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關外冬寒(第一更,求支持)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8      字數:3165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遼東的冬天,相比於關內來的更早一些,不過隻是九月,就已經顯出了冬寒。而到了月底的時候,隨著一場冬雪的到來,這一場鵝毛大雪和著刺骨的寒風,更是讓那些從江南來此的忠義軍官兵,總算是體會到了什麽是關東的冬天。

  在這裏一夜之間,天氣可驟將許多,昨個還不覺得有什麽的寒風,一夜之後,吹過臉膛時,就像是尖刀劃過一般,讓人頓時體會到了什麽是寒風刺骨。

  冷!

  刺骨的冷!

  盡管身上的呢絨大衣擋住了寒風,而且那呢絨大衣內縫著的那層一指厚的羊毛氈更讓那寒風進不來絲毫,甚至就連身上的毛線衣胸前身後縫著的羊毛氈,都擋住了寒風,可是在站崗的時候,雙腳卻總感覺像要被凍僵似的。

  凍腳!

  即便是皮靴裏頭包腳布換成了厚厚的呢絨布,雖說那冬天的軍靴裏頭還有一層羊毛,可總還是覺得凍腳,那地上的寒氣透過靴底的銅釘,透過那厚牛皮一點點的事雙腳的熱氣。

  “一回到營房裏頭,就是剪掉毯子,也得剪雙鞋墊出來……”

  王玉樹的心裏這般尋思著,同時又活動了一下雙腿,以讓雙腳暖和起來。他的身上穿著厚厚的羊呢大衣,頭上帶著氈帽,可即便是如此,仍然能感受到關東的冬寒。

  關東的冬天,對於這些來自江南的忠義軍來說,是一場考驗,盡管對於這個冬天已經做了充足的準備,但是當冬天真的到來之後,仍然打了忠義軍上下一個措手不及。

  “大王,現在大家有褲子還是有些薄,雖說那棉褲裏頭有一層毛氈,可棉褲的麵料是棉布,沒有毛呢重,雖說有大衣擋著風,可隻靠一層毛氈,還是太薄了一些。”

  盡管這屋子裏頭得益於地龍,暖炕,顯得極為溫暖,甚至與江南沒有絲毫分別,但是聽著於樹傑的報告,朱明忠仍然感受到了刺骨的嚴寒。

  早在製定了遠征關東的計劃之後,吸取拿破侖以及希特勒的教訓,他一早就已經製命令被服廠製作加厚的大衣、毛衣、毛褲以及棉褲,可是沒想到,相比於關東的酷寒,這些準備還是太單薄了一些。

  “不是每個人都已經額外發了一條毛褲了嗎?怎麽還是不行?”

  朱明忠皺眉問道,他倒不是覺得額外發放被服,需要大量的資金,而是因為需要時間,為了提高被服的防寒性能,在製作軍服內襯時特意采用了毛氈,而不是棉花,一方麵固然是為了避免軍服臃腫,同樣也是為了增加保暖性能,毛氈的防風性能遠好過棉絮。由於羊毛氈結構密不易流動空氣,采用毛氈保暖性能最為理想。其致密、柔軟的保暖性能,能夠有效保存身體熱量。所以,盡管羊毛氈的成本較高,仍然選擇了羊毛氈,而不是成本低的棉花。

  當然,羊毛氈除了有保暖的好處之外,大衣、軍裝以及毛線衣內縫的羊毛氈對於刀箭也有一定的防禦能力。這也算是額外的收獲,盡管在冬天的時候,無論是敵我都很少進行作戰。

  “現在倒也還湊和,但是誰也不知道到了臘月之後,現在的軍服能不能起到保暖的作用,所以,臣以為,至少應該將棉褲的羊毛氈加厚,再加厚一分的話,應該就沒有問題了。”

  對於樹傑的建議,朱明忠毫不猶豫的同意了。

  “嗯,孤會吩咐江北的軍需廠生產加厚的棉褲,至於羊毛……現在與蒙地可以進行直接貿易,羊毛的供應應該沒有問題,而且從蒙古購買羊毛越多,也是未來的計劃,若是有所不足的話,可以再想一些辦法,暫時先壓縮一下海員、水手的毛呢供應。”

  現在必須要以軍需供應為主,如果說後世的經驗給了朱明忠什麽樣的啟示的話,那麽自然就是所謂的“戰時經濟”,盡管無法像後世的國家一樣,在戰爭時期把所有的一切力量都集中於軍事,但至少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把力量向軍需生產上的傾斜,就像現在江北調動了其所有的在籍船隻用於軍需運輸一般,隻有通過這種集中全部力量,才能確保在東北的遠征軍後勤供應。

  畢竟,在這個時代跨海作戰,對於後勤保障來說,本身就是一次考驗。畢竟,在海運的途中,船隊不僅受到風速等問題的影響,從而導致運輸船不可能總會按計劃到港,而且海上運輸本身就是充滿風險,風浪隨時都有可能令船隻沉入大海。一但運輸船隊發生意外,那麽就很有可能影響到整個戰役。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江北才會調動所有的船隻,盡可能多的往遼東運輸物資。從而確保即便是海上的風浪影響到了運輸,依靠庫存物資,仍然能夠維持一年左右的戰鬥。

  當然,這種後勤上的負擔,會隨著時間而慢慢減輕,畢竟,本溪的鐵廠已經開始製造武器,很快本溪生產的武器彈藥就能夠取代來自江北的武器。到時候,後勤運輸的壓力就會隨之大大減輕。

  隨後,朱明忠又與於樹傑談了一些軍隊中的問題,大抵上都是後勤保障問題,尤其是軍營的建設,相比於被服,軍營的建設反倒更順利,畢竟,關東有著數不勝數的林木資源,收複遼東這麽長時間,早就已經建好了軍營,至於取暖,或許因為煤礦未被開采,沒有足夠的煤炭可用,但是充足的木材,卻能滿足軍隊的需要。

  “少行,長白山一帶的硫磺礦勘探結果出來了嗎?”

  突然,朱明忠問到了另一件看起來有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大王,勘探雖說早已經回來了,可是大王,現在的問題,長白山硫磺礦產出的硫磺運出,需要翻山越嶺不說,而且山中亦有不少生女真,想要加以開采利用,恐怕沒有三五年的功夫,都不一定能夠取代台灣硫磺。”

  硫磺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軍用物資,因為生產火藥離不開硫磺,現在江北的硫磺大都依靠從基隆運出的台灣硫磺。

  “開采利用暫時不著急,小規模的開采利用,可以考慮利用一下那些生女真,讓他們替咱們開采硫磺,然後我等可以其開采硫磺製造火藥,攻伐北地胡虜……”

  話聲稍頓,想到於《資治通鑒》上看過一段內容,朱明忠便說道。

  “漢成帝時,西域都護段會宗為烏孫兵所圍,滿朝無策,成帝請陳湯策問,湯入見,湯對曰:“臣以為此必無可憂也。”上曰:“何以言之?”湯曰:“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

  憑著記憶道出陳湯的策對後,朱明忠看著於樹傑說道。

  “少行可知,在漢代時,正是由於武器裝備的領先地位,漢軍才可以毫無壓力地吊打周圍落後的遊牧民族,不斷拓展漢民族的生存空間。但是隨著武器技術,其實主要是冶鐵技術的擴散,這種優勢在隋唐以後逐漸不複存在,異族刀劍、鐵甲全不遜於漢人。直到後來發明了火器,中原王朝才又一次勉強保持了技術優勢。而因為火藥武器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不足以對已成熟的冷兵器,諸如弓弩等兵器形成絕對優勢,我大明當年與遼東的劣勢,於一定程度上,與兵器亦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盡管武器不是萬能的,但是朱明忠深知火器對於農耕民族意味著什麽,意味著他們第一次掌握了可以掃蕩遊牧民族的力量,而這種力量並不是遊牧所能掌握的,即便是他們掌握了火器,仍然無力將其轉化為戰鬥力。

  “而現在,火器!正是我等重新奪回對草地部族優勢的根本,這種優勢的保持,可以讓我們在未來數百年內,對他們呈現以碾壓的態勢,而東北正是前沿,無論是將來彈壓草地部族,或者是對女真的彈壓,亦或是將來移民的自衛,都離不開火器,而火器的使用,是離不開火藥,如果僅僅隻是依賴從關內運輸,解決不了問題的根本,而硫磺礦,是自產火藥的根本,現在……”

  對於樹傑微微一笑,朱明忠笑道。

  “這樣的貿易,依靠普通的商販肯定不行,即便是商販進山收購,也需要軍隊的協助,畢竟,離開了軍隊的保護,商販就是他們眼中的肥羊!所以,軍隊必須要履行好保護商販的職責,明白嗎?”

  “是!”

  大王的命令,讓於樹傑連忙起身回答道。

  “請大王放心,我等必定不會讓他人敢傷害我大明仕民絲毫。”

  “嗯。”

  略點下頭,朱明忠隨後便說道。

  “不是不敢傷害絲毫,而是要跟進,商人……”

  朝著遠方看了一眼,朱明忠神情肅穆的說道。

  “商人不會都像八家晉商一般,勾結虜寇,出賣國家,商人同樣也是愛國的,如果我們能夠運用好這個力量,商人,甚至不亞於數十萬大軍!”