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公平(第二更,求支持)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9      字數:3265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興乾三年,四月。

  這一年,從出了正月,就有大江南北的士子在京城聚集著,在過去的兩年之中,這些士子們一直在等待著大明開恩科的日子。

  習得文武藝,賣於帝王家。

  自從隋朝開科舉之後,這就是士子們的選擇。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這樣的人生變化,隻有科考才能夠給予他們,原本,他們都曾幻想著通過科考改變命運,但是現在,大明兩年不開恩科的現實,卻讓他們心情沉鬱起來。

  朝廷在想什麽?

  皇上又在想什麽?

  如果是在大清那會,也許他們絕不會來到京師。因為他們畏懼滿人的刀斧,但是現在,麵對自身的未來,他們來到了京師,試圖在這裏往那些於朝中為官的同鄉請願,希望他們能夠替天下的士子發聲,請陛下下旨開恩科,讓他們能夠報效朝廷,報效皇上。

  那些京官,無論官職大小,麵對同鄉士子的呈文,自然是一番安慰,紛紛表示為替他們說話,而且他們也確實把折子遞到了內閣,遞給了陛下,可是所有的折子卻都被留中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大明又一次文官考試卻悄無聲息的開始了,和過去的文官考試一樣要求有書院畢業證明,這意味著,天下大多數士子都被排斥在這一考試之外。

  他們不通算術、不通地理、不通天文、不通航海、不通商業、不通稅務……總之就是一句話,不通實務。

  這個理由,激怒了於中都的士子,這些原本寄希望予同鄉身上的士子們,盛怒之下選擇了另一種方式,一種頗為大明的方式。

  這一天,國子監的門前,風雨如磐。

  現在的國子監內,正在進行著文官錄用考試,參與考試的是全國十三家書院中的3576名畢業生,盡管他們隻需要競爭2000多個職位,競爭率並不高,可即便是考上不也沒有關係許多商號、企業同樣也在等待著他們。

  可在他們考試的時候,在國子監外,卻有數百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士子,他們跪立於國子監前,風刮著他們的儒冠,飄帶飛揚著,雨打著他們的身體,好像打在雕像身上一般。

  站於前排的趙明複可以看到,來自山西的孔德望手捧著至聖先師的牌位,他們就這麽跪立於那裏,他們已經這麽跪立了兩日,同樣也絕食兩日了。

  雨,落在他們的身上,帶走他們身上的熱量,讓他們倍覺春雨的濕寒,可是所有人都是紋絲不動的站著。

  旁邊有一個臨時搭起的席棚,幾口的鐵鍋下,柴火熊熊燃燒著。鍋灶旁有一方台,上麵是大碗的粥以及各種點心。

  長跪的舉子們麵前,身為提督學政的王夫之朝著他們不時的喊著。

  “此次會試,俱乃實學命題,法政,醫政,農政,工學,船政,這些你們沒學過,怎麽試呀?即便是朝廷特指,準你們參加,也是試不過啊!陛下已經有旨意,隻要你等願意,自然可以考入書院、學校學習實學,待到兩年後,自然可以參加考試,到時候朝廷自然可以量才錄用,這是陛下的旨意,也是陛下對你們的關懷,非是我禮部為難你們!”

  雨傘護著盤子裏的粥點,被隨眾端著,王夫之端起一碗粥,送到一位年邁的老舉子麵前說道。

  “我說您老,您就吃點吧!絕食總不是什麽辦法!”

  “學政。”

  發須皆白的老舉子一動不動的跪著,他聲嘶力竭地喊道。

  “我等並非反對實學,隻是可我大明不能廢了八股取士啊!這可是高皇帝旨意,難道今上要亂了祖宗的規矩不成!”

  麵對老舉子的話,王夫之知道,今天能到這裏的舉子,必定都是不曾仕清的舉子,他們在地方上都是頗有名望,甚至得到朝廷嘉獎的忠義之士。

  “沒人說要廢八股嘛!”

  陛下好像也沒有說過這樣的話,盡管有這樣的的心思。

  但那老舉子看了一眼王夫之,然後說道。

  “確實沒有人說,可是今上好以實學,皆以實學取士,可我大明又豈是處處皆可學以實學,雖說書院許天下人赴考,可是寒門子弟又豈能不遠數千裏於書院就讀?”

  老舉子的話,讓周圍的人無不是紛紛點頭稱是,大明雖說沒有開科舉,可是仍然以考試取官,隻不過不再以八股取士,隻要進入書院,學習“經世之學”後,就可以參加文官考試。但在很多人看來,這恰恰就是最大的不公之處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進入書院,不是所有人都有錢負擔書院的學費、生活費。

  “當年高皇帝為何專以八股取士,正因為不以八股取士,天下寒門子弟根本出頭無望,如此,高皇帝方以八股取士,以為天下公平,無論是江南富家子或是西南寒門子,於八股定製麵前皆是公平無二……”

  麵對老士子的話語,知道其說的是事實的王夫之隻得勸說道。

  “我說爾等為何倔強如此?我,我學政向你們保證,陛下不會就這麽扔下你們不管!將來,將來,必定是會有後旨的!”

  說著,王夫之又一次他朝前舉起那個大碗。

  “你們就吃一口吧!我求求你們啦!”

  ……

  雨打窗戶上,好像在嘩嘩地流淚。

  聽著這兩日越來越多的士子在國子監聚集,朱明忠隻是坐在龍椅上,神情莊重地端坐著。

  “陛下,士子皆言,以書院取士,非是公平之道,高皇帝取之以八股,雖有失偏頗,但卻亦不失為公平之道……”

  對於王夫之的這一說法,朱明忠並不反對,這是事實,也是大明開國諸賢與朱元璋選擇八股的原因公平。

  其實在古代,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人才的選拔,其考試形式必須要符合中國這樣地域遼闊,自然、經濟、文化等條件差異較大的現象。因為在古代通信技術的限製,科舉考試的內容和形式若一經修改,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傳遍全國,所以科舉考試的形式就盡量不會去調整,內容需長期固定甚至一成不變。

  除此之外,朝廷還需要考慮的一項重要因素就是窮富差異,倘若科舉的形式與內容出現了“多元化”的發展,那麽許許多多的寒門子弟根本出頭無望。

  既然科舉考試是全國性的,那麽當局者就必定會顧及全局,盡量維護公平和正義。首先,八股文考試的內容均出自於四書五經,這些書籍在當時已經很普及了,而且價格也讓大眾都能接受。這樣無論是京城的學子,還是遠在萬裏之外的邊疆學子,都有統一的教材。大家就能在同一起跑線上展開角逐,讓寒門學子有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機會。否則,如果考試的內容五花八門,那在當時書籍還不普及的情況下,勢必就會產生教育不公平的現象。富人家可以買大量書籍供孩子學習,而窮人家不僅買不起書,而且在很多地方甚至都買不到書。這樣就等於關閉了寒門學子登上天梯的機會。

  但是這樣的公平,卻帶來了另一個結果學生專門研究八股而不問其它,最終導致其隻知八股,而不知實務,以八股取士,取出來的又是什麽士?

  “公平……”

  抬起頭,看著王夫之,朱明忠沉吟道。

  “如果公平的代價是要一群,不知兵、不知政、不知稅、不知農、不知世事的官吏,這樣的公平取之何用?”

  公平!

  這兩個字,看似很重要,可是若是為了公平,陪上了國家的未來,這樣的公平又有什麽意義?

  冷冷一笑,朱明忠又反問道。

  “況且,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所謂的公平,即便是以八股取士,富家子弟也可以請名師、看名文,如此自然是事半功倍,而寒門子,他們又有什麽?況且,書院的條件高嗎?他們隻要能寫文章,知時務、明實務,懂算術,就能考入書院、學校,即便是不能通過文官考試,也可以進入商號,如此這般,豈不比過去窮盡一生鑽營八股更好?”

  窮盡一生鑽營八股!

  古往今來,不知多少人如此,若是出了爺孫同進士,更是引為美談,可是那樣的爺爺輩的進士於國家來說又有何用?

  “至於學費,如果朕沒有記錯的話,清河書院,一年的學費才多少?不過區區數兩,每月生活費也不過一兩,而且不少專門學校也是免費就讀,如此,又豈是朕不曾照料寒門子弟?”

  對於來自後世的朱明忠來說,他從不曾反對過公平,但是這種公平絕不能犧牲國家的將來,他不會為了公平選擇看似要極為公平的八股,他會通過免除學費的方式去創造另一種公平,讓寒門子弟有公平競爭的機會。

  “陛下,難道、難道,真,真的任由,任由他們如此下去嗎?”

  於心不忍的王夫之看著決心已定的陛下問道。

  朝著窗外看了一眼,朱明忠先是沉默片刻,然後說道。

  “若是換成滿清,他們會怎麽做?朕如此任由他們這般放肆,已經是法外開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