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 43 章
作者:青竹葉      更新:2020-03-18 06:15      字數:5963
  進擊的生活流(快穿)最新章節

  再過些日子就是臘月,村裏略清閑了一點,昭明這假也好請。

  他背著百多斤的大竹筐,兜裏放著村裏給的介紹信去了那更偏僻的農場。這農場是在山坳坳裏,坐了車下來還得走很長一段路,隻有一條羊腸小道。真不知道這農場產的東西得怎麽運送出去。

  昭明走一會兒歇一會兒,到中午的時候才到了地方,問了一個衣衫襤褸的村民,問到了農場的所在,拿著信去報個道。這邊附近村民的條件普遍是要比他待的村子差,他待的村子,村民的衣服上都有三五個補丁,而這邊的村民,衣服基本上是用補丁疊起來的,看不到略大一塊的布,一個個蓬頭垢麵,活似幾年沒洗過臉的流浪漢。

  農場守門的大爺也沒有好多少,瘦骨嶙峋的,也不懂普通話,幸好昭明會講本地話,倒也不至於無法交流。所以很順利的就明白了昭明的來意,又領著他去找人。

  這大爺可能不大和外界交流,也不是很圓滑,又或者昭明的樣子態度容易叫人放下心防,總之這位老大爺聽說他是來探望遠親的,這遠親還是下放人員,他居然沒露出什麽不高興或是警惕來,聊了幾句,居然還誇了誇下放的人。

  說他們中間有一個人,能治牛,有本事。他們農場就是集體養牛養牲畜,有這麽一號人在,為集體減少了許多損失。

  後來可能意識到自己的態度有點問題,老大爺連忙又追加了幾句,“他們改造得特別好。誒,真的,天天反省自個兒。”

  兩人走了一會兒,到了一片墳地,繞過了這片墳地才看到幾個茅草屋子,是竹子搭的棚子,外麵抹了厚厚一層泥,上麵有幾層稻草,也能擋風遮雨。屋子外麵有兩塊菜地,地上還有些沒有收的芥菜和白菜。昭明一看這個住宿條件就放下一半的心。

  “現在吃午飯,他們都在裏頭呢。”老大爺說完了就要走。

  昭明趕緊拉住他,往他那幹巴巴老樹皮一樣的手裏塞東西,兩個雞蛋和一把糖花生。糖花生不是花生,一種油炸的麵食,上麵裹一層白糖,口感酥脆,是孩子很喜歡的零食,昭明昨兒也買了好些。

  “這、這不成的,不成不成。”

  “勞您多看顧看顧,我就在隔壁上灣村落戶,有事您找我。”

  兩人推拒了一番,老大爺到底拗不過他,收下東西,很珍惜的塞進薄棉襖的內兜裏。

  昭明沒有立刻進去,或許是近鄉情怯吧,算起來七八年沒見了,不知道他們如今怎麽樣了。

  “你是?”

  他徘徊的時候,從中間的屋子裏走出了一個留著山羊胡子的老人,對著他瞧了一會兒,笑了起來,“年輕人好相貌。”很多人都誇昭明長得好,但這個老人說出來卻特別意味深長,並非那麽淺薄的對顏色的誇獎。

  聽到外頭聲響,裏麵又走出幾個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穿得十分單薄,這麽冷的天,都露著腳脖子。其中有兩個還端著吃飯的碗,是很破舊的木碗,還是豁口的,裏麵也不是什麽精細食物,是渾濁的菜湯。

  “娘……”昭明看到其中那套著不合身的灰黑單衣的中年女人,眼皮一顫,忽然眼淚就落下來,就跟不成串的珠子一樣散落。

  心裏突然生出一種說不明的酸澀來,記憶如畫片一樣一閃而過,有一個模模糊糊的女性形象,像是眼前這位,又像是別人,胸口軟得不行,又痛得發顫。

  “阿明!”昭明的母親愣了一下,她忍不住擦擦眼睛,一個箭步走上前,“阿明,阿明你怎麽會在這裏?”曾經大明星一樣美豔的女人,如今也被生活摧殘得不像樣了,滿麵風霜。

  “這不是要下鄉嗎,就在附近。”昭明擦了擦眼睛,臉上反而露出笑來,“娘,姥姥姥爺呢?”他看到娘老了很多,生活得並不好,但這會兒他把所有的情緒隱藏起來,不想露出來叫人為難。

  “這兒,姥姥在這裏。”雖然來了這裏許多年,說話還是怪異的腔調。其實當年姥爺下放的時候,姥姥是有機會離開這裏回去母國,但她不肯走,說這裏有她的孩子和她的丈夫,就是她的家,非要陪姥爺一塊兒下放。

  然後昭明的娘也不放心老兩口,堅持離婚跟著一塊兒走。有時候世界就會給出這樣殘酷的選擇,隻能二選一。昭明的母親不是不愛他,隻是作為女兒她也無法割舍對父母的親情。無論哪一種選擇,最悲傷的都是那個做出選擇的人。

  昭明的姥姥快步走過來,拉著昭明仔細端詳,又狠狠抱了抱他,“看我的小寶貝兒,哦,都長成大小夥子了。阿宇,你縮後麵幹什麽呢?”

  姥爺從人後走出來,眼睛紅紅的,倒還能強忍著不掉淚,“孩子,你別來……我們會連累你的,走吧,快走吧。”

  姥姥本來很高興的,這會兒也意識到了什麽,輕輕的把手放開,“孩子,你姥爺說得對,你不能來這。靠著我們,沒好事。”

  “放心呢,我拿了介紹信來了。我落戶的村子的村長是好人,他同情我,給我寫了信,我光明正大來的,誰能說什麽?”昭明伸出手拉著他姥姥的手,“咱們去屋裏聊,我走了一上午,肚子還餓著呢,您忍心趕我走麽?”

  他說得可憐,他姥姥抹著眼淚,“你這孩子……”

  “田嫂子,孩子都來了,你們這麽多年沒見,好好說會兒話。”

  “是啊,田老弟,你也太謹慎了。就是見一麵,沒什麽大礙的。”

  旁邊的人都勸他們。

  姥姥咬咬牙,重重一點頭,拉著他去自己住的棚屋,“孩子,姥姥這還有個紅薯,拿著。”

  姥姥、姥爺和昭明的娘三個人擠在一個不足十平米的小屋子裏,這屋子沒有窗戶,隻有一扇木板門,裏麵也沒有床,地上鋪著草垛子,上麵有一塊硬邦邦的被子,這就算是床了。也沒有正經的櫃子和桌子,倒是放了幾個破口的瓦罐,裏麵放著他們的口糧。又有一張長凳,上麵放一些碗筷,衣服則掛在牆上,免得放地上蟲咬了。

  姥姥拉著他在一個木樁子上坐下,見他看著屋子,有些不好意思的搓搓手,“別看這裏小,冬天不漏風,這些草垛子比家裏頭的木板床還暖和呢。”

  姥爺和昭明的娘也走進來,昭明的娘拿著袖子擦眼睛,把一塊烤熟的紅薯塞到昭明的手裏,還是熱乎乎的。

  昭明什麽也沒說,他左手拿著姥姥給的,右手拿著娘給的,知道這是他姥姥和娘從牙縫裏省下的口糧。小紅薯有半個拳頭大,梭子形的,外麵烤得黑乎乎的幹巴巴的,但剝開黑色的皮,裏麵就是金燦燦的肉。

  昭明咬了一口,甜、香、軟、滑,沒有多少根須,真是天生的上等點心,人類精心製作的餡料都比不上。吃起來噴噴香,一路從嘴裏燙到心口。

  “真香。”昭明一邊吃一邊說。

  眼看著他幾口就吃完了,昭明吃得很快,幾乎要噎到了,他姥姥連忙從外頭端了一碗水來,“喝點水。”他姥爺默不吭聲的,把屬於他的那個滾燙的紅薯塞給了昭明。

  “吃。”再多就不肯說了。

  昭明頓了一下,幾乎是狼吞虎咽的把紅薯都吃了。紅薯他沒少吃,以前在北京吃,在村裏也吃,吃這東西吃得太多,看到都會反酸,但這次的尤為不一樣,甜得發酸,甜得發苦。那滾燙的感覺像是細針紮在身上,密密麻麻的疼。

  以前隔著千山萬水,隻是送送包裹,所以感觸沒有那麽深。真的見了麵,才發覺自己其實一直惦念著他們。隻是隔得時間太久太久,幾年下來,他卻有點畏懼了,並不敢真的見一見。

  如今見了麵,昭明突然特別後悔,他後悔之前送來的東西太少,給長輩的關心太少,他也後悔來了大半年才來這一趟。

  姥姥姥爺都老成什麽樣子了,他們還有多少時間?兩個老人的頭發都已經半白了,臉上溝溝壑壑,沉積著歲月和苦難。

  還有他娘,明明也才四十不到,卻已經像一個五十歲的婦人了。身體狀況差還是其次,昭明在他娘的眼睛裏看不到希望,暮氣沉沉,像是活著的木偶。

  仿佛有些心如死灰的意思。

  昭明吃完了東西,他把竹筐裏的東西一件件拿出來,“以前隔了半個中國,寄點東西也不方便,現在好了,就隔了兩個村子,省了一筆郵費呢。”

  放在最上麵的是現買的棉襖和毛線衣,還有帽子和膠皮鞋,本地的款式,十分臃腫,好處是保暖,“都是這些日子攢下的東西,我一次帶過來。東西還是少了些,過些日子我看能不能買一些棉花回來。南方的冬天濕冷濕冷的,刺骨,穿得薄了真不行。”

  之後則是藥物和一些生活用品,藥物裝在一個鐵皮的餅幹盒裏,生活用品用繩子綁著壓實了。

  吃的東西是最多的,有一些零嘴,是縣裏買的各類果脯果幹,糖花生和米糖,新鮮水果。還有算得上奢侈品的奶粉、驢皮膠、半斤紅糖。

  最下麵是吃的糧食,粗糧細糧五十多斤,有那個大賣場拿的,也有他的工分換的,省著吃也能吃上個把月。

  昭明的娘十分驚訝,這些東西很多都不好找,不知道兒子是攢了多久才攢起來的,她壓著昭明的手,“阿明,我不能收。”這孩子一個人在外麵,本來就不容易,他們怎麽好一直拖累他。

  他姥姥也不讓他往外拿東西,“孩子,孩子,你弄到這些東西肯定不容易,姥姥不問,可是姥姥不能拿。你還小,長身體呢,正要營養。你是個好孩子我的寶貝,看到你,就是我們最好的禮物。”她背過身擦了擦眼睛,又抱了抱他。

  “哪能啊,這是我以前寫稿子還有做臨時工賺的錢,慢慢幾年就不少呢。來了這邊之後大家看我小照顧我,讓我晚上給掃盲班講課,有三個工分,一天比人家壯勞力都賺得多,過年分的糧食也不少。”

  昭明人小,力氣卻不小,把放回到筐子裏的東西又拿出來,“我呀,有吃有住,知青點養了七八隻雞,每天我都能吃上蛋,後麵有個園子,種的蔬菜吃不完還要拿出去換錢。這奶粉,是用多的雞蛋在市場上換的,這紅糖和驢皮膠也是。至於這些膏藥,是慢慢攢下來的,我那兒也有一份。這東西也不像吃的,有一份備著就行了。”

  “你把錢都花了,以後怎麽辦?”昭明的娘含著眼淚。

  “誰說都花完了?我現在能賺錢了,瞧。”昭明從內兜拿出一疊錢,有三四十,“這是村裏才分給我的,平日也不怎麽用錢,這些就足夠了。”

  昭明的娘還要再說,昭明的眼淚就掉下來,“娘,您就當為我想想吧,那邊把我當個外人,我就你們這些親人了,您和姥姥姥爺要是有個萬一,那我就是孤兒了。”

  他父親對他也沒壞到那個地步,但這時候他還是特別利落的把一口鍋甩在他腦門上。反正他確實也沒有做好,不算冤枉了他。

  昭明說完,他姥姥也哭了,避開人默默的掉眼淚。

  他姥爺半天才歎了口氣,“收下吧,孩子一片心意。”

  一家人抱著哭過一場,昭明的娘和姥姥把東西收拾起來,糧食都放進陶罐裏,營養品和零食另外存放,生活用品和藥物則藏進草垛子裏。

  姥爺和昭明說了一會兒這些年發生的事,他們在這個農場倒也沒受什麽罪,這裏的領導都務實,平日就是不搭理他們,也就偶爾上頭人下來,他們要上台被批一次,平日倒還好。

  就是這邊窮苦,發到手裏的糧食勉勉強強夠吃,但別的東西就別想了,一群人現在都扯了柳枝刷牙,拿草垛當床,要是有個頭疼腦熱,那真是要聽天由命。

  雖然下放的人裏頭有個醫生,卻是拿著手術刀的西醫,手裏沒有藥物,大部分的本領都施展不出來。

  都是苦命人,甚至有一個家裏已經沒了親人,別的雖然還有親人卻也沒好到哪兒去,早就斷絕了關係。他姥爺十分感慨,說自己也沒想到他們祖孫還有見麵的機會,又讓昭明在外頭仔細謹慎,也別說來看他們,壞了成分對他不好。

  他姥爺從罐子裏掏了些糧食,對昭明說,“我和你姥姥身體不好,這麽多年都靠他們幫襯。姥爺拿你的東西做人情,你心裏別怪,今年發的糧食不多,大家都沒多少東西了。”

  “哪能呢,這是應該的。”昭明忙說。

  他帶著昭明去了另外一間屋子,把孩子介紹了一下,又給昭明介紹了別的人,再把東西分給大夥兒。

  但沒有一個人要接受這些食物,都說自己糧食多著呢,孩子省吃儉用給你們帶著,可別傷了孩子的心。

  昭明連忙說自己糧食多,也有條件去買,過些日子還要來一趟,這些年辛苦大夥兒幫襯姥姥姥爺,讓大家放心收下等等。

  這邊除了昭明的姥爺一家,剩下都是男人,長著山羊胡的是老道士,地中海的是以前家裏經營酒館的資本家,還有一對父子,父親是個西醫,還有個年紀不大的兒子,這對父子都是混血兒,兒子比父親還要明顯的西方風格。

  這倒和昭明不一樣,他的臉上已經看不出多少西方人的痕跡。

  都是下放人員,雖然身份地位學問都不同,但看起來相處得還不錯,稱呼起來也是論兄道弟,對昭明也很是親熱。

  昭明想到娘和姥姥姥爺,老的老,弱的弱,有心和這些人處好關係,也是恭恭敬敬的某爺爺某伯伯一路叫過來。

  又說他就在附近村子落戶,若是有什麽需要,盡可使喚他。無論是買賣東西還是收發信件,隻要沒什麽忌諱,都可托他走一趟,他在外頭怎麽樣都比他們要方便一些。

  “過幾日村裏組織去縣城裏進年貨,到時候坐牛車去,大家若是有什麽要帶的,我去一趟也是順便。”昭明說著就笑,“不瞞大家,我如今本地話說得比土生土長的還順溜,便是本地的早市都去了兩趟了。帶東西就是伸伸手的事,千萬別和我客氣。”

  別的人還有些猶豫,那位山羊胡的老道士笑嗬嗬說話了,“正巧了,老道手裏有些錢,這麽些年沒地方花,放著都要爛了,若是方便,你便換一些細糧回來吧。”說著他直接給昭明塞了一卷紙票,一臉信任。

  這麽一卷錢,不知道存了多久,他們存點東西不容易,如今卻那麽輕易就塞到昭明手裏,昭明心裏頭一熱,被人信任的感覺很特別,想一想買糧食又不是什麽忌諱事,立刻就拍著胸脯打包票。

  “方便的。村裏人舍不得吃細糧,就要拿去城裏換錢,這時候好買。如今糧食也不缺,一般都能找到。”

  老道士開了頭,別的人期期艾艾了一會兒,可能確實很需要東西,也拿了錢財出來,若是手裏沒錢的,還用別的東西抵。那父子就拿了一塊表,請昭明去換些米麵和生活用品,若是有日常用藥就更好了。

  昭明一口應下。

  剩下的老掌櫃從屋子裏摸了半天摸出來一個眼鏡盒那麽大黑漆漆的木頭盒子,“我來的時候也沒帶什麽東西,就是這。”他打開盒子,裏麵是空的,他不知撬了哪麵,出來一個夾層,翻出一枚雞血石的印章。

  “這是我家裏酒莊的印,反正酒莊也沒了,這東西放著也是放著。就不知這東西還能換多少錢。你看著換些吃的來吧。”

  老掌櫃把盒子連印章都給了昭明,昭明把東西都放進竹筐,拿破菜葉遮蓋了,再放一堆枯草在上麵。

  昭明並沒有留很久,因為他們都還要上工,不像是昭明是‘有證偷閑’。所幸他娘和姥姥姥爺的情況比之前預想的最壞情況要好許多,所以昭明也不是太擔心。

  一家人幾年才匆匆忙忙見了這一麵,前後不到一個小時,但雙方都心滿意足。昭明背著空竹筐,用力地搖了搖手,就從這一排的竹棚屋離開了。

  這附近可能是農場裏最偏僻的地方,要繞過一個墳地才到養殖區,但對他們這樣的下放人員卻是相當友好的環境。

  再怎麽,也比在城裏時隔三差五帶著木牌讓人摔打吐口水強。

  昭明記得,當時姥爺他們被抓走,是因為家裏藏了一些書,有西洋書籍也有古代絕版書籍,說是‘封建殘餘資本主義’。那是姥爺最愛的東西,也有一部分是姥姥嫁妝。

  姥姥在他們那兒還是貴族女兒,但是嫁妝裏最多的是各種書。最後這些東西被人聚在一起撕成碎片,付之一炬。

  他姥姥姥爺的心,估計就跟那些書一樣成灰了吧。

  真希望這樣的日子早點過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