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子岡玉
作者:橘貓永不為重      更新:2021-03-10 21:15      字數:2190
  既然嶽明願意出售這塊和田玉牌,江寒也不廢話,直接問價。

  “嶽哥,多少錢您才肯割愛?”

  “最少五百,你拿走。”嶽明伸出五根手指比劃了一下。

  “五百?”江寒看了一眼嶽明,有些不好意思,畢竟他撒了謊,上好的和田玉牌被他說成阿富汗玉。

  “沒問題,五百就五百,我另外再出三百,湊個吉利數八百,畢竟沒有嶽哥幫忙,我也得不到這件開光的玉牌,權當請您吃個飯了。”

  聽到江寒肯出八百,嶽明喜不自勝,虛偽的客套了一下,就歡天喜地的答應了。

  加上之前的那把文王銅錢劍、明代的竹刻筆筒,江寒算了一下總價,就把錢遞給了嶽明。

  忙活了半天,錢終於到手,嶽明很是高興,把東西給了江寒,他們這就算錢貨兩清。嶽明還拍著胸脯保證,以後還有老物件兒,一定賣給江寒。

  “嶽哥,有個事想和你打聽一下,那位清風觀的李道長在何處修行,我想有時間去拜訪一下。”江寒向嶽明詢問。

  這位不知深淺的李道長,江寒想要親自去見一見,說不定會有意外收獲。

  嶽明也不隱瞞,他告訴江寒,這位李道長全名李修竹,在光孝律寺的外麵擺攤算命,直接去就行,他基本都在。

  江寒感謝了一番,叫來猴子把東西搬到車上,今天的下鄉尋寶到此結束,兩人收拾收拾,就離開了前營村。

  回去的路上,猴子開的車,江寒坐在副駕駛座上,手裏把玩著那塊和田玉牌,嘴角泛起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正在開車的猴子瞥見江寒的樣子,好奇地問道:“寒哥,看你這麽高興,想必這玉牌子值不少錢吧,給我講講唄!”

  猴子的話撓到了江寒的癢處,他正要找人分享內心的喜悅。

  “猴子,這是一塊子岡牌,真正的子岡牌。”江寒興奮地告訴猴子。

  “子岡牌咋啦?”猴子有點懵,今天的寒哥好像有點興奮過頭了,嗯,看樣子這東西一定值老多錢了。

  江寒一拍腦門,他這才想起來猴子剛入古玩這一行,好多東西都不懂,自己剛才就像是對牛彈琴,不對,應該是對猴彈琴。

  這樣子可不行,他是想把猴子培養成自己的左膀右臂,回去一定要讓猴子多讀點古董方麵的專業書籍,不求融會貫通,但要做到略知一二。

  江寒趁現在有空,正好給猴子普及一下這方麵的知識,他便耐下性子,給猴子講解到。

  這塊和田玉牌也叫子岡牌,最早是由明代嘉靖、萬曆年間的玉雕工匠陸子岡發明的。因為這種掛件多是方形或者長方形,外形寬厚敦實,好像一塊牌子,所以被稱為子岡牌。

  作為蘇派的玉雕大師,陸子岡把印章、書法、繪畫藝術融入到玉雕藝術中去,材料選用精美的XJ青白玉,一麵雕刻花鳥魚蟲、飛禽走獸、青山綠水、人物故事,另一麵雕刻詩文,所以每個子岡牌都清新脫俗,自古深受文人騷客追捧,可謂一玉難求。

  好比江寒手上這塊子岡牌,一麵雕刻的是一隻仙鶴,上麵的羽毛纖毫畢現,雙翅張開,似要展翅欲飛。

  另一麵是個仙風道骨的老者騎著一隻白鹿,鹿腳生雲,遨遊天地。另刻一行小字:青雲好借力,乘鹿訪蓬萊。後麵則是“子岡”二字落款。

  就憑這雕工,憑這極品的和田羊脂白玉材質,還有已經確定的朝代,這必是一塊正品子岡玉。

  為什麽要說是真正的子岡玉,因為子岡牌已經變成了玉雕匠人的店肆品牌,誰都能刻在自己的作品上麵。這種風氣在明代、清代甚至現代,一直盛行。

  就和現在的一些衣服品牌一樣,雖然都是一個牌子,但是生產廠家不知凡幾,都是貼牌產品罷了。

  所以子岡玉和子岡牌是兩種東西,隻有陸子岡本人雕刻的玉器才能被稱為子岡玉,其他隻能叫子岡牌。

  當然不是說後人仿製的子岡牌都不行,也有製玉大家雕刻的極品子岡牌,畢竟清代的宮廷造辦處也雕刻了不少的子岡牌,雖然比不上陸子岡本人雕刻的子岡玉,但也是價值連城。

  正因如此,大師雕工加上極品的和田羊脂白玉材質,還有鬼眼看到的氤氳黃光,江寒才敢斷定,這件玉牌就是傳聞中的子岡玉。

  駕駛位上的猴子聽得津津有味,江寒沒有講一些深奧的知識,而是像講故事一樣把背景、來曆、價值、鑒定方法融進故事裏,娓娓道來。

  “這陸子岡真厲害!”猴子感歎道。

  “那是,知道昆吾刀嗎,說的就是陸子岡以刀刻玉的刻刀。”

  江寒接著又說了陸子岡的另一個故事。

  陸子岡這個人有個毛病,自己雕刻的玉器必須留款,這點和蓋章狂人乾隆有點像。他可能是最早有個人品牌意識的大師。

  陸子岡所雕刻的玉器有自己的獨特風格,落款形式也極其特別,所以從明代陸子岡開始,才有了玉匠共用一個落款的先例。

  他的落款多以篆書和隸書為主,有“子岡”、“子剛”、“子剛製”三種,均用圖章式印款,有陽文或陰文。刻款部位也是十分講究,多刻在器底、器背、把下、蓋裏等一些不顯明的地方,絲毫不影響玉器的把玩和欣賞。

  起初,陸子岡在蘇州給人刻玉,他的作品別具風格、與眾不同,凡是刻有他落款的玉器在市麵上深受追捧。

  《太倉州誌》就有記載:“雕玉器,凡玉器類砂碾,五十年前州人陸子岡者,用刀雕刻,遂擅絕今。所遺的玉簪,玲瓏奇巧,花莖細如毫發,一枚價值五六十金。”

  後來,隨著陸子岡的名氣越來越大,傳到了宮裏,於是他被招入宮中,為皇室刻玉。

  可是在古代,為皇家服務的宮廷匠人是不許在作品上落款的,因為作品所有權歸帝王所有,所以落款也多為帝王年號及帝王名諱。

  這下子,落款狂魔陸子岡犯了難,這可如何是好,思來想去,他決定把自己的落款用上微雕工藝,藏在別人不容易發現的地方。

  因為手法高超,居然未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