士氣大損,離敗不遠也!”

  成公英聽完麴義的話,讚賞的點點頭。

  剛才麴義的一番分析,與成公英的猜測不謀而合,皆認為公孫瓚敗,袁紹勝。

  成公英繼續問道:“若袁譚攻打田楷,不知將軍作何處置耶?”

  麴義聽問細細思量,歎息回道:“吾與袁紹和公孫瓚皆有仇怨,其二人相鬥,吾本應隔岸觀火,然袁紹家世顯赫,其手下文武足備,若使其占據青幽冀三州,其勢必盛,與吾不利。

  吾根基尚淺,故河北之地,無論袁紹亦或公孫瓚,皆不可使其獨占,袁紹強則聯合公孫瓚,公孫瓚強則聯合袁紹,互相製衡,方可無虞。

  以目前形勢,公孫瓚可敗卻不可使其死,田楷敗亦不可!”

  成公英聽完麴義的一番話,激動不已,心中感慨道:“有勇武,懂治兵,納良言,識人才,今又懂遠慮,真人主也,早晚必成大事矣!”

  想罷滿臉笑容的對麴義說道:“原本擔心將軍不曉其中厲害,特欲勸說,不想將軍心中早有計較,吾心甚慰!”

  麴義聽到成公英誇獎,微微一笑,暗自搖頭,若非自己知曉曆史走向,焉能說出剛才那一番話來,遂說道:“吾隻能猜出大概脈絡,至於個中細節,如何行事,心中茫然,還得仰仗大兄定計才可!”

  成公英聽完點頭而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