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二章:什麽叫做馬鈴薯
作者:權傾超野      更新:2021-04-03 21:59      字數:2667
  <b></b>吩咐典韋離開後,張從係統中抽取出一位新人物——宋應星。

  宋應星,字長庚,江西南昌府奉新縣人,明朝著名科學家。

  宋應星一生致力於對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科學考察和研究,收集了豐富的科學資料;同時思想上的超前意識使他成為對封建主義和中世紀學術傳統持批判態度的思想家。

  宋應星的著作和研究領域涉及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的不同學科,而其中最傑出的作品《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這位老頭兒倒來的輕快,並沒有讓張讓去請,而是自己走進德陽殿的。

  “中山王殿下,臣宋應星,冒昧請見!”

  一個白胡子老頭穿著故明服飾,步履蹣跚,聲音卻如同洪鍾。

  “哦,你就是宋應星?”

  張讓有點納悶,按理說召喚的曆史人物都會有一個身份,然後走到張讓身邊。

  宋應星一拱手,冷冷道

  “臣是。”

  張讓微驚之後,也沒有作別的想法,問道

  “你是怎麽到這來的?”

  “臣本布衣流民,長安現在天天餓死人,聽聞中山王以天下為己任,流民推薦我做為表率,徑直進宮,拜見中山王。”

  宋應星穿著邋遢,跟個叫花子似的,看來還真的是流民。

  有群眾基礎啊!

  這就好辦事了!

  張讓淡淡一笑,道

  “本王手中,有的是治國安邦之物,隻是無人實行啊!”

  宋應星見這個中山王語氣溫和,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可怕,問道

  “臣下無能,中山王手下卻人才濟濟,怎麽能說是沒有人呢?”

  張讓故意長歎一聲,道

  “本王手下沒有一個人!”

  “誰?”

  “你、宋應星!”

  “什麽!”

  宋應星似乎不相信,初次見麵,中山王就給予自己這麽高的肯定。

  張讓並沒有解釋什麽,轉而問道

  “宋先生,你以為,天下之事,何為邦本?”

  宋應星想了想,回答道

  “百姓。”

  “嗯……”

  他說的是對的,不過,張讓繼續問道

  “那什麽,又是百姓之根本?”

  宋應星道

  “殿下,我乃是流民,今天睡下明天不知道能不能起來,一個老百姓到了窮途末路之時,也就和我差不多了,最想要的,不過是每天睡醒有一口熱粥罷了。”

  “好!“

  張讓附掌而歎道

  “先生,你說的對啊,邦本乃為民,民又以食為天,如今天下大亂,民生凋敝,糧食,乃是稱霸天下第一物啊。”

  宋應星沒想到張讓會說出這樣一番話,眼中流出淚水,歎息道

  “既然如此,那就請中山王管管長安的流民吧,很多人都快餓死了!”

  張讓擺擺手,道

  “自然要救的,不過,等等,等本王拿出一個具體方法出來。”

  宋應星有點急切,問道

  “那要等到什麽時候?”

  張讓哈哈大笑,隨手遞給他手中的土豆,道

  “待會戶部的人要開議事,你等著也看看,這個東西,可是個好東西啊,看看吧。”

  宋應星一臉懵的捧著手中的土豆,癡癡玩弄。

  ……

  “報,戶部尚書範蠡,侍郎蒙毅,馮道,樂毅拜見。”

  典韋一聲暴喝,四位戶部的大佬聯袂而至。

  宋應星不自覺的抬起頭看著四人。

  張讓笑了笑,道

  “本王的財神爺來了!”

  “臣等拜見中山王!”

  四人一同跪倒。

  張讓沒讓他們起來,而是走下來,拿過宋應星手中的土豆,坐在台階上向眾人展示,道

  “諸位大人都坐吧,看看,這是個什麽東西?”

  “嗯……”

  所有人一臉茫然。

  “這東西,叫土豆,是本王新發現的一種植物,可以種植,其營養價值高、適應力強、產量大,一年多產,可是天物啊。”

  張讓笑著解釋道。

  在座的都是聰明人,聽張讓如此說,仔細觀看他手中的土豆。

  末了,範蠡率先開口,道

  “主公的意思,莫非是,要我等種植土豆,推廣救民?”

  “嗯……”

  張讓點點頭,補充道

  “本王缺錢,很缺錢,也缺糧食,這些都是你們戶部該管的事,馮道的彩票局搞錢是一方麵,蒙毅的抄家也是一方麵,可是,本王現在,要種土豆!”

  要知道,糧食危機才是最大的危機。

  它是一切的基礎。

  你的工業革命玩得再好,你的火器再先進,你殺的人再多,如果地裏的莊稼產量低,一切都是瞎扯淡。

  很有可能會出現有錢也買不到吃的情況。

  連飯都吃不起了,就隻能召喚五胡亂華,永嘉南渡了。

  算來算去,回到最根本的問題上了糧食。

  糧食是商業的基礎,也是工業的基礎。

  而目前來看,大漢目前最核心的兩個農業人才就是徐光啟和宋應星了。

  徐光啟不能動,得留著造大炮,宋應星還是可以動的。

  張讓說完,看著戶部大佬們,意思很明白,該讓他們拿出了一套方案出來了。

  宋應星在這個時空裏是農民出身,他之前對多種農作物的研究也非常深。

  聽到張讓問話,見眾人沉默,忍不住插口道

  “殿下,臣有一套方法,可以種植土豆。”

  “哦?”

  張讓轉過頭看向他,豈止是張讓,所有人都轉過頭看向他。

  範蠡等人打死也想不到這裏竟然會有這麽一個邋遢的流民。

  “說來聽聽!”

  張讓很器重宋應星,連忙問道。

  宋應星一掃眾人,緩緩道來

  ”關於種糧食這種事情,還得分步驟來。第一、應先將荒廢的田撿起來,例如軍屯和兼並過剩每人種的田。”

  ”第二、總結種田的經驗,將這些經驗有組織有紀律的宣傳下去,手把手交給農民,讓農民伯伯們更加專業,增加糧食的產量。”

  ”第三、製定出興修水利等灌溉涉事的計劃。”

  第一點張讓已經想到了,這件事讓樂毅去做,一個將軍性格的人去管錢糧,可謂雷厲風行,讓他清查土地,事半功倍,

  至於後兩條,是在張讓的原本的設想框架裏麵填充血肉,

  老百姓之所以不願意種田了,就是種田的稅比不種田的還高,並且官員會借機兼並。

  如果新的稅政推下去,就不會再有人傻嗬嗬去賣田了。

  宋應星提出的,不正是新政嘛?

  蒙毅呈遞一份厚厚的書籍上來,他說道

  “主公,這是這些年的編寫國庫財產的匯總,請過目。”

  宋應星也呈遞上了他的東西,也是一本書。

  這是他這一生在老家種田的農業總結,他視若珍寶,往往隨身攜帶。

  裏麵對水稻浸種、育種、擂秧、耘草等生產全過程作了詳盡的描述。

  不僅如此,在他這本書的首頁,就有一張圖紙,是一種農作物工具的圖紙。

  張讓是如獲至寶啊,有宋應星這位大神在,農業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裏麵裏麵說的溫室種植,完全可以科普到民間,將田地一年四季都利用起來。

  張讓粗略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道

  “長庚(宋應星的字),你,莫非天才!?”

  在場眾人麵麵相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