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0章 試推行
作者:未風塵      更新:2022-05-19 23:16      字數:2342
  而今大明,以孝治天下。

  違背祖宗便等若是大不孝,尤其是對於君王而言,於聲明有太大影響。

  但通過這番話,寧遠大概能猜測到這位皇帝陛下所要做的事情了。

  減稅、改稅。

  這……豈不是就是違背祖宗的決定?

  與萬千百姓而言,這將是史所罕見的大好事。

  事實上,大明農稅本身並不高,隻有三十其一,大概三個點的樣子,可真真實實收下來,這裏麵便會出現太多的文章。

  諸多苛捐雜稅等等加在一起,農戶們每年要交的稅將近兩三成。

  這兩三成看起來似乎也不是很多,可若再刨去交給佃戶的四五成佃租呢?

  這便恐怖了!

  一年到頭,還得是不錯的年頭,辛辛苦苦勞作,真正到手的隻有兩三成。

  若遇到災難年頭,連自己那兩三成的口糧都要上繳。

  身為君王,這位陛下當然很清楚此一點。

  隻是,又能怎樣呢?

  就是這樣,朝廷每年的賦稅到頭來才兩三千萬兩,勉強彌補各方麵的支出。

  於是,即便朝廷這邊知道百姓們不容易……也隻得裝作沒看見了。

  可眼下不同了。

  新稅一出,直接是將朝廷的收入拔高到一個不可想象的高度,每年至少有萬萬兩銀子入賬。

  有了如此恐怖的收入,當然要考慮給百姓們減稅的問題。

  “當然,在做此決定之前,朕還擔心兩件事。”

  “其一是農稅改製的問題,應該怎麽改。”

  “其二便是……如何教天下的窮苦人……少一些!”

  弘治皇帝自語一般。

  若按照他先前閉門造車的想法來看,身為君王隻要勤勤懇懇,以仁德治天下,天下便會安穩興盛了。

  可事實並不是這個樣子。

  事實是……銀子!

  得教那些窮苦人掙到銀子!

  要知道,這所謂的窮苦人可不僅僅是農人,除此外還有許多工人,涉及到各個層麵。

  要解決農人的疾苦,倒是相對容易一些,更改稅法便是,在一定程度減稅、免稅。

  可對於那諸多工人呢?

  怎麽辦?

  這也是他今日此行的諸多感悟。

  越是了解,便越是頭疼。

  如若他這邊什麽都不做,一頭紮在宮裏麵,便可能什麽都見不到,也就不用去操心、憂心了,那認知之中的大明便是一片昌盛與繁榮。

  可是,他看到了,且越想越覺得這事很是棘手。

  於他或者是當朝諸多大員來說,當今虛高的物價可能沒什麽,可對真正的窮苦百信而言,即便許多物價已然下降許多,卻仍舊高的令人發指,不敢多浪費分文錢。

  這,豈不是就是擺在大明眼前真正的困境?

  窮人太窮了。

  窮人與富人的差距太大。

  不多時,內閣那邊上來了一份章程,是關於新商稅推廣的事宜。

  相比於先前的商稅,這新稅變化太多,要想廣泛推廣開來,就勢必要考慮到多種請款。

  而事實上,內閣與六部商議出來的方略,相對適中,大概也容易推廣。

  隻是接下來在哪裏推廣一事上,六部之間與內閣皆有不同的意見。

  有人提及在霸州試著推行,也有人建議在涿州,且都給出了不同的見解。

  “你怎麽看?”弘治皇帝將那章程丟給了寧遠。

  “這……不大好說。”

  寧遠認真想了想,道:“當然,臣倒是以為接下來無論在任何一個城池推廣,都是一樣的。”

  弘治皇帝抬手指了指:“你這小子……嗬,倒是不傻。”

  而今大明,表麵上看是一片昌榮,可在這朝堂之間,卻是醞釀著巨大的風雲。

  就是這新的商稅法!

  先前的諸多大員可都是不讚同的,可奈何這新稅的銀子實在是太多了,多到教人無法拒絕。

  跟著到了推廣之際,六部之間便出現了不同的意見。

  如若他這邊或者是內閣那邊讚同了某部的意見,便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要選取與此部有關的人去親自推廣此事宜。

  再直白一些,這六部所提的試點之地的地方官,說不得便與某部有所牽連,例如,某地的知縣是某部之人的門生、弟子?

  “朕有意教康海或孫清二人,去房山縣推行此事,你以為如何?”弘治皇帝問。

  “陛下聖明!”

  寧遠並未多說。

  康海和孫清乃是弘治十五年科舉的榜眼與探花,而今是翰林編修,這樣的人,不出意外,日後定是要封侯拜相的。

  經過此番曆練與“鍍金”,日後當前途遠大。

  至於當初的狀元楊慎……陛下隻字未提啊,他寧遠這個當師傅的便也就不好多說。

  很快,一份聖旨下。

  翰林編修康海被派去房縣推行新商稅事宜。

  臨行前,王鏊叫住了康海。

  “此番推行新商稅,至關重要,容不得半點馬虎。”

  王鏊嚴肅道:“你也應該知道,而今朝廷表麵一片平和,暗地裏,已是水火不容,各自為峰。”

  康海重重點頭:“弟子省得。”

  一定要說來,這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儒學危機了,而是涉及到了科舉改製的超級大事。

  此番推廣事宜做的好了,那邊前程似錦,同時也可以為儒學爭一口氣!

  若做不好……接下來會特別難。

  “此番,老夫為你請來一名師。”

  王鏊說著,看向一側:“賓之兄,還不出來?”

  一側,李東陽緩緩走出,眼看著下側的康海,擺了擺手:“於此事,老夫也沒什麽好說的,你隻需要記得一點……”

  言語間,頓了頓:“多想想繁昌侯是怎麽做的!”

  康海一臉的鄭重:“李公安心!”

  李東陽不鹹不淡道:“對於此事,老夫是不願意理會的,念在你是楊兄門生,吾與楊兄又是同門,故此提點一嘴。”

  康海當即扣地:“弟子萬謝李公。”

  至於那所謂的“楊兄”是誰,他自是心知肚明,三邊總製,楊一清!

  轉來翌日,簡單的收拾一番後,康海直奔房縣而去。

  也是此間,寧遠將楊慎叫到了百善小學。

  見了恩師,楊慎自是規規矩矩,俯身下去便要行禮:“弟子……”

  “閉嘴吧!”

  寧遠滿是不耐煩:“看看你,好歹也是狀元,到頭來呢?連個榜眼都不如?人家康海都被委以重任了,你呢?說好聽是翰林修撰,比那康海高了一等,說不好聽些,你這狀元與那廢物有什麽區別?”

  楊慎:“……”

  他偷偷抬頭看了看,見這位恩師一臉憤懣的樣子,便隻得甕聲甕氣道:“恩師說的對……”

  寧遠當即瞪眼:“你說什麽?我寧遠的弟子的廢物,豈不是說我寧遠也是廢物?”

  楊慎:“……”

  他越發小心道:“弟子……確實……有愧恩師教誨。”

  寧遠這才稍稍滿意,隨口道:“看得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