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精氣來源,三殿六院
作者:肉包子打我      更新:2021-04-01 11:14      字數:2247
  念頭繼續轉動,蘇子陵回想著剛才運轉《抱元功》的過程,心中漸漸有了頭緒。

  ‘五髒六腑,呼吸交匯,從而采擷“精氣”,然這“精氣”無用,需依功法要訣,經過吐納濁清,才能轉為內息,再由意念導引,順經脈而入丹田。’

  ‘“精氣”應是源自五髒六腑之間!’

  ‘從髒腑之中散發出來的,是營養物質燃燒?還是無形的“髒腑之氣”?’

  初步確定了“內息”本是“精氣”,而“精氣”源於五髒六腑之後,蘇子陵正要再接再厲,進一步探尋“精氣”的本質,便聽得屋外有熟悉的腳步聲漸近,不多時,“咚咚咚”三下敲門聲響起。

  “原大哥稍等!我這就來啦!”

  蘇子陵衝著門外喊了一聲,翻身跳下了床榻,取來掛在牆上的一柄小木劍,腳步“噔噔”地往屋外跑去。

  門外,原祖望見他匆匆開門,一眼就看到他手裏握著的小劍,表情誇張驚歎道:“好一把神兵利器!”

  “原大哥可不要笑我。”

  蘇子陵匆匆將房門關好,抬頭關切道:“原大哥,你的傷可好些了嗎?”

  “已經好多了。”

  原祖望動了動右手胳膊,抱怨道:“可師娘說‘傷筋動骨一百天’,現在都禁止我用右手拿劍了!”

  “我都忍不住在用左手偷偷練劍了!”

  蘇子陵知道他極愛練劍,於是安慰道:“左手劍也不錯啊,等練得比右手劍還厲害,那不就成一張底牌了嗎?”

  “那我肯定早把右手劍練得天下無敵了!”

  蘇子陵不再多言,向他問道:“於長老已經到了嗎?”

  原祖望摸了摸他的腦袋,回道:“還沒到未時呢,不過,已經有‘朝陽院’的人等在那兒了,咱們趕緊過去,也好占個位子!”

  說完,他轉身朝院外快步走去,蘇子陵小跑著跟在後麵。

  兩人一路穿牆過院,很快來到“雲華殿”前的廣場上。

  廣場不大,在蘇子陵看來也就三四百個平方,還不足一畝地,卻鋪滿了一塊塊方正的石磚,東、南、西三麵還各栽著一排鬱鬱蒼蒼的大樹,頂上如蓋的樹冠在午日的陽光下,投射出連綿的樹蔭,為待在其中的十來人送上一份清涼。

  原祖望帶著蘇子陵就近躲在東麵的樹蔭下,看也不看那些人一眼,隻管盯著北麵的那座高台。

  蘇子陵悄悄地打量著那十來個人,人人佩著長劍,或是三三兩兩地聚在一塊兒,或是獨自一人閉目養神,同樣的沉默不語,偶有人看將過來,也麵無表情地將視線挪開。

  無聲地歎了口氣,蘇子陵暗道:‘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古人誠不欺我,連九華劍派這樣的名門大派,也同樣不能免俗。’

  經過這些天的了解,蘇子陵知道九華劍派有“三殿六院”之說。

  這“三殿六院”,既是建築上的布局,同樣也有部分功能上的分設。

  所謂“三殿六院”,“三殿”分別是“光耀殿”、“藏空殿”和“雲華殿”,“六院”則分別是“執正院”、“蒼鬆院”、“青竹院”、“朝陽院”、“華賓院”和“清流院”。

  其中,“光耀殿”為門派祖師先輩牌位供奉之處,同樣也是門中太上長老潛修之所,傳言上代掌門退位後就避居在那裏。

  “藏空殿”存放派中傳承或搜集來的功法典籍,以及三教經書、筆記遊記等各類圖譜書籍,相當於“藏經閣”。

  “雲華殿”則為派中議事、集會之地。

  “執正院”為掌門日常居所。

  “蒼鬆院”為諸位長老日常居所。

  “青竹院”為掌門及諸位長老弟子日常居所。

  “朝陽院”為其他入門弟子日常居所。

  “華賓院”為賓客接待及暫住之所。

  “清流院”則位於九華山下,為諸多不曾入門的弟子居住教導之所。

  將入門弟子按照是否拜師的標準,分別安置在“青竹院”和“朝陽院”中。

  蘇子陵不知道當時定下如此規矩的九華劍派先輩,是否預料到了將來出現在弟子之間的矛盾,又是如何考量個中利弊的。

  但他知道,目前這一切都與他無關,也不會有誰跑到一個五歲孩子麵前耍些陰謀詭計,因此多想無益。

  至於將來,他相信憑著自己的資質,武功方麵很快就能遠超同輩,將他們統統甩在身後,到時候隻能被他人仰望,就更不會有人來礙他的眼了。

  搖了搖頭,將心思歇下,蘇子陵同光看向那座高台,靜靜地等待著於長老的到來。

  時間慢慢過去,廣場上聚集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大多都在這靈秀峰中,甚至九華山各處習練武功,此時才堪堪趕回來。

  “五師兄!”

  “陸師兄!”

  “二師兄!”

  “鄭師兄!”

  “周師姐!”

  ……

  幾個“青竹院”中弟子也紛紛到來,蘇子陵跟著原祖望一一同他們打招呼,不過他的稱呼都是某某大哥,某某姐姐。

  不算還沒正式拜師的蘇子陵,掌門連城旭座下共有十名弟子,目前隻有五名留在門派中,其中大弟子“申耀廷”正代師協同各長老處理門派事務,二弟子“黃陽子”、五弟子“閆從泰”和十弟子“原祖望”都已在場,另外九弟子“藺仙芸”還不曾到來。

  至於門中十七位長老,隻有十四位收了弟子,因為每位長老隻能收一名弟子,所以長老弟子共十四人,其中留在門派中的八人,除兩人在山下巡值外,也都已到場,比如蘇子陵熟悉的“嚴縝”和“莫景年”。

  不多時,一道身影出現在廣場西北角,整個人似慢實快地躍上了北麵高台。

  蘇子陵定睛看去,隻見他約莫四十許,身穿儒衫,頭戴木冠,麵如冠玉,頜下五綹長須飄飄,神情堅定沉穩,不苟言笑,直似“君子”,正是九華劍派三大傳劍長老之一,“許清平”許長老。

  許長老目光在場中巡視一圈,見到蘇子陵那小小的身影時頓了一頓,很快收了回來。

  他長劍提攜在手,朗聲道:“眾弟子!今日演練講解《九華劍法》七九之式,釋疑指點《丹青劍法》!”

  說著,他伸手直指一人:“孟光川!你且先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