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汗陵魔盒(十)
作者:凝菊香      更新:2021-04-27 23:30      字數:1340
  “靈蛇之珠,即為隨侯珠。”藝凝看著我懵懂的樣子,接著解釋到,“隨侯珠為春秋戰國時期隨國的珍寶,也稱為“隨珠”,與“和氏璧”並稱為“春秋二寶”,譽為“隨珠和璧”或“隨和”。”

  “原來如此。”我看著藝凝點了點頭,“可是,在我的印象裏,我隻聽說過和氏璧,卻從沒聽說過隨侯珠。”

  “可能是因為和氏璧是流傳在當時的幾個強國之間,而擁有隨侯珠的隨國隻是當時的一個小國。

  其實,關於隨侯珠的發現也是帶有一定的奇幻色彩的。傳說,當時隨國的君主隨侯在一次出遊途中,看見一條受傷的大蛇在路旁痛苦萬分。隨侯心生惻隱,令人給這條大蛇敷藥包紮,然後放歸草叢。

  誰知,這條大蛇痊愈後竟口銜一顆夜明珠來到隨侯宮,並入夢對隨侯說:我乃龍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來報德。而隨侯醒來後,竟然真的在他的床邊發現了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顆珠子就是被稱作“靈蛇之珠”的隨侯珠,又叫靈蛇珠,或明月珠。

  曆代關於隨侯珠的描述也有不少。比如,張衡《西京賦》:流懸黎之夜光,綴隨珠以為燭。唐李白也有詩雲: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寧知喪亂後,更有一珠歸。

  更有《搜神記》中對其特征的概括描述,“珠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

  其實,關於隨侯珠到底是什麽樣子的,曆來眾說紛紜,有人說是珍珠,有人說是料珠,有人說是琉璃,也有人說是螢石,現代還有人說是金剛石。其主要原因是隨侯珠在秦朝時就已經遺失,之後並沒有人見過它的真麵目。

  隨侯珠的遺失同隨國的衰亡是有聯係的。公元前706年,楚武王伐隨,隨國經過幾次頑強抵抗最終敗於楚國。而至於隨侯珠是什麽時候落入楚王之手,尚未見史料記載。直到公元前350年左右,楚宣王得知秦派使者觀看楚國寶器,便召令尹子西問道:秦欲觀楚之寶器,吾和氏之璧、隨侯之珠,可以示諸?由此可見,隨侯珠此時確在楚國。

  而楚被秦滅後,秦始皇便擁有了隨侯珠及和氏璧。李斯《諫逐客書》中完全可證實這一點:“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由此可見,此時,隨侯珠和和氏璧已經全為始皇帝所有。

  漢高祖滅秦後,相傳以和氏璧雕成的傳國玉璽即成了漢諸帝王的“漢傳國璽”。此後曆時一千六百年,經曆一百多位帝王之手,最終隱沒於世。

  而隨侯珠則從秦始皇以後便再無下文。有人推測,隨侯珠極有可能隨秦始皇殉葬,在墓室“以代膏燭”。”藝凝說完,神情的望了我一眼。

  “這靈蛇之珠是一顆還是兩顆?”我看著藝凝若有所思的問到。

  “從相關記載來看,應該是一顆吧。”藝凝想了一會兒,然後看著我問到,“難道,你有所懷疑嗎?”

  “沒有,隻是,你們還記得我們在酆都地宮中見過的那顆夜明珠嗎?”我對著藝凝和唐心緩緩問到,“我在想,那顆珠子跟隨侯珠有沒有什麽關係呢?我想,我們有必要,找個機會,查詢一下隨侯珠的下落。”

  “你是說,我們要去秦始皇陵?”藝凝和唐心同時驚訝的看著我問到。

  “不,其是否真的隨秦始皇下葬,還難以判斷。如此神物,我們首先要直溯其源,隨侯墓!”我看著她倆的眼睛堅定的回到。

  “這件事以後再說,你說呢,秦大哥?對了,藝凝,你再跟我說說傳國玉璽是如何遺失的呢?”我看了一眼已經恢複鎮靜的秦風,對著身旁的藝凝詢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