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發配嶺南
作者:因卿不定      更新:2021-10-17 15:49      字數:2125
  貞觀四年六月初一的朔朝上,滄州刺史盧子善當眾彈劾芮國公豆盧寬。

  痛斥其欺君罔上,罔顧禮法,敗壞人倫,並列數五大罪狀,按律當抄家沒族。

  不少聞風而來的大儒,學士,也紛紛諫言要求皇帝重責豆盧氏,稱功過不可相抵,應當遵循唐律法辦。

  豆盧寬大驚之下,當場俯首認罪,李世民感念其功勞,削去其芮國公的爵號,發配至嶺南,無令不得回京,又考慮到豆盧寬年紀畢竟大了,特許他攜子同往。

  而集雷霆之力達到目地的範陽盧氏,也並未有做過多的深究,豆盧氏的沒落已經注定了,除去那些在朝會上彈冠相慶的言稱禮不可廢的儒生,滿朝文武皆閉口不言。

  其中,又以中書侍郎,禦史大夫,虞國公溫彥博心情最為複雜。

  在他看來,範陽盧氏能準確的抓到豆盧寬欺君媚上的證據,那自然是拆穿了興慶宮的事,但出人意料的是,盧子善全程都未提到關於自己的半個字。

  溫彥博絕對不會認為是範陽盧氏害怕與溫氏其衝突,就今天這陣仗,什麽琅琊王氏,博陵崔氏,趙郡李氏都冒了出來針對豆盧寬一大家子,溫氏又有什麽能耐與他們正麵相抗?

  所以下了朝會,溫彥博主動找上盧子善,希望套套近乎,看能不能順便套點什麽話出來。

  事實上盧子善就等著他主動送上門,範陽盧氏剛拆穿了豆盧寬的把戲,麵上無光的可不止是整個豆盧氏,連帶著早先替豆盧寬打掩護的太上皇也顏麵掃地,這時候再去找太上皇談外甥女九江公主的婚事,必然會適得其反。

  “虞公。”

  盧子善客客氣氣的朝溫彥博一拱手,態度既不算冷淡,也談不上熱情。

  但他越是這樣,溫彥博心裏就越是忐忑,說到欺君罔上,他才是這件事的主謀,畢竟那條王鮪魚是他溫彥博送進興慶宮的。

  惴惴不安的溫彥博幹笑著四處打量了一眼,裝作心不在焉的問道:

  “子善兄何時回滄州赴任?”

  盧子善意有所指的笑道:

  “怎麽?虞公也惦記滄州的水產?好說,回頭就讓人送些到虞公府上,不知虞公是喜歡大魚呢還是喜歡小蝦?”

  溫彥博心裏“咯噔”一下,知道對方這是在赤裸裸的提醒自己,不過都是混跡於朝堂的老狐狸,既然方才沒有明確點出來,那事情必然是可以遮蓋的,無非就是權衡利弊四個字罷了。

  “這就要看子善兄的意思了,你子善兄送什麽,那彥博就吃什麽。”

  溫彥博的意思也很明確,有條件你隻管開便是。

  盧子善笑得十分和煦:

  “回頭老夫會讓舍弟親自送些水產到虞公府上,聽聞愚公與太上皇向來親密,不如替老夫送些進宮,就當是賠罪如何?”

  溫彥博聽罷,心下微微有些明悟,看來範陽盧氏放自己一馬的目地,是想讓自己做這個和事佬啊。

  於是爽快答應道:

  “那是自然,太上皇雖然老當益壯,但偶爾食些鬆軟易克化的魚腩也大有裨益…”

  就在外頭兩個狐狸一樣的臣子正在達成妥協時,已經來到武德殿的李世民,心情卻是大好。

  這位皇帝陛下絲毫沒有因為手底下的臣子欺騙自己感到憤怒,此刻他正拿著一本書冊在手上翻閱。

  當翻到記錄芮國公豆盧寬那一頁時,隨意拿筆在上麵劃了兩下,這代表著大唐又少了一位國公。

  準確來說,應該是朝堂上的武德老臣又少了一個。

  能不高興嗎?

  大唐現在爵位太多了,尤其是爵位到頂的公爵,已經多到若是再想封賞誰,都已經拿不出封號來了。

  因為大唐現在封爵實行的是周製,可周王分封屬國,攏共也沒多少個,所以禮部又提出以受封者的郡望,或者出生籍貫來確定封號。

  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些不夠用,畢竟一地不可能出現兩個爵號,就好比敬玄之前的太平縣伯,既然有了太平縣伯,那就不能有太平縣侯,或者太平縣公什麽的。

  大唐一千多個縣,三百多個州看似很多,事實上若是從最低等的縣男爵位算起,這根本就不夠用。

  削爵,也是李世民這兩年心中一直想幹的事,皇位都坐穩了,已經不需要拉攏人心了,現在最要緊的是,如何使得江山穩固。

  而除爵削封,顯然就是一個穩定地方的極好法子。

  因為作為皇帝,研究前朝因何而崩潰是一門必修課,門閥林立,土地兼並,民力消耗等等等,李世民自然不會步楊廣之後塵。

  尤其是土地兼並帶來的惡果最是迅猛,百姓們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自然會揭開而起。

  而照成這種惡果的原因,幾乎都來自於貴族門閥,無論是老牌門閥,還是新興勳貴,維持家族延續的重要手段無非就是那麽一個,圈地。

  但維持帝國的統治偏偏又離不開這些大大小小的勳貴,所以皇帝和勳貴的關係,相處起來十分複雜。

  李世民能想到最穩妥的法子,就是一邊打壓老牌望族,一邊扶持新興貴族,而當新興貴族做大之後,自然也會遭受打壓,豆盧寬就是這麽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但凡有機會,自然不會錯過。

  “父皇。”

  李世民正在翻閱手上的名冊,冷不丁門外響起一道聲音,抬眼望去,頓時笑容滿麵:

  “真兒來了?快進來。”

  招手讓女兒進來後,李世民笑吟吟的上下打量了她一眼,十分關切的問道:

  “最近身子如何?可有讓太醫回診?”

  李真小臉上浮現出一絲發自內心的喜悅:

  “多謝父皇關心,太醫說女兒已經與常人無異了…”

  李世民欣慰的點點頭,瞅了瞅她的小臉打趣道:

  “可以嫁人了,朕的明珠開心否?”

  李真聽罷,雙頰頓時升起兩股飛霞。

  李世民見狀哈哈大笑,隨即又問道:

  “真兒今日來找朕所為何事啊?”

  李真這才將兜裏的奏折取了出來,雙手遞了過去。

  李世民好奇的接過那封奏折,瞄了一眼上麵的署名,這一看頓時愣了一下:

  “那小子何時出去當巡察禦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