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三章:範蠡初談改稅製
作者:權傾超野      更新:2021-04-03 21:59      字數:2720
  <b></b>張讓隨手將書籍遞給範蠡等人。

  安安靜靜的等他們看完。

  看完之後,所有人目瞪口呆,裏麵的想法,很多都是他們第一次聽說。

  此刻,看著宋應星的眼神都變了,一個個心想這是個什麽怪人?

  不得不說,張讓的核心班子正在一步步組建起來,這些朝臣們看在眼裏。

  此刻,張讓不僅僅給兩位戶部大佬們賜了座,還讓典韋倒了茶。

  君臣一行人,坐在空曠的德陽殿中。

  “宋先生,你清廉公正,最適合做戶部的事,依本王看,可以去戶部做個侍郎,尚書大人,你怎麽看啊?”

  張讓在範蠡麵前當起好人來。

  範蠡點點頭,道

  “宋老先生精通農業,用他來做陛下的農事之臣,最合適不過了。”

  宋應星沒想到,第一次見到張讓,竟然會讓自己做官,還是戶部侍郎,驚道

  “殿下,這……多謝殿下垂憐,多謝範尚書賞識,老臣一把年紀了,隻希望能為殿下盡綿薄之力。”

  一旁的蒙毅淡淡一笑,道

  “都是主公知人善用,放心我等都是忠於主公的,宋先生,以後可得仰仗你了。”

  雖然他們不知道這個宋應星是怎麽來的,但看來此人確實有兩把刷子,主公的眼光,真毒啊。

  張讓輕輕抿了口茶水,笑道

  “兩位就不要謙虛了,本王想將今年國庫的收入增加到一千萬兩白銀,兩位可有辦法?”

  中平二年,大漢的稅收是五百三十萬兩。

  但漢朝的稅收製度很特別,主要征收的是糧食。

  這五百三十萬兩中,真正的銀子隻有一百多萬兩。

  另外三百多萬兩其實就是糧食,還有一些生活用品。

  總之,漢朝征稅管理非常混亂。

  沒有什麽標準化。

  這怎麽行,張居正的一條鞭法至少現在可以用吧?得好好改革一下。

  雜七雜八的征稅製度,這就給中央朝廷對地方的管控以及收稅上加大了難度。

  而且到處都是軍閥諸侯,所以收稅的水遠遠比表麵看起來坑。

  去年,國庫總入賬是一千萬兩,但是,光軍費一年就要四百萬兩,再加上遷都,安撫,災荒……

  若不是抄了那麽多人的家,張讓都不知道,這個年,是怎麽過來的。

  所以,現在的朝廷,財政幾乎是一團糟。

  如果再不改革,不要說外族蠻夷打進來了,自己就會把自己給玩死。

  為什麽張讓選擇讓範蠡當戶部尚書,這個人,實在太能搞錢了,春秋時代的天下首富可不是鬧著玩的。

  張讓他真的太需要這個人了。

  沒有誰比他更擔憂財政的收入。

  而張讓也絲毫不客氣,張口就要把今年的實際稅收銀子從去年的五百萬兩漲到今年的一千萬兩。

  先增加一倍再說。

  連老好人宋應星都覺得這個目標似乎太高了。

  但張讓沒辦法啊,現在大漢有兩個窟窿,一個諸侯,一個外族。

  士農工商,朝廷裏已經安穩下來了,首要解決的,就是農業。

  想到這,張讓目光灼熱地看著戶部大佬們。

  範蠡沉思片刻,道

  “殿下,若是要在今年完成這個目標,老臣以為很難,不過,給老臣一年的時間,明年可以完成。”

  “好,本王相信你們。”

  張讓硬著頭皮,給範蠡加了一年的時間,不過還是不放心,問道

  “範愛卿可以跟本王說說你的計劃。”

  範蠡來德陽殿的路上,自然就做過通盤的預估,他說道

  “殿下,我朝稅收不合理之處有四點。”

  張讓不自覺靠近了他,問道

  “哦?願聞其詳。”

  “一、軍戶征稅過大,上奢下貪,大吃空餉,導致軍隊名不副實,軍田廢棄,如此下去,天下安能不亂。”

  ”二、農稅表麵征收過高,許多老百姓不堪重稅增派太過頻繁,導致百姓逃離家鄉,從諸侯作反叛之上。”

  “三、地主鄉紳,世家大族占用大量良田,卻瞞而不報,偷稅漏稅。”

  “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過度以糧食作為稅收,糧食在兌現成白銀的過程中,操作不透明,以及糧價波動,導致損失。”

  張讓心頭大喜,作為穿越者,他是當然知道漢朝稅收的這些不合理之處的。

  範蠡果然是張讓手下最會算賬的人,他非常清楚大明現在稅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這四大點基本概括了朝廷現在的痛點,剩餘的小問題,基本是從這些大問題上延伸出去的。

  對症下藥,張讓笑了笑,問道

  “如此一來,愛卿有何良策?”

  範蠡似乎早就準備好了如何應對,義正言辭道

  “主公,依我看來,有四點可行。”

  “一、主公匡定大漢天下,廢分封,立郡縣,如此一來,稅收不會雜七雜八。。”

  “二,實行軍屯,嚴格製定律法,將流民就地安置,種田種豆,自力更生,從而衍生出無窮無盡的錢財。”

  一邊的樂毅不由得點頭,他是帶兵打仗的文官,上心兵事,他對軍戶屯田的現狀實在太了解了。

  張讓也點了點頭,深以為然,這正和他心意,軍隊平日裏不打仗,是完全可以下田的,至少內地的預備役是可以這樣操作的。

  不然社會勞動力都浪費了。

  “三,改革稅製,世家大族全部一體納糧,不分彼此。”

  “四,將稅收改為隻收取現銀,徹底根除官吏貪墨之風。嚴禁加派,減輕百姓在交糧稅過程中的負擔,不損害百姓的利益。”

  “……”

  一番話說完,在場的所有人都沉默了,

  一旁的宋應星不由得一怔,沒想到這位看上去是個老實人的戶部尚書,這如此細的實際情況都了解得這麽清楚。

  這讓他很震驚。

  大漢戶部,真是藏龍臥虎之地啊。

  張讓顯然想的很多,道

  “以本王看,愛卿的嚴禁加派是對的,不能把這筆錢讓老百姓成承擔,就由朝廷來承擔,隻要不讓老百姓加派,下麵的人能拿點錢就拿點錢吧,本王也不計較這些了,最重要的是把百姓釋放出來。”

  範蠡不由得感動起來,中山王這就是承擔著加大朝廷開銷的風險在支持自己了。

  實際上,張讓不僅僅是要聽他說。

  張讓自己也有一些重大的改革政策要和這兩個重臣說的,但做領導,你得先耐心聽下屬把話說完,不能自嗨。

  見他們都說完了,張讓這才開口補上一條,道

  “五、重新測量全國良田,嚴查私吞良田的行為。”

  官員和鄉紳勾結,私吞良田,這是大漢朝隨處可見的,期滿不報,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

  不僅如此,宗室是不交稅的,宗室利用皇家之名,到處圈地,民怨沸騰,也不是什麽新鮮事。

  這件事張讓心中是自有定奪的,等他把軍隊該做的事全部做完,這些該辦的事一件件辦,該殺的人,一個個殺。

  改革不流血,叫什麽改革。

  看著眾人震驚的眼神,張讓繼續道

  “六,解除國庫,國家要拿出銀子來,安撫流民,別再出現餓死凍死的人了。”

  範蠡最後做了一個畫龍點睛,道

  “以上老臣說的這幾點,和殿下說的這幾點,可以先從長安開始改製試點。”

  張讓不由得點頭道

  “愛卿你盡管去做,誰人不服你,就讓他來找本王好了。”

  “謝殿下。”

  如此這般,範蠡眼下便要起草細節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