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逃避3
作者:上帝指使      更新:2021-03-26 14:35      字數:3646
  這倆天心情真的是太壓抑了,也許是太累的原因,難我到底哪裏做錯了,老天要這樣的對待我。

  家裏的生活費水電費房租的費用.我的大部分的費用連我的電話費.所有一切都是我的父母在付出,我十年換好幾次的工作,不誇張.,每個工作做不了幾年就辭職,辭職一次就要在家裏玩1個多月在開始找,剛開始我還挺有信心的。

  男人嘛壓力大,所以我從來都沒有在任何人麵前抱怨一句,總是小心翼翼的過著、寫著。慢慢來,我以為我會變好的,哈哈,我其實現在也在證明著什麽,雖然不管我證明沒證明成功,總會找到合適的,我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可是後來我發現我換工作好頻繁,什麽事都是堅持不了幾年就辭職,記得去年夏天他還跟公司的老板吵一架然後就賭氣不去了,結果說好的多給三個月工資也沒有拿就回來了,後來我父母問我為什麽跟老板吵架.我說看老板不爽(我暈阿,我媽說這也是辭職理由.)

  好吧,我忍耐力挺好,就隨你自己選擇吧,之間有但時間在家弄全網店。剛開始我蠻吃苦耐勞,後來倆個月後我又放棄了。如此找了一份銷售來做,沒有幾個星期我又辭職了(理由是我覺得這家公司今年會倒閉。)

  現在我的所有費用都壓我身上了,每月我都不好意思再問我的父母要了,哈哈。每月開銷這麽多.我的1張信用卡都被刷爆了.我還鼓自己再去辦一張信用卡,雖然沒有辦成。(畢業的時候我家老爸把他的摩托車給我了,我還得意了一段,後來我太不成器了,摩托車被賣掉了)

  我早期自己做生意虧本了,那是打擊得我啊,後來好幾年我才慢慢的緩過來,我也是挺不容易的,這些我也是慢慢的體會到的,上個月快到還房貸的日子了。

  我現在太累了,成天打工、寫作沒有一點喘息的時間,沒有這多錢還房貸生活費信用卡電費了,我也沒辦法了。

  許多人都勸告我說:你能不能想想辦法阿?或者出去工作也可以阿?

  結果我說一句:別管我的事。

  當時估計大家都氣的恨不得罵我來著,我就是就這樣沒責任心沒上進心的男人啊!好累阿,怎麽辦阿!要是現在不寫作的話,我真的是想不出有什麽好做的。得意的讀者們,遇到這樣的男人怎麽辦阿。我可不想那樣過了,所以我寫作了。

  你覺得相親這種事,你覺得這是開玩笑的事情嗎?可笑嗎?對你來說這是開玩笑嗎?

  我不是,是你一直在強調開玩笑。我非常清楚我自己的內心,有一段時間了,現在你也想想自己的內心。

  知道不能把自己的感情強加給你,知道自己已經有一段時間,對你卻很突然。但是,你可以慢慢的過來,我希望你能早點走出來,我非常討厭你還在裏麵的樣子。

  逃避,廣泛運用在麵對不願意接受的殘酷現實,如情場上單方麵太愛一個人,逃避感情深陷欲罷不能;被動接受單方麵求愛的人,逃避軟磨硬泡妥協被征服;相惜相愛的人,因不得不分開而逃避感情持續發展等等。

  逃避心理即在現實生活中,麵對挫折、矛盾時,不能主動去解決,而采取躲避矛盾、衝突,逃避麵對的心理現象。很大程度上“逃避”已經進入了行為模式,一旦被逃避心理所控製,便注定與失敗、潦倒落魄結緣,所以我們有必要關注一下逃避心理。

  逃避心理的特征主要有:①人際關係疏遠,回避人際交往和社會活動。心理學家霍妮對逃避型的人有過詳細的分析。她認為這類人最明顯的特點是普遍地疏遠他人,這與他們總的生活態度是一致的。更精確地說,他們有意識和無意識地決定,盡量不與他人發生關聯,無論是愛情、合作還是競爭,因為他們害怕挫折,可這往往又讓他們遇到更多的挫折。②追求卓越,有一種追求優越的強烈願望,他渴望成功,渴望成為獨一無二的人。他對未來有豐富的幻想,但又畏懼競爭,懼怕艱苦,所以他們總是希望獨辟蹊徑。③悲觀偏執。具有病態逃避心理的人考慮問題喜歡以點代麵,以偏概全,鑽牛角尖,習慣於以消極悲觀的態度看待事物,急於否定事物,對那些本來很正常的事,無端產生疑慮,誇大潛在的困難和危險,喜歡憂心忡忡,怨天尤人。

  逃避心理的成因?逃避心理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但歸納起來可以從以下方麵分析:

  第一,家庭教育的失誤。在家庭教育的失誤往往表現為兩個極端,即過分溺愛和過分嚴厲。過分溺愛和保護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心理成熟度不夠,容易過分自信,甚至自負,一個小的挫折對他們來說都可能是致命的,遇到挫折後極易產生回避心理障礙。過分嚴厲的家長因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太多的批評和懲罰,往往容易使孩子自我否定、封閉自己,因為害怕被“懲罰”而采取回避現實的態度。

  第二,學校教育呆板,管理方式單調。我們的學校教育模式化,在傳授知識中形式單一,內容單調,不注重培養學生應對挫折,解決問題的素質和能力,致使我們的孩子雖然看起來某一方麵很出色,卻如同溫室中的花朵般脆弱,難以麵對暴風雨的洗禮。

  如何應對逃避心理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回避已經成為我們的心理特征,改變並非易事,需要一定的恒心和毅力。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是擁有明確的生活目標。人之所以產生逃避心理,習慣退縮,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明確的人生目標,馬爾茨所稱的“人工頭腦學”認為人的心理做工是無意識的,若想成效顯著,就得能建立認知我們所追尋目標的係統,否則心理會自動扭曲、忽略或斷章取義。

  在1953年,對大學的畢業生做過的一次研究,足可以說明上句話的正確性。當時那些畢業生被詢問是否有清楚明確的目標以及達成的書麵計劃,結果隻有3%的學生有肯定的答複。

  20年後,在1973年,重新調查了當年接受訪問的人,結果那些有達成目標書麵計劃的3%的學生,在財務狀況上遠高於其他97%的學生。雖然這項調查隻限於財務方麵,但是根據調查人員側麵的觀察,似乎那3%的人在幸福及快樂的程度上,也高於其他的人。因為他們一直向著目標努力,敢於直麵困難,這就是目標力量。

  習慣於逃避的人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一下子試試這,一下子又試試那,遇到困難就退縮,似乎永遠沒有定向。如果把人生比作大海行船,這樣的人生就如同沒有目的地的船,沒有明確的方向,自然沒有抗擊風浪的動力,隻能四處飄蕩,隨波逐流。所以擺脫逃避心理,首先要明確人生目標,建議給自己一段閑暇時間,找來一支筆和一張紙,畫出一張人生旅程的地圖,你要勾勒出自己的目的地和旅行的路徑。目標要有一定的難度,但又不能脫離實際,目標製定要把握的幾個規則:

  1.用肯定的語氣來預期未來。說出自己希望的結果。

  2.結果要盡可能具體。你希望結果如何?要盡可能把所有的感覺都用上,詳細地描述結果,如此才能激勵自己去實現它。另外,也要明確地把大目標劃分成各個階段性小目標,這樣更有助於保持我們的積極性。

  3.目標要能夠以客觀標準衡量。目標達成後,要確實可評可考。如:不能把“過得幸福”作為目標,因為幸福是很難度量的。這樣達成了也無法獲得成就感和動力。

  4.經常反思自己所做的結果。每隔一段時間都有必要認真地去反思,調整自己努力的方向,不至沿著錯路一直走下去。

  有了目標就堅實地走好每一步向目標進發吧!記住人生有兩種痛苦,一種是努力的痛苦,一種是後悔的痛苦.但後者卻大於前者千百倍。所以克服逃避心理,因為逃避隻會讓你後悔。

  二是學會直麵挫折。其實人生中應對挫折的方式隻有一種——直麵挫折。逃避盡管能幫助人暫時地擺脫責任和壓力,但絕不能最終解決問題。總是逃避,逃避將變成一種習慣,日後也會見困難就躲,見挫折就逃,最終你會發現,自己已經無路可逃。應對挫折可以從以下方麵做起:

  首先要正確認識挫折。每個人都應懂得,沒有誰的人生是可以一帆風順的,我們隨時都會遇到不同的挫折。每個人都無法逃避,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應對挫折做好心理準備,這才不致於在挫折來臨時,無所適從、驚慌失措。同時還應該認識到,一個人一生中經受一些適當的挫折,並不完全是壞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說的正是挫折可以磨礪人的意誌,提高扭轉逆境、克服困難、迎接挑戰、適應社會能力的道理。反之,一個人如果不經曆困難和挫折,一生一帆風順,就猶如溫室裏的花卉,經不住人生中的風霜雨雪,很容易被一時挫折所壓垮,這樣的人就難以成才,難以有所作為。

  然後,要學會應付挫折的技巧。應對挫折的技巧大致有以下幾種:

  1.期望法。遇到挫折時,不要讓自己局限在悲觀的情緒中,多想美好的未來,不斷激勵自己振作起來,一切都會過去,別人可以,我也可以,隻要堅持就會成功。

  2.知足法。在挫折麵前,要學會知足,多看看自己得到的,同時也和周圍不如自己境況的人比比。這樣,就容易從煩惱、痛苦中解脫出來。

  3.補償法。“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即在某方麵的目標受挫時,不灰心氣餒,以另一個可能成功的目標來代替,而不致陷入苦惱、憂傷、悲觀、絕望的境地。

  4.升華法。在遭受挫折打擊以後,讓消極情緒變成奮發的力量,去爭取新的成功,這是應付挫折最積極的態度。總之,挫折並不可怕,隻要不逃避,直麵明確目標,勇於拚搏,人生之船就會戰勝驚濤駭浪,駛過激流險灘,航行至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