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第 40 章
作者:青竹葉      更新:2020-03-18 06:15      字數:4987
  進擊的生活流(快穿)最新章節

  秋收的一天,村裏的貴大娘突然來了知青點,她還帶了翻譯——婦女主任。

  她家裏有喜事,想請餘大廚幫忙做喜宴,並不讓人白忙,按著村裏的老規矩,會送上一籃子的米麵和魚、肉等東西,算作工錢。按如今的規矩,隻有富有人家才會額外給些銀錢,但這個年代誰也不敢‘富有’,大廚的待遇自然也低了許多。

  餘同誌來了兩三年,村裏人也知道了知青群體裏出了一個叛徒……呸,一個特別出眾的姑娘。

  長得珠圓玉潤的不說,性子好,能下地幹活,下廚也是一把好手,一看就是掌家教養孩子的上等人選,和別的村子的妖豔賤貨就是不一樣。

  村裏不知道多少大娘請大隊長的媳婦去探過口風,誰知這姑娘是家中獨女,家傳的灶台功夫。她家裏是當兒子養的,所以不嫁人,隻接受入贅。

  這就為難了,倒也有人家願意入贅的,孩子多還窮的,隻要能找著媳婦,入贅都不是事兒。

  但人家也不是什麽都不挑,窮是沒什麽,但怎麽著,讀書識字總得會一點,不然以後對牛彈琴麽?隻是村裏舍得送去讀書識字的,那肯定不能太窮。

  這可真是……隻能說沒有緣分。

  此後,大娘們雖然挺遺憾,卻也再沒打過這位姑娘的主意。

  這位貴大娘以前就想過,後來一看這姑娘條件是不錯,但自家也不多兒子啊,就那麽兩個,哪兒舍得讓他給別家祖宗磕頭?於是打消了主意,就去周邊的村子找了找,差不多條件的人家的閨女,相了幾次,才相中如今的兒媳婦。

  兩家幾個月前過了定,就算是未婚夫妻了,這會兒秋收之後,糧食也發了,家裏就有餘錢辦喜事了。農村的婦女往日都節儉,但是結婚這樣的大事可不能小氣,該有的都得有,否則一輩子讓人說道。

  貴大娘本來想要找村裏的大師傅掌廚,誰知道就是那麽不巧,這大師傅前些日子摔折了胳膊,得休養一二月,幹不了。可是給村裏別人幹,貴大娘有點信不過對方的手藝。

  她想啊想啊,把可用的人選過了一遍,這個不行,肉菜做得不好,這個也不行,品性有問題……思來想去,還是厚著臉皮來知青點探探情況,成了最好,不成再找別人。

  村民的眼裏,知青從城裏來,別的都好,就是嬌氣,做喜宴得從半夜開始忙到傍晚,手就沒停過。這麽累的活計,最後也沒什麽錢,人家不一定願意。

  其實餘同誌其實正缺了這種大展手藝的機會,現在遇上村裏的喜宴,就算沒多少錢她都願意試試。

  餘同誌自小學藝,三四歲的時候就踩著板凳站灶台前了,各種鍋罐鏟勺,都是自小摸熟的。好不容易學出師,眼看著要進入國營大飯店大展宏圖,家裏就出了點變故。

  變故是什麽就不細說了,無非你鬥我我鬥你,她爹雖然躲過一劫,可是也是心灰意冷,還讓閨女下鄉去,至少下頭清淨。所以餘同誌就下鄉了,從那之後摸過的最大的鍋就是知青點那口破鐵鍋。

  想一想真是虎落平陽英雄氣短啊。

  現在貴大娘居然上門請她做喜宴,果然酒香不怕巷子深。餘同誌努力繃住臉,不讓自己露出太過明顯的喜悅。

  “可以的,大娘可以給我列一個菜單麽?我好有個準備。不知道村裏有什麽特別的規矩,有必須要做的喜菜麽?”

  貴大娘大喜,她心說這小餘同誌真是好同誌啊,二話不說就應了,仗義。她連連點頭,“應該的應該的。大娘不識字,我報給你聽啊。”

  貴大娘的兒子結婚當日,小餘同誌天不亮就拿著她的菜刀和調料包出發了。這些調料湊齊還不容易,有些得去藥店買,小餘同誌為這件事跑了兩趟縣城,好不容易才把東西準備好。

  天公作美,是陰雨綿綿的雨天。雨天不用上工,這雨也不大,一絲一絲仿佛飛舞的柳絮,大家也就有時間去參加婚禮,帶上自家種的一點蔬菜,曬的鹹魚,或者幾個雞蛋,就能端端正正的坐在席上好好吃上一頓。

  貴大娘也邀請了知青們,他們一群十幾個人,內部商議了一下,一人湊一點錢和票,去鎮上買了一對紅色鐵皮的暖水瓶。請手巧的同誌剪了一對紅雙喜貼上去,怎麽看怎麽漂亮。

  貴大娘喜歡得不得了,又體麵又實用,看這些個知青簡直要跟看自家侄子一樣。

  農村少有工業票,便是有,也是攢著買鐵鍋和菜刀之類的必需品,少有人會奢侈得去買暖水瓶。知青們的這個禮物,真是送到了貴大娘的心上,她原先也想買的,奈何沒有工業票,如今白得了一對。

  這一對紅彤彤的鐵皮暖瓶擺到婚房,更添了喜氣。這要仔細著點,一個暖水瓶能用上幾十年的。

  送了禮,知青們便占了兩桌,村裏人也覺得應該如此,一對暖水瓶呢,這要自己買,光是工業票就得湊個幾年。也就是這些知青,在城裏有家人,自己手裏也有票,舍得把珍貴的工業票用在暖水瓶上。村裏一些沒有工業票的人家現在還在用砂鍋煮飯菜呢。

  村裏的知青不攪事,隻要不提幹活的事,大多數村民對他們的印象都挺好的。長相家境都不差,就是幹活嬌氣一點,不過也是能理解,城裏孩子,又是打小讀書沒幹過農活的。按老話說,這都是小秀才,不下地的。

  今天一頓酒,大家夥兒對知青的印象仿佛還更好了。

  送禮的知青們就不說了,怎麽都比拿著兩根醃菜就拖家帶口大吃大喝的人家強。

  哎喲,小餘同誌的手藝是真不錯啊。

  村民們一直以來對美食的定義就是大魚大肉,但今天這個理念仿佛有些搖擺起來。

  那個鐵板芋頭是怎麽做的?吱吱作響的端上來,外麵澆著一層晶瑩剔透的濃湯,四四方方的小芋頭外酥裏嫩,吃著吃著怎麽還有股肉味兒呢?還沒有肥肉的膩和豬肉特有的腥臊。

  還有那素排骨,聽說是用麵做得,嘎嘣脆的,鹹香可口,幾乎可以以假亂真的當成真排骨。還帶著麵食特有的甜,越嚼越甜,外頭的餡料卻是鹹的,兩種口感結合在一起,真是妙不可言啊。

  還有那一碗熱乎乎的魚肉蛋絲蔬菜羹,濃稠鮮美,顏色漂亮,氣味清香,老人小孩吃著也很好。哪怕剛端上還燙得很,一樣一眨眼就被搶光了。

  這些素的半葷的做得好,那大葷就做得更美了。

  上好的五花肉,一片一片晶瑩剔透的躺在雪白的盤子上,外皮是紅棕色的,十分有嚼勁,肥肉燒得半透明,奶酪一樣的潤滑,瘦肉裏飽含著湯汁,一口下去仿佛把整個豬的精華都吃到了嘴裏。光吃豬肉膩,所以中間放著一疊醬料,也是半透的濃稠醬料,琥珀色的,飄著一點紅色的辣椒碎片,微甜微酸微辣,像是某種果醬和辣椒混合物。

  村民第一次嚐試燒豬肉配果醬,這麽反傳統的東西,大家居然也都接受良好。

  紅燒鯽魚,魚腹清洗後塞入醃製好的餡料,用肉、雞蛋、香菇、冬筍等鮮貨調的。鯽魚本來就鮮,加上腹中的餡料,果然比往日自己燒得更加鮮美,又沒有魚類特有的腥氣,魚肉更是入味,簡直就是理想的下酒菜。

  還有看著十分簡單的白切雞,幹幹淨淨的一盤,好像很容易就能做出來。然而一吃就覺察出差距來了,一塊塊的雞肉裏含著一層層的膠凍,那是膠原蛋白。哪怕是雞胸脯肉也不幹,每一口都帶著香。

  貴大娘看大家吃得高興,時不時的叫好,笑得見牙不見眼。原來家裏人還反對她去找知青掌廚,哼,現在知道薑還是老的辣了吧?人家那可是能在大城市裏開館子的手藝,幾代傳下來的,能和村裏人自己倒騰的東西一樣麽?

  年輕人喲,還是得多曆練曆練,見識太短淺!

  別的不說,村裏的廚師能這樣的講究?還在乎東西擺盤好看不好看麽?但是這小餘同誌就能把食物做得是又好吃又好看。

  花了那麽多錢娶媳婦,買了那麽多東西擺喜酒,不就為了這份熱鬧麽?

  貴大娘心裏很是滿意,她甚至悄悄的留下了二兩的肉塞到籃子裏,準備晚一點讓小餘同誌給帶回去。

  吃完酒席,小餘同誌就回來了,還帶回了一籃子的謝禮。

  有二兩的瘦肉,幾根雞翅,一條魚,幾個雞蛋,紅薯,一把小菜等等,還有紅紙包著的五角錢,在村裏算是規格很高的謝禮了。

  她沒有客氣得拒絕,這是應得的報酬,也是立一個規矩,以後要是請她掌廚,也得按這個來。這也就是村裏,擱城裏這點東西想要請禦廚傳人?做夢呢吧。

  忙了這一天,小餘回來就睡了,晚上大家用烤紅薯對付過這一餐。和她一間屋子的小花同誌躡手躡腳的走出來,“小魚兒累得狠了,吃了一個紅薯又睡下了,明天早上我來做吧?”

  小花同誌這話說得特別虛,她在家裏就是不做廚活的,來了這裏也沒有打通廚藝那根竅。哪怕天天看小餘同誌忙活,也沒偷師到什麽技藝,做出的東西隻能說不糊了不夾生,能吃,更多就別要求了。

  “我來吧。女同誌做飯辛苦了,明兒也休息一下。”昭明突然說。

  大家都驚訝得看著他。這年頭會做飯的男同誌是鳳毛麟角的存在,不管是村裏還是城裏。

  “你會做?可別糟蹋了好東西。”

  “能,我就是不大會控火,得找個人幫我控火。”昭明自信滿滿。真不是吹,他天生就會做菜,上手就來。

  大家也隻能半信半疑的答應了,其實心裏還是有些不信任。看這小夥子白白淨淨一身書生氣,哪裏像是能下廚的人?何況村裏用的是灶,比城裏用煤的更不好燒一些。

  然而第二天,從廚房飄來的香氣告訴大家,人不可貌相。

  “好香,是皮蛋瘦肉粥。”人群裏的老饕準確的報出名字。

  皮蛋瘦肉粥飄著一股家一樣溫暖的香味,暖洋洋的,有著刺激脾胃的香。香味在屋裏屋外轉了一圈,就把所有睡著的人也‘叫’醒了,連今天睡晚了的小餘同誌都穿著睡衣探出一個腦袋,鼻子一嗅一嗅,廚師的本能就發作了。

  “粥香濃鬱,是浸泡過半個小時的上等粳米,文火慢熬兩個小時以上,熬出的粥米粒鬆而不散,湯清而粘稠,沾筷不掉,能拉絲。再放入剁碎的瘦肉,簡單用料酒、蔥薑去腥,熬煮後隻有香。還有醃製得恰到好處的皮蛋,蛋黃外青內黃,軟硬適中。”她又吸了一口氣,細細辨認,“最後加入蔥花、細鹽等調味……”

  她的室友目瞪口呆,第一次發現廚師原來是這樣神奇的生物。

  眼鏡同誌才不管這粥是什麽粥,他隻覺得自己聞了這味道更是饑腸轆轆,匆匆忙忙穿了衣服,臉沒洗頭沒梳,抱著自己的搪瓷杯子就過去了,“餓死我了,小花同誌,麻煩來一碗。”

  紮了兩根小辮兒的小花同誌嫌棄得看了他一樣,但還是給打了滿滿一大勺的皮蛋瘦肉粥。

  “咱們還有皮蛋麽?”同誌們陸陸續續的過來,都拿著自己的飯盒和搪瓷杯子。

  “我之前醃製的,再不吃就老了。”昭明說。

  “哦,就是你那幾個寶貝的大肚罐?”一個知青一邊呼嚕呼嚕往嘴裏撥粥,一邊頭也不抬的問。

  “一罐是鹹蛋,一罐是皮蛋,還有自己釀的果酒。”

  “真的,我親眼看昭明同誌醃製的大鴨蛋和釀的果酒。”和昭明一個房間的吸溜著口水,掰著手指數,“一罐石榴酒,一罐桑葚酒,一罐楊梅酒,一罐野葡萄酒,石榴是他從縣裏買的,桑葚、楊梅和野葡萄是後山采的,對不昭明?”

  “對。”昭明笑著說。

  “後山?老鄉說後山有野豬和狼,聽說以前還有豹子出沒。”

  “沒事,六十年那會兒,沒吃的,他們把山翻過一遍,那些野獸都竄到更深的山裏頭了。你忘啦,幾年前我還在後麵一片竹林子裏逮到過兔子。咱們還油炸竹蟲呢。”

  “多久遠的事,早忘了。”

  小餘同誌來得不慢,她端起碗嗅了嗅,喝了一口,又一口,咕咚咕咚一會兒全喝完了,完了一抹嘴,然後長長的舒了一口氣,“我又活過來了。昭明同誌的粥煮得真好,比我做得好吃,以前在家也做麽?”

  “比小餘妹子做得好吃?”大家一臉不信。

  “真比我做得好吃。”小餘肯定說,“我也不是什麽菜都擅長。”

  昭明也說,“我也隻會幾種。”

  “哎喲,看不出來,你還有這手藝。昭明同誌,我得向你學習才對,不然以後要是小餘同誌回去了,我能餓死自己。”

  昭明嘿嘿的笑,“也不難,一次不會多學幾次就會了。”

  “大老爺們還學這個呢?以後讓你媳婦兒做唄。”又一個知青說了。

  “也不能都指著媳婦兒,誰都有頭疼腦熱的時候,到時候還得人家伺候你啊。”

  “這年頭的姑娘個個能掙錢呢,以後讓人家姑娘嫁過來,又得掙錢養家,又得洗衣做飯,那她嫁過來幹嘛?多個人伺候嗎?昭明同誌,我覺得你這樣就很好,繼續保持。”

  大家捧著碗在那七嘴八舌的議論,話題越轉越快,就轉到男女在家庭中的定位上。自從姑娘能上班掙錢,那些小媳婦大姑娘的脾氣就越來越大,主意越來越正。有些人能很快的適應這種轉變,但有些人不能。

  那些不能快速適應的人就免不了抱怨幾句,大家也不當回事,連幾個女同誌也不以為然。

  又不嫁給她,管他是不是大男子主義,最多悄咪咪就把這人從候選名單刪除了唄。倒是那個幾個說著願意分擔家務的,可以仔細考察一下,萬一回不去呢?城裏下來的知青總比鄉下青年合適,至少有共同語言啊。

  今天姑娘們的眼睛依舊發出生活的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