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章 管亥來襲-前篇
作者:莫名一遇秋月      更新:2022-05-22 11:46      字數:3048
  時間慢慢地過去,一轉眼就入冬了,瀟文遠來到了東萊也已經有了兩三個月。東萊郡此時已經抹上了一片銀白。

  雖然秋收依舊顆粒無收,畢竟東萊因為一直大旱,春耕根本沒用,雖然瀟文遠發動了群眾深打井和大開渠道,但是那已經是秋天的事情了。要播種,也隻能等到了明年開春。

  不過還好的是,管家從徐州大糧商糜氏那裏購得了大批糧食,在瀟文遠多番分配之下,東萊百姓也算能勉強度過這個冬天。

  不過,很快的,瀟文遠和蔡邕等人就開始頭疼了,因為,四周州郡的流民在風聞東萊太守如何仁義後,就都蜂擁而來,這讓東萊的糧食壓力一瞬間猛增數倍,甚至經過統計後,湧入東萊的百姓人口居然多達三十萬。

  要知道瀟文遠剛到東萊的時候統計過東萊郡的人口,那個時候東萊郡也不過隻剩下二十餘萬人口而已,而這個時候卻突然多出了一倍有多的難民,這讓瀟文遠一行人都眉頭皺的老高的。

  不接收難民,在東萊邊境設關卡?

  這事情不能做,就算天下有識之士能諒解瀟文遠的私才有限,無法接濟那麽多難民,他瀟文遠也不會這麽幹。

  因為一個很顯淺的道理,那就是人口確定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繁榮和強盛。

  沒有人口,在如何強大都是假的。

  不管是什麽時候,人口就是一切,不管是兵員,工匠,農民,商賈,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口來運作。

  所以瀟文遠不得不再度讓管家聯絡徐州糜家,同時還派出了大量的家仆或衙役四處去購糧。當然,除了糧食之外,還要大批的禦寒之物,同時還發動東萊當地百姓為那些遠道而來的流民們搭起一些簡單的草廬,讓其能有遮擋風雪之處。

  當天下盛傳東萊太守瘋狂拋金救民後,瞬間就震驚天下了,特別有好事之人算了過東萊太守接濟數十萬難民需要多少前後,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要知道,這些都是東來太守自己掏腰包的,朝廷可沒有半分賑災用的銀子,而東萊這些人不是天災就是人禍,府庫一早就開始養老鼠了,所以說,瀟文遠的瘋狂拋金舉動卻是讓很多有心之人都有些蠢蠢欲動了。

  例如,入冬後食不果腹的各處山賊和青州黃巾餘孽?又例如低估了那位東萊太守身家的一眾朝中內外大臣,甚至皇帝?

  總之瀟文遠無奈之舉卻引出了不少麻煩來。

  就在東萊郡上下一心幫助源源不斷的難民過冬之時,大漢也發生了不少大事。

  漁陽之亂在一月前就被劉虞平息了,張純和張舉懸首於洛陽城樓上,天子龍顏大悅,遷劉虞為鎮北將軍,兼領幽州刺史,假節(代皇帝坐鎮一方)。同時因為盧植和皇甫嵩及時運作,天子也對獻策的瀟文遠有所封賞,本來天子打算給瀟文遠一個鄉候的,並且心中還想著讓宣旨太監提高上奉的價格呢。不過最後張讓等十常侍卻從中作梗,建議天子以言勉之就行了,因為那瀟文遠年紀太小不適合多加封賞什麽的。

  天子當然當他‘阿父’的了,雖然這又少了一個收上奉的名目,不過一想,一個鄉候能榨出多少呢?還不如將來等那瀟文遠幹出一些成績後,給他一個高級的職位,好大收一筆上奉?所以天子當庭就點頭下旨,言詞勉勵東萊太守一番。

  十常侍如此舉動瞬讓滿朝文武暗恨無比,最後還是盧植和皇甫嵩,還一些清流士人極力爭取,才為現在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東萊爭取到了免去東萊郡三年賦稅的便利。

  對於免稅,天子倒是沒什麽,畢竟青州近年根本沒多少賦稅收入,免了還能落得一仁君的稱號,他劉宏當然樂意為之了。

  不過,自此開始,京中內侍和外臣的鬥爭就更為激烈了,似乎就是一個導火線一樣,讓何進一脈的外臣們多次想要用更為暴力的手段解決禍害大漢的十常侍。

  為什麽說瀟文遠的事情能成導火線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盧植和皇甫嵩這些武將的關係,瀟文遠在何進眼中就是他這一派的年輕生力軍,既然十常侍連他何進的人都敢打壓,那不就是當庭打他何進的臉了?何進當然要力挺這年輕的生力軍了。

  而又因為瀟文遠詩詞天下聞名,同時在東萊散盡家財來救濟流民的義舉,所以很多清流士人都把瀟文遠歸類為實幹派的清流士子,甚至有些士人更是將瀟文遠當成了年輕一代有為士人的代表。而現在皇帝陛下在十常侍的蠱惑下居然開始打壓清流新一代代表了,那以一眾騷客清流們還能忍嗎?

  再來就是因為瀟文遠是蔡邕的女婿,雖然蔡氏此時已經不是什麽大族了,但是也算是世家大族一員,加之蔡邕名氣很大,導致不少世家大族是接受了瀟文遠這個新晉士人,特別是瀟文遠和王允還有女金之交,導致身為太原王氏的王允也不知道出於什麽目的,居然開始聯絡弘農楊氏的晉候楊彪,當朝司空,冀州黃氏的黃琬等大族為瀟文遠說話。並與何進一脈的武將外臣,還有清流一派的士人連成一片,開始對十常侍進行全方位打壓。

  一時之間十常侍在京師都成了人人喊打的角色,當然,其實他們一直都是過街老鼠的角色。

  京師如何的亂,瀟文遠這邊倒是幾乎不知道,就是和京師經常有書信來往的蔡邕也不清楚,不過此時瀟文遠倒是遇上了一個頭痛的事情,比之數十萬流民湧入東萊還要頭痛。

  那就是青州黃巾居然正在往北海這邊集中過來,看那勢頭,似乎是要來東萊打糧呢。

  接到斥候的匯報後,瀟文遠就連夜將太史慈和蔡邕等人召集到太守府中議事。

  蔡邕和一些小角色官吏一聽瀟文遠說,百萬黃巾在賊首管亥帶領下已經進入北海郡了,現在正浩浩蕩蕩地往我們東萊郡過來了,此時大家都猛的倒吸了一口涼氣。

  唯一鎮定自如的就隻有太史慈,太史慈更是出席單膝跪在瀟文遠席前大聲說道,“主公,此黃巾餘孽乃土雞瓦狗耳,某願意領兵三千出戰,定叫那逆賊片甲不留!”

  瀟文遠倒是沒急著表態,反而問道,“子義,郡中兵馬多少?”

  “回主公,郡中騎兵四千,步卒一萬,雖操練月餘,卻可一戰。”

  “既然如此…太史慈!”

  “末將在!”

  “北海下密乃入東萊必經之路,本郡守令你引三千鐵騎,明日三更開拔,開道先行,於下密務必擋下賊軍,吾率軍隨後就到。我等當阻敵於境外,卻不能任由黃巾亂我東萊!”

  “末將領命!”太史慈領命退到一邊後,瀟文遠就再度說道。

  “各位各司其職既可,那黃巾餘孽來不了東萊的。都散去吧,蔡主簿留下。”

  一種官吏應聲後就各自退去了,隻留下了蔡邕。

  兩人對案而坐後,瀟文遠就率先開口了,“嶽父大人,如若我想收下那黃巾餘孽,不知可否?”

  “這…”聽瀟文遠如此一說,蔡邕眉頭緊皺起來了。

  “嶽父大人,那黃巾餘孽是何出身,想必嶽父也是知道的,他們都是我大漢子民,難道我們就將他們都殺光嗎?朱公偉(朱儁)之舉(朱儁在南陽坑殺數萬黃巾,其實當時盧植和皇甫嵩等人在兗州和冀州也屠殺了不少,雖然不清楚詳細的數據,不過二三十萬是一定有的。不過這些多是無奈之舉,畢竟數十萬的俘虜對軍隊的後勤壓力太大了。),文遠卻是做不出來。”

  蔡邕沉默了,好一會兒的,才出聲說道,“若文遠說得那黃巾餘孽歸田卻是一大功,隻是,朝中之人卻不見得會如此想,他們或許會把你說成收留逆賊的包藏禍心之輩,甚至,是有不臣之舉…”

  瀟文遠了然地點頭說道,“這些文遠也知道,就是想嶽父大人幫我想一個說法,堵住朝廷裏麵那些閑人的口。”

  “如此好辦,隻要文遠上書痛述招撫黃巾和殲滅黃巾的好與壞就足以。”

  “此乃先聲奪勢嗎?”

  “不錯,就算到時候朝廷不同意招降,那文遠將一眾賊首斬殺,再驅逐那些殘兵,讓其去了頭上黃巾,再進行招撫來屯田,想必朝中大臣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隻是,那百萬黃巾之眾,我等隻有萬餘新募甲士,是否…”說著的,蔡邕就一臉擔憂的模樣。

  瀟文遠倒是出聲安撫了一下,“嶽父放心,那管亥可戰之兵也不過是數萬,其餘多為老幼婦孺,更兼糧草奇缺,戰力也下降幾分,黃巾餘孽雖眾,卻不過是烏合之眾而已,一戰可定也。”

  見瀟文遠如此有信心,蔡邕也安心了不少,畢竟這個好女婿可從來沒有讓他失望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