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中原風雲-兗南篇xin
作者:莫名一遇秋月      更新:2022-06-16 01:29      字數:3633
  這一弄,就是六七天,袁紹軍死傷摻重不說,諸葛亮軍也有傷亡,不過卻不大,雖然袁紹心痛那些兵馬,但是卻依舊著人不分日夜攻擊營寨。不過就在此時,諸葛亮接到探馬匯報,說張郃和高覽留副將守河內,自引兵十三萬殺奔洛陽,強攻三天,張郃親冒矢石率先登上洛陽城頭,斬將奪旗一舉破了洛陽城。

  雖然付出了一萬六千的傷亡,不過能憑著一萬多條性命把天下第一城給破了,也算是張郃和驃騎軍的厲害了。

  張郃破城後,諸葛亮就著令其分兵取左司隸其他縣城,而他則正式對袁紹動手。

  袁紹此時還不知道洛陽被破,並且也不認為天下第一堅城的洛陽,有五萬守軍在的情況下,會幾天時間就被攻破了。所以一見諸葛亮終於摘掉了免戰牌,著兵出寨後,也不顧現在旗下兵馬疲憊不堪,就立馬整理兵馬迎上,企圖一戰拿下這黃口小兒。

  隻可惜,現實卻告訴了袁紹一個道理,現在的年輕人不好惹!

  諸葛亮親領大軍,在太史慈和黃忠的簇擁下引四萬餘騎兵衝入袁紹軍陣,一通慘烈的廝殺後,袁紹軍大敗,丟下數萬具屍首後,袁紹恐懼無比地領著萬餘殘兵逃往汜水關方向。

  而諸葛亮此役一馬當先,手中佩劍都砍鈍了,身上也有好幾處刀傷,卻依舊不下火線,依舊拚殺在最前線。

  雖然他武勇一般,不過也是弓馬熟練,畢竟這個時代的士子講究君子六藝,也就是禮、樂、射、禦、書、數,其中‘射’就是射箭,‘禦’是駕車,不過這個年代已經沒有人用戰車了,所以就是騎馬了。而又因為騎馬射箭的原因,導致這個時代的士子文人幾乎都會擊劍,所以他諸葛亮的劍技和騎術都不差,甚至比之一般精銳騎兵要好上不少,畢竟他可是覺醒武將,爆個無雙,用些呼風喚雷之術,配合著衝殺什麽的還是能做到的。

  而諸葛亮之所以如此拚命,其實就因為瀟文遠曾經說過,如果想要在軍中建立威信,其實不需要多麽強大的身手,隻要身為主將和少將軍的他能身先士卒打上一兩次硬仗,那麽驃騎軍所有甲士和將領都會認可他諸葛亮的勇氣和膽量了。

  所以覺得有理的諸葛亮聽信了自家父上的‘硬漢策略’,輕傷不下火線,殺散袁紹主力後,就不顧傷口,親領大軍追殺袁紹。

  驃騎軍一見自家少將軍居然也是個猛人,雖然功夫一般,不過那拚殺的勁頭還真有幾分主公的味道,也就對這少將軍更為信服,同時也士氣大漲,更為努力地追殺著袁紹。

  悲催的袁紹被殺的拋盔棄甲,就差沒割須換袍了,等袁紹狼狽地逃回汜水關後,一清點人馬,居然隻剩下六千餘殘兵,大將顏良重傷之際保著他入汜水關後就直接倒下昏了過去,而高幹、袁譚、蔣奇、韓猛、呂曠、呂翔走散,不知所蹤,郭圖、逢紀和陳琳倒是跟了過來,不過一問卻得知審配死於亂軍中,這讓袁紹高呼諸葛小兒斷他右臂,不殺諸葛小兒誓不為人雲雲。

  不過隨後根據那些斷斷續續歸來的散兵敗將匯報,得知袁譚死在黃忠刀下,蔣奇、韓猛被俘虜,呂曠、呂翔更是很沒骨氣地直接投降了諸葛亮。

  一聽愛子和愛將們死的死降的降,袁紹怒氣攻心,差點沒昏過去,不過接著又聽探馬來報,說洛陽、繩池、永寧、曹陽、弘農、宜陽等城都先後被張郃和高覽大軍攻破了,而榮陽卻被呂布軍大將高順偷襲攻破,弄得袁紹當場心血上湧,口吐鮮血後昏迷過去。

  等袁紹再次醒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了,此時一聽部下匯報,說諸葛亮引大軍於關前紮營,正全力打造攻城器。而汜水關另一名,也就是關東一麵,卻有呂布軍大將高順引兵五千虎視眈眈,雖不攻關,卻有堵住他袁紹退路的意思。

  這樣袁紹臥床大呼,“時不待我!時不待袁!吾不甘!!不甘!!”

  隨後就再度昏迷過去了。

  而袁紹再次一昏迷,他的部下們就徹底亂了,甚至不少將校都起了投降想心思。

  不過還好忠犬顏良此時已經恢複了不少,並殺了幾名起異心的將校,勉強總算穩住了軍心。

  顏良雖然有些威望能穩住軍心,但是此時汜水關中士兵不足一萬,而軍械什物也因為先前一戰丟棄了絕大部分,此時關上根本沒多少糧草軍械,士兵士氣也低落的有些嚇人,這種情況下,如果驃騎軍強攻,或許幾通鼓就破關了。

  所以顏良不得不和郭圖、逢紀等謀士商討對策,商討來商討去的,依然不得所然,最後還是陳琳出言道,“我們何不帶主公投奔後將軍(袁術)去?”

  郭圖和逢紀沉默了,雖然袁術和自家主公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但是二袁不和卻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他們很擔心自家主公去到袁術那裏後,會不會比死了還難過呢。

  倒是顏良開口了,“雖然主公和後將軍有隙,不過怎麽也說也是血濃於水,想必後將軍不會不管主公生死的,而且我們也算是袁家的人,後將軍更不會為難我們的。”

  大家一聽也覺得顏良說的在理,也就各自下去收拾,等天黑後,乘夜色棄關南下。

  且說顏良隻帶二千輕騎,與郭圖等人護著昏迷不醒的袁紹悄然離關,並順利地躲過了高順的攔截,畢竟高順兵少,並且騎兵不多,想要追殺也做不到。卻說被命令留在汜水關死守的部將朱靈,他並非貪生怕死之輩,不過卻是識時務者,他非常清楚死守隻有死路一條,不過也依舊嚴令三軍日夜戒備,直到第三天,諸葛亮攻城器具準備好了,正要攻城之時,朱靈才開城投降了。

  一見朱靈開城投降,諸葛亮就好奇地招來問道,“文博(朱靈表字),治軍有方,數千殘兵卻井然有序,若我軍強攻,一時難下也,為何文博此時卻不戰而降?”

  “回少將軍,今關上兵馬疲勞,雖然能擋住少將軍大軍一時,卻脫不了破關敗亡的結果,今主公離關已有三天,少將軍想追趕也來不及了,靈職責以盡,為關中數千甲士性命,靈不得不降!但求善待那數千甲士,靈當任憑少將軍處置。”朱靈錚聲說完後就閉上了眼睛等死。

  諸葛亮當然不會處置朱靈了,反而很欣賞朱靈的氣節,也就好生安撫,並不乏透露愛才之心。

  朱靈也不是迂腐愚忠之人,此時袁紹大勢已去,並投了自家弟弟袁術,想來就算袁紹振作起來,有袁術壓著他,也難以再又出頭之日了。

  最後朱靈有感於諸葛亮看重,也就徹底投了驃騎軍。

  至此,左司隸全境皆入驃騎軍掌控,諸葛亮著張郃引軍五萬守弘農,以防西涼軍,又著太史慈引軍五萬守宜陽,以防榮陽高順乘虛而入,而他則自令六萬精銳,帶黃忠和高覽等將守汜水關,以等兗州之變。

  就在諸葛亮快速平定左司隸的時候,瀟文遠卻引軍於東郡和呂布三萬精銳對持起來了。

  此時曹操依舊被帶在身邊,而投降的曹操部下一眾文武,也因為曹操沒有明言,而都沒有正式投靠瀟文遠。

  瀟文遠也不在意,這些曆史上的知名文臣武將,就這麽養著也行。隻要這些家夥不投靠敵人與他作對就是了。

  不過曹操的家底還真的豐厚,就說那文武一眾,荀彧、荀攸、程昱、毛玠、滿寵、戲誌才、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許褚、典韋、曹純、於禁、董召、劉樺…不得不說,這陣勢似乎比之他瀟文遠的驃騎將軍幕府也不差,甚至整體能力上來說還強上不少呢。

  看著這群曆史上的名人,瀟文遠還真是萬分感歎,同時心中也多有埋怨曹操不懂事,為啥就不直接投靠呢?弄得這麽多猛人隻能看卻不能用!

  當然,瀟文遠表麵上可非常大氣淡定的,就算做個樣子他也必須如此。

  和呂布軍的對持瀟文遠倒是一點也不懼怕,特別是呂布的兵少,卻對瀟文遠下戰書,引兵出城布陣,似乎要與他瀟文遠的十萬大軍正兵戰一場呢。

  這讓瀟文遠和曹操都萬分不解。不過既然對方這麽懂事,居然搞驃騎軍最擅長的野戰,那他瀟文遠當然樂意奉陪了。

  這天上午,雙方士兵於東郡濟陽城附近的一處平原上對持著。

  呂布依舊那麽包騷,頂束發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係獅蠻寶帶,胯下嘶風赤兔馬,卻很有靈性地在瀟文遠陣中左右顧盼著,似乎在尋找老對頭一樣。好吧,如果瀟文遠看懂赤兔馬的眼神,那就知道這匹名馬正在尋找著瀟文遠之前的坐騎‘小白’同誌了。

  可惜的是,自從‘老’的回來了,‘小’的就被呂玲綺那愛馬的丫頭給要了過去,根本沒有跟著上戰場。

  與呂布不同的是,瀟文遠依舊不喜歡那麽包騷,更是選擇他最喜歡的紅邊明光鎧,紅披風,兩把環首刀係在馬鞍…虎鞍左右,一見呂布一人一騎走出軍陣,瀟文遠就騎著老白,孤身出陣。

  一馬一虎相距百步後就先後停了下來,似乎是因為老白的威勢,赤兔馬是非常不自在,馬蹄不停地刨土,鼻孔出著粗氣。不過畢竟是馬中王者,雖然對上了獸王猛虎,卻一絲膽怯都沒有,反而躍躍欲試,似乎想要與老白鬥上一陣呢。

  老白當然不理會赤兔馬的挑釁了,很是人性化地露出了一個嘲諷的笑臉,看的呂布都有些好奇了,想不到這白色的大蟲居然這麽有靈性。

  好吧,如果老白知道呂布心中所想,可能直接抄家夥仆上去了。

  “許久不見了,溫候依舊威武不凡啊。”瀟文遠率先開口了,一臉笑意的,看起來就象在和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一樣,一絲陣前對持的感覺都沒有。

  “瀟驃騎也是依舊英姿颯爽啊。”呂布也是一樣笑意滿滿的,扛著畫戟饒有興致地打量著瀟文遠。似乎敏~感的他看出瀟文遠變得更強了一樣。

  “你也不差嘛。話說,這兗州我可是誌在必得的,溫候打算怎麽辦啊?”瀟文遠笑了笑後,就開口說正事了。

  “還能怎麽辦呢…”呂布自個兒嘀咕一聲後,瞳孔中多了些回憶和念想,好一會兒的才搖了搖頭,把那些亂七八糟的念想給甩開,然後說道,“打一場,你贏了,我,與我的部下,以及半個兗州一並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