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臣敬玄頓首
作者:因卿不定      更新:2021-10-17 15:49      字數:2155
  李世民還真不知道敬玄跑出去當巡察禦史了。

  所以當看見奏折上開篇那句:

  臣巡察禦史敬玄頓首。

  讓李世民不自覺聯想起敬玄那張稚嫩的臉,那個十六歲的少年什麽時候學會寫公文了?

  嘴角甚至還微微掛著一絲絲嘲諷的微笑,簡直滑稽。

  他無論如何也無法把禦史這種老氣橫秋的官職跟敬玄聯係起來,甚至還萌生出想看看敬玄穿禦史官服的樣子,並且蹦出一個詞:

  沐猴而冠。

  不過很快皇帝就笑不出來了,因為這封奏折上的內容,已經超乎了他的想象。

  “一群混賬!”

  李世民勃然大怒,嚇得站在旁邊的李真一顫,還以為自己那未來夫君又做了什麽讓父皇不高興的事情,連忙躬身下拜:

  “父皇息怒,孩兒替玄哥向父皇請罪。”

  李世民一怔,旋即啞然失笑,冷聲道:

  “此事與你那未來駙馬無關,你先出去吧。”

  李真這才鬆了口氣,直起身子告了聲罪,出門還不忘將門掩上,她知道父皇又要發火了,也不知那封奏折上寫了什麽,但願不要牽扯到玄哥才好…

  目送李真出門,李世民這才收回目光,又拿起奏折重新看了一遍。

  買賣官位這些事情哪怕是在前隋最混亂的時候都未曾聽說過,而大唐這才立國多久,居然已經出現了這種事情?

  李世民越看越心驚,奏折上寫得明明白白,為了掩人耳目,那些望族將從百姓手裏收購來的土地依舊掛在百姓名下,然後將土地產出拿出六成來當作賦稅。

  若是這樣,在不明就裏的人看來,這六成賦稅是地方官服實打實的財政收入,而另外四成歸百姓所有,想必也能讓百姓們不至於聚眾鬧事…

  “好個欺上瞞下!真是好得很呐!”

  李世民差點沒忍住把手上的奏折撕得粉碎!

  買賣官職的惡果史書上早就有了先例,難道這些混賬在期盼大唐早點亡國麽?!

  李世民不由自主的聯想到了東漢靈帝賣官帶來的後果。

  而此時身在龍門縣的敬玄,才剛剛拿到從絳州這一地近幾年來的官員升遷名錄。

  這是李崇義派人從長安快馬送過來的,不知這家夥哪來的手段,竟然從吏部調了一份檔案出來。

  所以路子野好辦事,這話實乃至理名言。

  敬玄乍一看還不覺得有什麽問題,因為上麵不但羅列了升遷官員的政績以及年限,甚至還有他們的一些著作,文章之類的。

  說到這裏,其實在升遷評定職稱這一點上,大唐跟後世有一點相似,為何專門把著作文章也羅列出來,那是因為大唐官僚體係也講究一個學術造詣,這可是升遷評定的一項重要指標。

  不過在這個年代,可沒有什麽論文查重率的軟件,而且就憑名單上這些家夥的身世,家裏學識淵博者大有人在,隨便找相熟的師長弄上那麽一兩個文章來充數,粉飾一下自己的履曆根本就不是什麽問題。

  不過將這份名單做成表格的話,單以數據來直觀顯示,那就有點離譜了。

  比如這個叫崔鴻鵠的,貞觀二年在絳州擔任蒲縣縣令期間,一共繳納了二十萬斤糧食的賦稅。

  這個數目其實看上去也並不多,但要知道貞觀二年蝗災肆掠,關中以及河北道大部幾乎就沒什麽收成,憑一縣之力無論如何是收不上來這麽多稅糧的,那麽問題來了?

  這二十萬斤糧食哪來的?

  當然,州府的人不會管,吏部的人也更加不會管,他們隻在乎有沒有足額的糧食讓大唐度過災年,至於來源根本不會計較。

  所以這位名叫崔鴻鵠的縣令,最終如願以償的得到了升遷,現在已經做到了下州司馬的位置。

  名單上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這讓敬玄覺得仿佛看到了東漢末年的一絲影子。

  東漢的衰亡和覆滅,除了天災人禍以外,很大程度上要追究到桓帝和靈帝這兩個皇帝身上。

  這是史書上記載的較為腐敗黑暗的王朝之一。

  而漢靈帝劉宏則直接把買官賣官推上了曆史的風口浪尖上。

  劉宏此人喜歡文學和藝術,詩詞歌賦也是有的造詣,著有《追德賦》、《皇羲篇》、《招商歌》和《令儀頌》等等傳世。

  除此之外劉宏對建築藝術也是頗上心,甚至還研究起了自來水和排水係統設計。可靈帝畢竟是皇帝啊,總攬大局,關注天下興亡才是正道,這些活交給大臣和能工巧匠去辦不就好了嘛?

  可靈帝不這麽幹,他把朝廷的權利給了外戚和宦官。

  據《後漢書-宦者列傳》記載,在當時本來就已經天災人禍、國庫空虛的情況下,朝廷上下都需要錢,靈帝想要辦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也要錢,於是董太後和常侍們教唆靈帝打起了賣官的主意,而且是公開招標,明碼實價的去賣。

  官位的價格,是根據官職大小和年俸一比一萬的比例來的,地方官是朝官的兩倍,縣官的價格則要看地區。

  比如想要做個四百石的小縣令,就得花四百萬。如果想要做司徒、太尉和司空這種位列三公的職位,那除了相應比例的價格以外,還要額外支付一千萬。

  以為官職買下來就可以了嗎?

  沒那麽容易!

  等被任命之後,正式上任的時候還得交錢,這時候需要交納三分之一或者一半的錢,當然這個價格還可以協商。

  在那個世道,有人熱衷於買官賣官,但也有靠個人能力當官的。

  比如巨鹿太守司馬直,他是一個清官,可當他一拿到委任狀,朝廷就派人叫他給錢,他哪裏有錢交呢?

  司馬直索性不幹了,但這樣也不行,辭官也得把錢先交了,司馬直被逼自殺,死前還寫了遺書痛罵東漢朝廷。

  可司馬直的死並不能引起靈帝和朝廷上下的重視,買官賣官反而更加猖獗了。

  張溫和段潁都是東漢的大功臣,名望頗高,連他們也要交錢才能位列三公。

  還有一個叫崔烈的清官,本來一直勤勉上進,他沒什麽錢,可為了過一把官癮,竟然托皇帝的保姆給他走後門,拿到了一個五折的價。

  也難怪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對劉禪說:

  未嚐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